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今天是國際人權日。提到人權,你會想起什麼?

聯合國?

戰爭?恐怖襲擊?

種族歧視?

看起來,人權似乎離我們很遠。

但其實,它與我們息息相關。

很多孩子習以為常的普通生活

,比如平安長大、充足的休息、被公平正義地對待,

都是人權的組成部分

。孩子可能享有它們,但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它們。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簡單說來,

人權,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包括生命權、受教育權、隱私權等等

。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闡明: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

帶領孩子學習人權,是讓孩子認識自我與世界的重要一步。

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權利,

可以幫助孩子確立作為“人”的價值

,在權利受損時能尋求幫助;

理解他人擁有與我們同等的權利,則可以

幫助孩子尊重同為平等個體的他人

,比如尊重父母的付出、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他人。

如果無法理解人權,孩子很難在生活中養成我們所期待的自尊、包容、同理的品格。

我們向你推薦電影

《養家之人》(Breadwinner)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觀看電影,深入體會何為人的基本權利。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養家之人》講述的,是一個我們熟悉又不瞭解的故事。

在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女性必須在男性陪同下才能出門。小女孩帕瓦娜的父親是家裡唯一一個成年男性,卻被塔利班士兵抓入了監獄。為了一家人的生存,帕瓦娜偽裝成男孩,賺錢養家,營救父親。

這部動畫片獲得了包括第45屆安妮獎最佳獨立動畫長片在內的19個獎項,還獲得了2017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

動畫的製作團隊是愛爾蘭的卡通沙龍(Cartoon Saloon),畫風以瑰麗細膩聞名,雖然敘述的是一個國家的苦難,但畫面唯美,且充滿著溫情與希望。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戰爭?

故事的背景是戰爭下的阿富汗首都喀布林。

開篇是坐在街邊擺攤的帕瓦娜和父親。父親跟帕瓦娜講述這個國家的過去——曾經是連線世界的通道,人們研究星象、科學、哲學,在世界上舉足輕重。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直到鄰國開始交戰,波斯的居魯士大帝、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孔雀王朝的阿育王,輪番上場,爭奪這片土地。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也有過和平時光,父親小時候,孩子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女孩也能上大學、沒有任何帝國的侵擾。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但好景不長,政變、敵人入侵、內戰,社會變得動盪不安。

這部動畫中,沒有血淋淋的戰爭畫面,但戰爭的陰影時刻籠罩。

那是,父親站立時,空蕩蕩的右腿——那正是在熱戰中失去的。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是兇惡的塔利班士兵,趕赴戰場前戰慄的雙腿——他清楚自己將一去不復返。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是一個童真小孩的“玩具”——帕瓦娜的哥哥將河邊的炸彈當作玩具,並因此而喪命。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 這個玩具就是炸彈 /

戰爭,讓阿富汗人民連基本的生存權都難以得到保障。據2019年聯合國報告,32000平民於戰爭中死亡,而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的研究顯示,抵抗武裝的死亡人數為42000人。

國際形勢劍拔弩張、公共輿論動不動就是武力統一,這時候,我們更有必要對孩子進行反戰教育,讓孩子知道戰爭的殘酷。

《養家之人》可以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

戰爭,不是熱血、勇武、痛快,而是死亡、傷痛、苦難

在戰爭下,人的尊嚴無從談起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在最不適宜女性生存的國家,

女性在經歷哪些苦難?

塔利班推行的婦女政策臭名昭著。

在塔利班的統治下,女性不能上學。塔利班上臺後將女性大學解散,禁止女性接受教育,徹底剝奪了女性的受教育權。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在沒有男性陪同的情況下,女性也不能上街。

當父親被抓走,帕瓦娜和母親前往監獄的路上,母親遭受了塔利班士兵對她擅自外出的毆打。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在沒有男性的家庭中,即便是生病需要買藥,女性也不能出門。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女性必須穿著罩袍(Burka),從頭頂覆蓋到腳踝,只在眼睛部位留有網孔,防止“吸引別人的注意”。

帕瓦娜在擺攤時驅趕小狗,塔利班士兵聞聲而來:“她應該待在家裡,而不是在市場拋頭露面。”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電影中,帕瓦娜為了養家,穿上男裝。

而女扮男裝,在阿富汗至今也是真實存在的現象,人們把這樣的女孩稱為Bacha Posh。

美國《時代週刊》曾採訪過一個女扮男裝的阿富汗女性Nordberg,她這樣回憶自己穿上男裝後的生活:

剪短髮,穿褲子,我發現沒有人會在街上看著我或騷擾我。我不必戴圍巾。我可以看著別人的眼睛。我可以和其他男孩說話,也可以和成年男子說話。我不必彎腰駝背。我可以快走,或者跑步,如果我想的話。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聽起來,似乎阿富汗的女性地位堪憂,那我們可以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性別平等的國家嗎?

中國的性別狀況比阿富汗好,但依然存在著對女性的種種排斥與限制,比如職場天花板、性騷擾、對女性的家庭暴力

。在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中國在153個國家排名106位。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 /

歧視是人權的反面,它意味著對某一群體的不公正對待

。藉助帕瓦娜的故事,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我們在任何方面的不同,不管是身體構造,還是膚色、經濟地位,都不意味著我們享有的基本權利會有所不同

而除了性別歧視,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其它的歧視

:殘障人士的基本出行權利是否得到了重視?流動人口的受教育權有沒有得到保障?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怎麼讓孩子理解個人權利神聖不可侵犯?

人的權利中,有一些需要得到保障,比如生命權、不被歧視的權利,而有一些,是需要保護它們免於干涉。

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個人的空間被壓縮到了極小的程度。

女性必須穿戴面紗,不能大笑,不能塗指甲油或唇膏,否則可能會被毆打甚至抓去坐牢。

男性的著裝要求雖然不如女性極端,但也必須蓄鬚。

塔利班禁止娛樂,包括看電視、跳舞等。

禱告時間到了,所有人,不論在做什麼,必須就地禱告,即便是正在比賽的運動員也不例外。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 現實中的阿富汗女性:2001年,一名阿富汗士兵用木棍在等待人道主義援助的婦女中“維持秩序” (Damir Sagolj/Reuters) /

《養家之人》可以讓我們看到,在糟糕的環境中,當我們的權利被剝奪時,生活會變成什麼樣?自由選擇著裝、娛樂、自由表達,對我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當擁有時,不覺珍貴,走進沒有它們的場景,或許能更好地理解何謂有尊嚴的生活。

這也是孩子自我權利意識的培養,讓孩子意識到權利保障的重要性,也能更懂得在生活中捍衛自身權利。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除了人權,

這部動畫讓孩子看見人性的力量

前面說這部劇並不悲情,其中一個原因是電影的副線。

那是帕瓦娜講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為了從大象王手中奪回關係到全村人下一年生存的種子,獨自走上了探險之路。

要想順利拿回種子,他需要找到三樣東西:亮閃閃的鏡子、漁網、撫慰人心的東西。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在途中善良地幫助老奶奶和老馬後,前兩樣東西他都得到了,第三樣卻遲遲沒有找到。

最後,面對狂躁、充滿攻擊性的大象王,是小男孩自己的一樣東西讓它平靜了下來。

這個東西,是蘇萊曼的人生故事

:“我是蘇萊曼,我媽媽是作家,我爸爸是教師,我的兩個姐妹總是吵個不停。有一天我在街上找到一個玩具,我撿了起來,它爆炸了 ,那就是結局。”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蘇萊曼是帕瓦娜的哥哥,這個故事,是一個小男孩因戰爭的炸彈而無故死去的故事。

故事中的大象王為蘇萊曼的故事所觸動,把種子還給了他;現實中的獄卒也在關鍵時刻救了帕瓦娜的父親。

在戰火紛飛下,人性,或許才是我們最後僅剩的希望,我們能做的,就是喚醒龐大機器中一個又一個的人性。

正如影片最後帕瓦娜的獨白:

在我們這片土地上,人是最寶貴的財富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給孩子的人權基礎知識

Q&A

人權是什麼? /Human Rights

人權是人與生俱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它不分種族、性別、國籍、族裔、語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人權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權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權利,表達意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獲得工作和教育的權利以及其它更多權利。人人有權不受歧視地享有這些權利。

《世界人權宣言》是人權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檔案,作為國際人權法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已被翻譯成近500種語言。

Q&A

人權有哪些發展階段? /Stages

人權的發展,一般會被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代人權主要以保護個人免受侵害為目的,包括生命權、言論自由、宗教自由、財產權、公正審判權、投票權等。

第二代人權與平等有關,它確保不同的公民可以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平等公正的待遇,包括食物、住房、就業平等、社會保障等。政府有責任落實這些權利的保障。

第三代人權試圖超越個人權利框架,追求集體和人類福祉,包括環境保護、文化遺產保護、代際平等、可持續發展、民族自決等。這些權利的實現,有賴世界各國的合作。

關於《養家之人》,我們也為你準備了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的幾個問題:

1

在學習了上述人權的基本知識後,電影涉及侵犯哪些人權?比如,人的生命權在戰爭下受到了威脅;食物、住房沒有保障;女性的受教育權被剝奪……

2

如果你是帕瓦娜,為了爭取自己的權利,你可能會做哪些事情?

3

生活中,你遇到哪些人權利受到侵犯?比如,路上偶遇的流浪漢、被霸凌的同學,他們的哪些權利可能沒有得到保護?對此,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

人權日|這部最佳獨立動畫讓孩子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人權,也是C計劃思辨讀寫課堂會重點跟孩子們討論的主題之一

。透過閱讀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自傳《我是馬拉拉》,我們與孩子討論了

女性權益與受教育權

;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

帶領孩子看見殘障人的困境

;讀《手推車大作戰》,我們引導孩子思考:

採取什麼手段,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

這個寒假

,我們會繼續與孩子一起閱讀美國著名科幻作品《安德的遊戲》,

與孩子一起反思暴力、戰爭,重新審視競爭與弱肉強食的價值觀,探索競爭之外的雙贏方式

與孩子一起閱讀“20世紀最重要的書籍之一”《安妮日記》,

幫助孩子瞭解戰爭是如何影響個體的生活與心理,個體又如何在樂觀中尋找自我和獨立

歡迎關注C計劃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