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後悔沒有早發現孩子異常,難道真是沒發現還是不願接受

如何早期識別孤獨症呢?

孤獨症起病於嬰幼兒時期,一般在3歲之前,起病形式有兩種,一種形式是自嬰兒期開始起病,逐漸表現出一系列孤獨症症狀;另一種形式是經歷1~2年正常發育階段,之後交往和交流能力等倒退,而出現一系列孤獨症症狀表現。這些症狀表現對早期識別孤獨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些症狀主要包括哪些呢?

01

目光對視少

目光對視是我們人類的一個與社會交往和交流關係非常密切的行為。正常發展的嬰幼兒會更加關注社會性事物,包括社交的情景、人物、人物的面孔和眼睛,具有良好的目光對視和良好的目光交流。而孤獨症嬰幼兒在此方面則存在缺陷,他們更加關注周圍的非生命物體,而對社交情景、對人、對人的面孔和眼睛缺少興趣,因而,他們不關注周圍的人,也缺少目光對視和交流。既往研究顯示,正常嬰兒在出生後2個月,即與媽媽等有良好的目光對視,而孤獨症患兒自出生後2個月,對他人眼睛的注視開始逐漸減少,甚至與他人完全沒有目光對視。

02

缺乏社會性的微笑和互動

社會性微笑是社會性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行為。正常發展的嬰幼兒在出生後約5周,開始能夠區分人和其他非社會性刺激,對人的聲音、面孔開始有特別的反應,大人的聲音、面孔特別容易引起嬰兒的微笑,所以他們會看著媽媽或其他人的面孔微笑,並且和媽媽等有越來越多的互動。但是孤獨症兒童在社會性微笑和互動方面均發展落後,他們常常不會看著媽媽等周圍人的面孔微笑,對媽媽等周圍人的逗弄也常常缺少反應。

03

喚名反應少

正常發展的嬰兒在出生後4個月叫其名字時會做出正確及時的反應,但是孤獨症兒童對喚名卻缺少或缺乏反應。因呼之不理,家長常常會懷疑孩子聽力存在問題,但是檢查聽力並無異常。同時,患兒可能對某些感興趣的聲音非常敏感,如:天氣預報或某段廣告。部分患兒可能對某些聲音過分敏感而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

04

對主要撫養者缺少依戀

正常嬰兒出生後6個月,開始對主要撫養者產生依戀,當與所依戀的物件分離時,會感到痛苦;當所依戀的物件回來時,會感到高興。但孤獨症兒童依戀發展落後,甚至對主要撫養者缺乏依戀,媽媽離開無所謂,媽媽回來也視而不見。

05

模仿少

正常發展的嬰兒自出生後第一個月,即能夠對他人的表情進行部分模仿,至出生後9個月,模仿越來越豐富,他們會模仿雙手作揖表示“謝謝”等。但孤獨症兒童此方面發展落後,自發模仿少,也不學習和模仿大人教的動作。

06

語言發展落後

正常發展的嬰幼兒,至1歲後開始逐漸出現語言,會有意識地叫“媽媽”“爸爸”,並漸漸會說更多的名詞(如:“糖”“蘋果”等)及動詞(如:“要”“拿”等),2歲時會說簡單的句子。而孤獨症患兒語言發展則慢於或晚於同齡兒,他們可能1歲就會說話,但語言進步非常緩慢;可能2歲甚至2歲後還不會發單音;倒退起病的患兒則會出現語言能力的倒退,甚至完全喪失語言。而在語言發展落後的同時,孤獨症患兒也常常不會以點頭、搖頭來輔助表達,而正常發展的兒童1歲半前都會自然發展出這種功能。

07

對小朋友缺少興趣

正常發展的兒童在1歲半左右對其他兒童逐漸顯示出濃厚的興趣,會關注其他小朋友,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與小朋友有逐漸增多的互動與交流。但是孤獨症兒童對小朋友缺少興趣,不主動找小朋友,甚至迴避小朋友。或者只對大孩子感興趣,對同齡兒童不予理睬。

08

異常的興趣和刻板重複的行為

孤獨症兒童對人缺少興趣,但對周圍的非生命事物或物體,如:天氣預報、旋轉的物品等,可能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痴迷。他們還可能出現一些刻板重複的行為,如:重複開關門,或將手放在臉前凝視和撲動。

當一個嬰幼兒出現下述症狀表現時,即:目光對視少,叫他不理會,不模仿,該會說話時不說話,不和小朋友玩,有刻板重複的興趣行為時,家長們就應該考慮到孤獨症的可能,要及時帶孩子到專科醫師處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