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令人焦頭爛額的問題,與其求助專家,不如博採眾長,迴歸常識

開學才一個月,孩子就在學校闖了不少禍,老師家長交流了多次,覺得有必要請專家指導一下。

跟兒科醫生聊了一下,她的意見是:需要多次深入地觀察,才能得出結論。又跟兒童醫院幾個主任級朋友聊天,竟有人說:果農爆料:水果注射增甜劑,勸大家少吃水果。注射能增甜?那麼,人減肥,豐胸甚至增高不更簡單嗎?有些人在專業的路上走太遠,就忘了常識。

脫離常識,會用更高的成本,達到最壞的結果。除了破壞水果,也會害了孩子。

黃靜潔(育兒專家)在《父母的格局》提到一個案例:一個數學高階教師,退休後,教得孫子不願再碰數學。美國著名心裡學家華生(行為心理學開創者)也做過類似的事:透過行為塑造,他可以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醫師、總統等任何人。結果,他親手把兒子送進了精神病院。

其實,孩子的錯誤,源自無知。不論孩子表現如何,都是暫時的,需要的教育策略並不會因為病理上的結論而有什麼不同。要糾正的,是策略本身。盯著孩子,孩子就會成為犧牲品,因為問題不在孩子那裡。

青少年人格成長四大動力:

與眾不同

自己做主

離開父母

尋找玩伴

獨立健全人格的三個目標:

1。人格獨立

2。思想自由

3社會需要

成人的錯誤,多數也是無知造成的。家長需要讀經典,比兒童需要正確引導更緊迫。因為孩子是渴望學習,而家長往往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代表孩子 、代表事實、代表真理。

家長失職三大原因

1。真無知

2。以為知

3。不負責

家長的努力的方向:

有真知,不要讓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有真人,就事論事,理解孩子感受,做好助手

有擔當,承擔起大人的責任,遠離抱怨和譴責

這幾天,細讀《兒童教育心裡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童年的秘密》和《教出樂觀的孩子》《第56號教室的奇蹟》、《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聚焦統一個事情,得到的確定性答案:如果教育有方法,那一定是榜樣。不要為改造孩子不擇手段,要

信任孩子

並給予

積極指導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認為:人類雖然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卻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自己。每個人都根據其對事物的看法來調節自己。這些看法,有的是正確的,有些是錯誤的。

何為正確?針對孩子常見問題,根據對各大門派的招式,總結出一些已經達成共識的處理方法。

看起來,就是常識。

如何影響兒童自我評價和道德發展

ICPS是一項有效的思維訓練,可以讓孩子們在碰到社會衝突時,能夠更淡定地尋找各種解決辦法並考慮後果,理解別人的感受,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面對令人焦頭爛額的問題,與其求助專家,不如博採眾長,迴歸常識

溝通框架:

1。“發生了什麼事?” “怎麼了?” (有時候你也可以加一句:“因為這會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問題所在。”)

2。“別人是什麼感覺?”

3。“你有什麼感覺?”

4。“你能想個不同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5。“這是不是個好主意?”

6。(如果是個好主意)“去試試。”

7。(如果不是好主意)“哦,你得想個新的辦法。”

積極評價

家長和老師的評價對兒童極其重要。評價的目的是引發孩子的思考。不是證明自己正確,不是譴責孩子規避責任。積極評價的四個標準:

有利於長期解決問題

態度和善且堅持原則

是否給了孩子安全感

是否給了孩子價值感

三多三少,積極評價方法:

少在乎結果,多關注過程

少評價特質,多關注事實

多關注好事,少責怪壞事

如何鼓勵孩子

表揚是基於結果,而鼓勵是關注過程,對孩子的教育,過程更重要。

不能過分強調天賦

清晰具體的優點,明確努力方向

在真正進步時,發自內心的表揚。

鼓勵的語言風格舉例:

幹得不錯,你怎麼做到的?

謝謝你給我(大家)解決了一個問題。

相信你可以做到。。。。

批評是有技巧的

正確認識犯錯誤:孩子的失誤都是因為不知道,每次失誤都是學習的良機。

批評的4個原則:

批評要及時,過去不究

懲罰要有針對性,不傷及無辜

情緒要平穩,冷靜是關鍵

說理要簡短

面對挫折,是挫折教育的機會,基本步驟為:

接納情緒,

認真解釋過程和結果

談談下一步該怎麼做

人是塑造和影響的結果,不同塑造方式,結果一定不一樣。

人類認知的三個世界

1。主觀世界,不等於真實世界,不能用想法代替事實。

2。真實世界,世界變化很快,過往經驗對現在和將來都未必有用。

3。概念世界,概念世界五花八門,要博採眾長,更要解決現實問題

家長要三多:

多接觸多陪伴,走進孩子的世界,跟他建立連線。

多學習多思考,走進科學概念的世界,瞭解規律。

鼓勵孩子自己探索並積極評價,孩子靠自己體驗學習。這是最大的事實。

雷夫老師認為:一個人應該意識到,做正確的事是應該的,他的行為不應該取決於恐懼、取悅他人或者規則。他有一套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忠於自己的原則。——正確的事和自己的行為規則,是孩子自己的實踐和思考,還需要師長的點撥,但不是把自己的主觀強加給孩子。

家是社會基本單元,也是成長的起點。好家風就是好教育,家長自己的好惡,情緒化的行為是教育最大的敵人。只有用信任代替恐懼,講究紀律和公平,把以身作則當成責任,家風才會幫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

兒童教育作為一門科學已經有一百多年,形成眾多大師和門派。最有侷限的一定是經驗。真正有用的一定是常識。常識不難,但常識的堅守很難。

難在實事求是

難在發揮主觀能動性

難在堅守成長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