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職責三題

訓練女兒游泳

每個人都要撫育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這和鳥類育雛不大一樣,但職責沒啥差別。

育雛職責三題

回頭看前幾十年,我就撫育過兩代人,參與處理過一些需要家長出面才能擺平的事務。

第一次是親自訓練女兒游泳。

教女兒游泳時,我和一般人教法大不相同。首先是很少用游泳圈,即便用了,我也最多隻充一半的氣,以便讓她的雙臂有較多的活動空間。其次捨得冒險,當然是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冒險。

花了不少功夫,終於把女兒訓練到了可以手腳配合遊蛙泳了,我決定開始冒險而且是在河水裡冒險,讓她橫渡校園附近的小河。

育雛職責三題

還是讓她揹著一個游泳圈,不同的是,我趁她不注意,悄悄拔掉了游泳圈的氣門芯。於是,她一邊向河對岸遊動,圈裡的氣一邊咕嚕咕嚕向外洩漏,我可以看到氣泡從水裡一串串冒出,她卻毫無知覺,我站在岸上大聲鼓勵著她“快了,還有十米,還有八米,還有五米,還有……”突然,我女兒的腳觸碰到河床,她從水裡站了起來!

我大聲告訴她“你自己已經遊過河啦!”她當然很興奮,回頭看我還在岸上,似乎有點責怪我沒跟在後面充當保鏢,但瞬間她自己也高興得意地笑了“哦,我真的可以遊過濆江河啦?”這時,我已經遊過窄窄的水面,從她身上取下游泳圈,抑制不住興奮地對她說“你看看,這圈圈裡還有空氣麼?”呵呵,當然沒氣了,本來只有一半的空氣早就洩漏完了!

看到女兒對自己有了信心,我決定再次冒險,慫恿她“衝灘”,就是從上游順著水流勇敢地遊向下遊。

這次,我沒給她背游泳圈,因為父女倆都認可已經發生的事實。

小河裡“衝灘”的娃娃不止她一個,但小姑娘好像只有她一人,顯得比較突出,容易引起旁人的注意。

很快,女兒就被衝到了水流比較湍急的地方,不過那種湍急是河面急劇變狹窄造成的,狹窄到岸邊的人一伸手就可以從水裡撈人的程度。

還真有“撈人”的熱心雷鋒……

一陣急促的呼叫“哪家的娃娃?哪個的娃娃?”打破了我對水面的專注,我不慌不忙地回答“是我的女子!”那位“雷鋒”已經一把將我女兒撈上岸來,同時又毫不客氣地訓斥我“就算是個女子,你也不能這樣嘛!”

呵呵,不能哪樣?

我當然明白“雷鋒”同志的言下之意,不能因為是女子就任由河水將其“溺斃”……

重男輕女,我哪會到如此地步呢?

古人有句名言“丈夫愛幼子,有勝於婦人者遠矣!”我這也是愛,是給女兒傳授真正的可供實用的游泳本事,雖然她最終學到的不能令我滿意,但起碼現在每天還能到游泳場所靠我的傳授參與健身活動……

話說到這裡,我必須提醒讀到這裡的朋友,我的魯莽做法切忌模仿哦!盲目模仿出了禍事,一切後果自負!

原因非它,我這業餘游泳愛好者是有點水平的,奪冠不敢,訓練自家娃娃還是蠻有信心的。

育雛職責三題

訓練孫子

訓練孫子的主要成績也是體現在他的水上功夫。

孫子得天獨厚的是身材高大,出生時醫院給的結論是”巨大兒”,學游泳具備先天優勢。

住家小區有露天泳池,每當夏天,我幾乎天天都要帶孫子游泳,甚至颳風下雨也難得中斷,

我首先把他抱到泳池裡熟悉水性,比如跨坐在我背上下沉潛泳,距離逐漸拉長,爺孫倆把這叫“坐潛水艇”,很有趣!有時候還把他舉高高,一下拋進池水裡,爺孫倆把這叫做“丟炸彈”,也是很有趣。

後來進一步訓練動作分解,先是雙腿夾住我腰部練劃手,進而拉著我練腿部動作,甚至還要練入水跳躍動作,不能太“土”等等。如果他想偷懶,賴在池邊不肯下水,爺爺絕不客氣,輕則用手推下去,重則一腳擠下去……

每天下水,各種動作練多少,爺爺大致都有定數,只有完成了任務才回家,不能讓銀子白花花丟進池水裡。

孫子雖小,但很聽話,不久就學會了自己橫渡游泳池。附近兩處泳池裡,我孫子幾乎成了小“明星”。每當爺孫倆去游泳,往往會有人私下稱道“那兩個光頭有點兇!”

再後來,孫子游泳水平大大超越,我意識到已經不能勝任他的“教練”,這才讓他去接受更高檔次的訓練……

前幾年成都舉辦全省大學生游泳運動會,我孫子作為西南交大隊的一員榮幸出席。

現在孫子和他媽媽都迷上了游泳健身活動,當然遊得好的還得首推我那孫子,有時候,他媽媽求他幾個示範動作,他還坤起坤起想留一手呢!

那一手還不是爺爺我傳授的嘛!

選擇友誼

我孫子從小是個乖娃娃,記憶中我從來沒為他在學校調皮搗蛋被“請家長”。

但是,大概是初中二年級時,我遭遇上了“請家長”。

懷著幾分忐忑不安,我到了學校,見到班主任。

出乎意料的是,班主任特別客氣地向我做起了解釋。

原來孫子在學校打球時,另一個比他個子矮小的同學不慎打爛了他的眼鏡,而且在眼睛附近的鼻樑處留下小小一線劃痕。對方家長也到場了,不停地陪著小心,表示願意出錢賠償眼鏡損失。我很快聽明白了,對方家長早已和班主任達成共識,想要圓滿解決兩個孩子間的“衝突”。

育雛職責三題

這算啥“衝突”啊?

我也很快給他們來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答覆“不用賠償,你們不在乎一副眼鏡錢,我們也不在乎一副眼鏡。如果賠償了,兩個孩子今後可能不好相處,不賠償,說不定他倆還會結下永久的友誼。我和孫子願意選擇友誼而不是一副眼鏡錢。”

事情最終就這樣圓滿得到解決,兩個孩子至今都已經是成年人,但他們的友誼仍在不斷髮展當中。

後來曾經遇到過對方的家長,她還主動招呼我說“李爺爺,我就是打破你孫子眼鏡的那個娃娃的媽媽,你不認識我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