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薦書|開啟《讀懂幼兒的思維》,發現隱藏在孩子行為中的秘密

孩子總是一遍遍幹著看起來毫無意義的事情,你是否常常感到不解,以為孩子在調皮搗蛋?尤其是當他一遍遍扔東西,反覆把小玩具、小釦子堆在一起,你是不是想破頭也不明白他的小腦袋瓜到底在琢磨什麼?

兒童心理學家用一個專門的詞語來稱呼孩子這種反覆出現的行為模式,這個詞叫做 “ 圖式 ”。“ 圖式 ” 的概念起源於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之一,讓 · 皮亞傑,後來經過不斷髮展,逐漸成為幼兒教育領域繞不過去的一項影響深遠的研究。不少家長在瞭解了 “ 圖式 ” 的相關知識後,發出恍然大悟的感慨,他們說:“ 原來這就是我兒子口袋裡總是裝滿石頭的原因!現在我意識到他做那些事不是故意煩我, 他只是想在小袋子裡收集一些東西而已。”“ 我之前以為她把椅子腿綁在一起是在淘氣,現在我認為她可能是在做一個‘連線圖式’的活動。”

這聽起來或許有些抽象,彆著急,在新近出版的《讀懂幼兒的思維》一書中,有 4 種最常見的圖式,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幾種與表中類似的行為,你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他正在被哪種圖式所影響。

深晚薦書|開啟《讀懂幼兒的思維》,發現隱藏在孩子行為中的秘密

知道是哪種圖式又有什麼用呢?用處可太大了!第一大用處就是解決你的煩惱,知道 “ 哦,原來孩子不是在故意氣我 ”。再往深裡說,瞭解圖式,不僅能幫孩子擺脫對某一種活動的 “ 沉迷 ”,還能讓我們促進孩子更好地發展。

簡單來說,圖式理論認為,兒童的思維有自己內在的發展模式,當孩子像著迷一樣重複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是圖式在發揮作用,這些行為促進了他們最初的學習;我們只有認出孩子所具有的圖式,並對他的圖式予以支援和拓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的學習潛能。

我們來看一個關於 “ 覆蓋 / 容納 ” 圖式的真實案例。3 歲 5 個月的洛伊絲畫了一幅畫,畫的是弟弟喬克躺在嬰兒床上,然後她又把一片紙(假裝是毯子)蓋在畫上,並說:“ 我用毯子把他蓋住了。” 接著她又說:“ 我要把嬰兒床放進櫥櫃裡,然後把櫥櫃放進洞穴裡。” 不知道這個故事會不會讓你覺得有點害怕,如果我們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解釋,那洛伊絲把弟弟放進櫥櫃、又放進洞穴的行為,確實表現的是一種 “ 同胞敵對 ”,說明了洛伊絲對弟弟的厭惡之情。

單獨看這個行為,好像這麼說也沒錯,但這種解釋卻不適用於洛伊絲同一時期的其他相似行為,比如她喜歡卷薄餅、將屋子塗黑、埋蟲子,等等。而圖式的作用,就是讓我們用更具全域性性的眼光觀察孩子,把他們的行為關聯起來看待。在洛伊絲的故事中,無論是給弟弟蓋毯子的溫馨之舉,還是後來把弟弟放進櫥櫃和洞穴的危險行動,其實都是在豐富關於 “ 覆蓋 / 容納 ” 圖式的各種體驗,來探究 “ 內部 ” 這個觀念。隨著 “ 覆蓋 / 容納 ” 圖式的發展,孩子即將學習到的便是關於大小、位置、容積、體積、形狀、數量之類的數學概念。

現在,我們已經認出了洛伊絲的圖式,你可能會說,我知道了,原來她對弟弟沒有惡意,即便如此,要是她一直重複畫這樣的畫,那也挺讓人擔心的,怎樣才能避免孩子一直停留在某一個固定動作上呢?其實啊,孩子這時候最需要的正是對圖式的新體驗,現有的幾項活動已經不能滿足她探究、發展的需求了,只是她的小腦袋瓜暫時還沒發現有什麼新鮮的活動,可以滿足她對這一圖式的進一步探索。下面這位珍妮特就和洛伊絲一樣,正著迷於 “ 覆蓋 / 容納 ” 圖式,我們來看看她的幼兒園老師是怎麼幫助她進一步拓展的。

珍妮特痴迷於把自己藏起來、把東西包裝起來、用顏色把帶有圖畫的紙塗滿,老師注意到,顯然她正在重複 “ 容納 ” 和 “ 覆蓋 ” 的動作。這一天,孩子們在玩雪,珍妮特不管不顧地跳到了雪堆裡藏了起來。老師注意到了,她想讓珍妮特和其他小朋友獲得更多關於 “ 內部 ” 這個概念的體驗,於是就提議大家一起建一座雪屋。珍妮特從來沒有建過雪屋,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開心極了,自發討論起許多建雪屋的實際問題,比如建多大、要多少雪、做成什麼形狀、用什麼角度,等等。隨著討論的進行,“ 覆蓋 / 容納 ” 圖式在珍妮特身上的作用,就從簡單的藏在雪裡,變成了對空間用途和物體大小等數學問題的思考。你看,這不就是自發學習的開端嗎?

透過活動,而不是單純的學科知識進行學習,是拓展兒童思維的好方法。不過,必須強調的是,你提議的活動必須符合孩子當前的行為圖式,要不孩子可能不會有那麼大興趣。還用 “ 容納 ” 圖式來舉例,相關的學習都要圍繞著 “ 在不同的容器中能找到或放入哪些東西 ” 這一簡單主題開展的,你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學習包餃子、包包子,他很可能會對放餡料的環節特別有興趣;但同樣是烹飪,如果你想教他拌個冷盤,或許他就沒那麼感興趣了。

這就是我們瞭解圖式之後能做的,給孩子提供符合她圖式的新活動,引導他們進行新的探究和學習。怎麼樣?是不是這樣就不再擔心孩子總是 “ 沉迷 ” 奇奇怪怪的行為無法自拔了?

在瞭解孩子的圖式之後,給他們更豐富的故事,也是拓展思維、促進知識體系形成和情感健康發展的好辦法。想一想你平時給孩子讀的那些故事、繪本,孩子有沒有對某個特定的故事百聽不厭?你能辨認出來這些故事都要哪些特性嗎?它們是否和孩子的行為表現出一致的圖式呢?

優質的繪本和兒童文學當中,充滿了大量孩子天生就感興趣的內容,其中的奧秘遠遠不只是語言簡單、圖畫優美,也在於故事中往往包含了孩子正在經歷的圖式,而且千變萬化,比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的精彩多了。

如果孩子對 “ 容納 / 覆蓋 ” 的圖式感興趣,你可以尋找這幾類故事給他,比如將幾個物體疊在一起、做遮蓋物、偽裝和打扮等。睡前認知書《晚安,寶貝蝙蝠》裡,小蝙蝠不想睡覺,而其他動物們早已在它們各式各樣溫暖的窩中入睡;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對於那些想去理解什麼是衣服和覆蓋的兒童有著很強的吸引力;經典繪本《花格子大象艾瑪》講的是一個全身五顏六色的大象,為了被同伴接納,就給自己的身體覆蓋了一層灰色的泥巴。你看到了,這些故事都順應了孩子對容納 / 覆蓋圖式的興趣,也都擁有更深遠的教育意義。

兒童的圖式是學習動機的一部分,也是兒童行動、表達、討論、提問和發現的不竭動力。現在邀請你開啟《讀懂幼兒的思維》這本書,發現隱藏在孩子行為中的秘密。

深晚薦書|開啟《讀懂幼兒的思維》,發現隱藏在孩子行為中的秘密

《讀懂幼兒的思維:圖式與幼兒的學習(第 4 版)》

(英)凱西 · 納特布朗 著 範明麗 劉紅萍 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青豆書坊

2021 年 10 月出版

深圳晚報記者 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