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朗讀與討論 (3)——家長們如何應對“雙減”大環境續二

為什麼與怎麼樣讀出重音來(三)

至於什麼是重音和如何讀出來重音,我多半會舉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說明一下、孩子們就都理解了。

我會以她與媽媽共同逛街為場景,讓孩子們體會一下什麼是重音與重音的作用。假設媽媽與孩子一起逛街。由於孩子比較容易被五光十色的街景和商品所吸引,媽媽多半會催促一下;孩子回憶一下自己的經歷以後,大都同意會有這樣的場景。

比如媽媽在前面催促:“某某,你快點走了。”就是這短短七個字,一字不變。而由於重音位置不同,所傳達的意義也會產生較大的不同。

比如:“某某,你快——點走了。重音在哪裡?”

“重音落在‘快’字上。”

“這樣說話包含了什麼意思?”

一般情況下孩子考慮一下都能指出:“因為我走得太慢了,媽媽要求我加快步伐。”

如果是:“某某,你快點走——了。重音在哪裡?”

“重音此時落在‘走’字上。”

“為什麼?”

孩子們此時也會很快指出,說明我此時站著不動,也許在看什麼東西。媽媽在催促我動腳走。

孩子們知道,此時媽媽有點不高興了,不過還達不到真正很生氣的程度。如果孩子此時也是不太高興,也許會這樣回答媽媽的催促“我不是在走嗎?誰沒走哇!”如果在前一個重音條件下,孩子一般是不會如此應答的。

如果是一字一頓,字字重音:“某——某——,你——快——點——走——了。”我同時做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幾乎所有的孩子此時都笑了:這說明媽媽已經很不高興了,估計已經到發飈的邊緣了;能別惹她就千萬別去惹她。

為加強說服力,我也許會把重音放在最後一個語氣助詞上,或者放在第一個名詞上,讓孩子自行分析此種語氣後面表達的含義。

然後,我總結說:

“你看,這七個字一字不變,連排列順序也完全一樣,僅僅重音不同,口頭表達的意思竟有很大差別。

我們讀課文時,重音的位置不同,表達的涵義也有區別。要不然阿慶嫂如何會說:‘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只要做到怎麼說話怎麼讀,就一定會有重音。不管是普通話、還是用方言交流,甚至是外語,地球人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一般都會自主不自主地產生重音。而且這個重音的放置標準一定是開放的,肯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根據每個人對語言或文章的理解不同,重音的放置也會有區別。具體落在哪個字哪個詞上,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過最好每句話有那麼一兩個。”

由於這個概念是從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匯出,孩子們也很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