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遊樂場門口,為什麼往往會變成是孩子拉著你的手?

到了遊樂場門口,為什麼往往會變成是孩子拉著你的手?

如果你有拉著你的孩子,或者是你的侄子侄女到遊樂場玩的經歷,那麼你可能會有一種感覺,當遊樂場還在你們的視線之外的時候,或許你是拉著孩子走的,可當遊樂場出現在你們的視線之內後,這時很大的可能就是孩子拉著你走了。

到了遊樂場門口,為什麼往往會變成是孩子拉著你的手?

這種經歷的體驗很奇特,因為當孩子主動拉著你的手走的時候,你就能很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小時候也這會樣,見到了自己想要,而且知道即將馬上得到的東西時,心裡那種興奮的迫切感頓時就要爆了。

所以這個時候你也很明白,當孩子已經主動地拉著你的手的時候,那個遊樂場,他真的要玩定了,如果這個迫切的慾望沒有馬上得到滿足,唯一的結果就只有哭了。

已經小學畢業了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我們,應該不可能會再為得到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了吧。

我們不會再因為自己的慾望得不到滿足而哭,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我們都長大了,十幾二十年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們,能用哭換來的東西都是自己最親的人本身有能力,並可以給予的東西,可其實他們給你東西是因為他們樂意給,他們愛你,而與之對等的,你樂意給他們東西,那也是你愛他們。

到了遊樂場門口,為什麼往往會變成是孩子拉著你的手?

就像你帶著孩子去遊樂場玩,當他主動拉著你的手往遊樂場走去的時候,你就很容易產生一種感覺,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滿足他,看到他玩得最開心的樣子。

這種讓對方開心,而自己從中享受的感覺,其實就是愛。

所以為什麼說當孩子主動拉著你的手走的時候,那種感覺會很奇特,因為你也因此而產生了一種要釋放愛的慾望。

而慾望的本身,實際上才是我們這些成年人越來越缺乏的東西。

所以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說,人越長大就越不快樂,那根本上只是因為我們活得越久懂得越多而已。

快樂的本身具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屬性,那就是簡單,但那並不只是說把問題想簡單了,然後人就容易快樂,而是要一個人本身在知道的本來就不多的情況下,那才會真正的快樂。

因為我們的大腦處理單元資訊的方式跟智慧晶片裡面的邏輯閘應該是相類似的。

到了遊樂場門口,為什麼往往會變成是孩子拉著你的手?

簡單一點地說,當對晶片輸入了某種資訊的時候,該資訊的電訊號就會在晶片內部的電路跑,如果電訊號能成功跑通晶片內部所有的邏輯閘,那麼晶片就能識別處理該資訊,並給出一個恰當的反饋,可如果中途被卡在了某個邏輯閘上,那訊號就沒辦法跑通全場,資訊的輸入就得不到恰當的反饋,甚至是什麼反饋也沒有。

而晶片裡面的邏輯閘就如同我們大腦中的見識,人活得越久,見識越廣,腦子裡的邏輯閘也就越多,相反的肯定是越少了。

就跟前面所說的孩子見到了遊樂場就一定要玩一樣,因為他腦子裡可能並沒有進遊樂場需要花錢,爸爸媽媽本身並沒什麼錢,錢是爸爸媽媽辛苦賺來的,不能浪費爸爸媽媽的血汗錢等等的這些方面概念意識。

也就相當於說,他的腦子裡面還沒有形成這些邏輯閘,他可能在見到了遊樂場後,大腦就可以暢通無阻地直接聯通到了必須要玩的這一步慾望心裡上。

而成年人就不同了,因為錢的問題就能產生好幾個能阻撓你們進入遊樂場的邏輯閘,但通常這些邏輯閘都會因為想要讓孩子玩得開心的慾望而變得暢通無阻。

畢竟你單憑感覺就知道,花這點錢為了讓孩子開心,確實也值了。

所以孩子容易得到滿足,容易快樂,那確實是因為他們顧慮得少的緣故。

而成年人越來越不快樂,本身更多隻是因為我們顧慮得多,可以一眼出自己能做什麼,得到什麼,做什麼划算,腦子裡能阻礙我們快樂的邏輯閘多了,所以能讓快樂的訊號跑通全場的機率變小了。

到了遊樂場門口,為什麼往往會變成是孩子拉著你的手?

其實,我們總說想要回到童年去尋找快樂,從根本上來說,那不過是我們想要甩開那些附加在成年人身上的那些瑣事跟顧慮而已。

說白了,還是迴歸那一句話:如果你要快樂,那就不要知道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