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作為父母我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不能無條件的縱容和溺愛,而是要讓孩子在被愛中能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因此我們不僅要給孩子愛,也要讓孩子懂得去愛父母,愛別人,愛社會,更要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身邊的一切

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講一則小故事,裡面有一個小姑娘她跟她的媽媽吵架了,於是小姑娘就離家出走。

就在她又累又餓的時候,在她前面有個賣餛飩的攤子,攤主是為和藹的老奶奶,她看到小姑娘一直站在那邊不走,就問她:“孩子,你是不是餓了?”

小姑娘點了點頭,又難為情的說:“可是……可是我沒有錢。”

“沒關係,我請你吃。”老奶奶端來一碗熱乎乎的餛飩。小姑娘非常感激,可剛吃了幾口,眼淚就唰唰的往下掉。

“你怎麼了”?老奶奶關切地問。

小姑娘擦著眼淚很感激的說“我們不認識,您卻對我這麼好。不像我的媽媽,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趕出來,還叫我不要回去!”

老奶奶聽了,心平氣和地說道:“孩子,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我只不過是出於善心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可是你的媽媽給你煮了十多年的飯,你為什麼不感激她呢?”小姑娘忽然明白了什麼。

她匆匆吃完餛飩,還沒與老奶奶告別,便往家的方向走去。當小姑娘走到家附近時,她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她的媽媽,媽媽疲憊不堪的在路口四處張望。這時,她的眼淚又掉了下來。她

有一千遍一萬遍的對不起想對媽媽說。但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見媽媽已迎上前來:“哎呀!你一整天跑去哪裡了啊?急死我了!快進家把手洗一洗,吃晚飯了。”

這天晚上,小姑娘才深刻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

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如果沒有父母哪來的我們,所以為人子女要學會感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有時候,我們會對別人給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盡”,卻對親人細心周到的呵護和關愛“視而不見”。總認為所有人對他的愛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於是,對於父母的愛,他們總是不停地索取,卻從未想過怎麼關心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可能有時候做了錯事,父母會責備子女,但是“愛之深,責之切”,一切都是希望子女能把錯誤的壞習慣改掉,走上正途。感恩是一種美德,也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曾說:“學會了感恩,你就學會了做人。”

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人之初,性本善。也不是說孩子並不是一出生就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有些孩子之所以缺乏愛心,大多與父母的溺愛有關。也可以這樣說,是父母偷走了孩子的愛心。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愛,懂得愛。不是說非得給孩子穿什麼名牌,住多大多貴的房子,上什麼最好的學校,也不是什麼吃不完的美食、花不完的零花錢。愛分很多種,孩子們需要的無疑是心靈的共鳴和滿足,是理解和關懷。比如失敗後一句安慰的話語:“沒關係,媽媽相信你下次會做的更好。”演講臺上慷慨激昂的陳詞後,爸爸在觀眾席上給予的一個鼓勵眼神:“你還是那麼棒。”

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如果你的家裡也是這樣的孩子,那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疼愛適度

家裡父母,或者長輩非常疼愛孩子,當然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是孩子擁有一個良好學習生活環境的前提。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過度、過分的愛就像一把雙刃劍同樣會傷害到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反作用。

因此,家長愛孩子時,一定要適度。即可疼愛,不可溺愛。比如對於12歲的孩子,如果孩子生病了,父母可以代替他背書包,這是疼愛。但絕對不可以天天幫他背書包,對於 12歲的孩子來說,他早已具備足夠的能力背書包了。如果此時父母剝奪他們背書包的權利,那就是溺愛。

2。教育得法

孩子的言行舉止很多時候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平常怎樣對待自己的長輩,孩子們都會看在眼裡,表現在行動上。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做個愛父母、敬長輩的榜樣,並有意識地帶動孩子去愛自己的長輩。比如,週末多帶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

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自己也會懂得愛父母、關心父母。

3。細心感化

現在的孩子發育比較早,青春期時經常出現於孩子身上的逆反心理也來得早。家長一旦意識到孩子進入了逆反期,就要儘快調整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對孩子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多一些寬容與信任,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用管小孩子的辦法去管已經長大的孩子。

當家長把孩子當作大人、朋友、知己時,孩子就會有一種被認同感,會多一些反省意識,就會“同等”對待父母,懂得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

現實生活中,父母會把全部的心血與愛不計得失地單方面傾注給孩子,我們稱之為“單愛現象”。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卻不注意培養和教育孩子愛父母的愛心,以至很容易讓孩子形成沒有愛心的自私心理。

可是,如果孩子不懂得愛自己的父母,又怎麼可能去愛他人?不懂得愛他人的孩子,又怎麼會得到他人的愛?又怎麼會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家長們不妨記住這句話:“教會孩子愛父母,他才會愛別人,也才會被人愛。”因此,父母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不妨教育孩子愛父母,從孩子那裡索取一點愛。

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那麼,家長怎樣培養孩子對父母的愛心呢?

1。言行引導

父母可以用言行舉止來引導孩子,讓孩子懂得愛父母。比如當孩子享用美食!你不妨說:“這蛋糕看上去真好吃!兒子給媽媽嚐嚐好嗎?”通常孩子會給你一部這時,你就要讚賞或感激他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愛父母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捨不得給你吃。出現這種情況,你不要一笑了之,而該繼續引導孩子,比如給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好東西要大家共同分享。

教孩子體味愛的過程也是教孩子學會愛的最好時機。所以,家長大可抓住自己給予孩子愛的時機,向他們講授回饋愛的樂趣,教孩子學著愛他人。

2。讓孩子學會幫父母分擔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週末自己洗自己換下來的衣服、鞋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圖書,讓孩子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在勞動中愛父母,也讓孩子感受父母為了他們的成長無私付出,讓孩子自然地生出對父母的愛心。

3。讓孩子更多地瞭解父母

從出生到上學甚至到工作,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永遠是需要照顧的。而事實上,如果父母一味地只知照顧孩子,而不給孩子機會了解自己的辛苦,就不會讓孩子體會到愛父母的必要。

因此,家長可以給孩子創造適當的機會去了解自己的工作。比如休息日,讓孩子觀看自己忙忙碌碌地操持家務的情景;或者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讓孩子親眼目睹父母工作的繁忙。

這樣,也可以激發孩子對父母的愛,促使他們改變以往不珍惜父母勞動成果等不良習慣,同時還會激發他們努力搞好學習,以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