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問的巨大意義

“發問”是一種不多見的上佳天資。

其實,仔細想來,有不少小朋友都會時常提問題,遺憾的是,“愚蠢至極”的不少父母,親手扼殺了孩子的“慧根”。他們不僅僅把自己平庸的基因遺傳給孩子,更重要的是,他們又把自己平庸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強加”給本擁有更多可能的孩子們。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和悲哀。他們或許根本就沒有“意識”,因而這種平庸會持續流轉下去。

我們的經典《大學》裡面說:格物致知。

怎麼“格”?就是提問題,不斷提問題,不斷從新的角度提出更加深刻的問題。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根據我的親身體驗,即便資質一般,也會有天翻地覆的思想認知轉變。

這,足以改變你的人生走向(當然是往更加進步的方向)。

稻盛和夫在《經營與會計》裡面提出一個重要的理念:凡事都要從“根本上”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言外之意就是“這樣真的合理嗎?”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呢?

有一些問題是共性的,作為人基本都會遇到,比如: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吃飯?穿衣?睡覺?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絕不能僅僅停留在“膚淺層次”。如果你只是覺得冷所以穿衣服,這個答案顯然是不足夠的。我曾經想過“為什麼會穿衣服?”答案至少也有五六個。

另一方面,各人在各自領域,也要儘可能“窮盡”所有的專業問題。比如做銷售的,應當去問“為什麼做銷售?”“銷售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每天要做這些事?道理何在?”“為什麼客戶不願意買我們的產品?”“為什麼有的客戶願意買?”等等。

比如作為會計:為什麼財報要有三張表?而不是兩張或四張?為什麼每個會計科目的名稱是這個?會計究竟是做什麼的?她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等等。

但注意:提出問題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要持續不斷地思考,併力所能及給出答案,然後“懷疑”這個答案,不斷給出更好的答案,第三步,在行動上做出實質性變化。

如此這般,你定會看到曾經未曾看過的風景。

在我看來,這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很可能沒有之一。

為了攀登到更高的觀景臺,你必須調整思維方式,比如,你工作真的主要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妻兒老小,不是為了上司,不是為了公司,首先的首先,你是為了充分實現自身價值,你努力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

比如:萬事要從“自我反省”角度去看,因為這是“正確的、進步的”思考方式。我完全理解一旦遇到不愉悅的經歷,人條件反射會把過錯和責任推脫出去,但這對於你的進步毫無幫助。比如你走在路上被石頭絆倒了,一般人就會破口大罵“誰把石頭搞到這裡?害我摔倒!”較少有人會想“是不是主要因為自己走路不小心呢?以後走路的時候不應該玩手機?”再進一步,你可不可以把石頭挪一下,免得再傷害到他人。

提出問題,這是獲得智慧的第一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