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

大家好,我是深渡。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培養孩子自主閱讀,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身邊很多朋友都碰到的問題:從3歲開始親子閱讀,讀過的繪本超過1000+。但孩子上學後,卻再也不肯看書了。

學齡前的親子閱讀,只是熱愛閱讀的啟蒙。小學低年級,自主閱讀的能力,才是熱愛閱讀的基石。

而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家長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一,溫和過渡

小學一年級是個分水嶺,孩子的思想和想法,會呈現爆炸式的成長。學齡前的短小繪本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而符合孩子胃口的故事書,也已經厚到,不是可以在一個小時內讀完的。

於是看到孩子拿著一本厚厚的故事書向自己撲來,就開始頭疼。

你都上學了,怎麼還不能自己看書呢?

拼音都學完了,怎麼還要我給你講故事呢?

身為成年人,一直覺得識字,閱讀,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只要會認字了,那就應該會讀書了。殊不知,能認字和會閱讀其實是兩件事。

在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加持下,人人都能認字,但並不是人人都熱愛閱讀。一看書就頭疼和一看書就犯困的人,比比皆是。

家長必須知道,不是孩子會認字了,就可以馬上放棄親子閱讀。

但幼兒時期的親子閱讀方式也不再適用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我們需要改變親子閱讀的形式,從親子閱讀,改進成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可以簡單解釋為,家長讀一段,孩子讀一段。當孩子識字量還不夠時,可以讓孩子講出文章大概的意思即可。

讀書的時候可以討論問題,分享看法。開心的地方可以同樂,傷心的地方可以共悲。讓閱讀成為父母與孩子心靈溝通的橋樑。

但在孩子識字量還不夠的時候,千萬別把親子共讀變成親子識字課,或者時閱讀理解課。

願望總是美好的,讀書的時候順便認識生字,一舉兩得。但識字時的停頓會影響閱讀體驗,家長的唸叨會打擊孩子閱讀的積極性。

我們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上,而不是識字能力的提高。

二,智慧選書

橋樑書已經是被大眾所熟知的概念,搜尋橋樑書,會出現很多選擇。從一頁圖配兩行文字,到兩三頁文字配一頁圖,都自稱為橋樑書。

那橋樑書到底應該怎樣選?簡單來說,遵循短小、精悍的原則。

短小:對於剛開始自主閱讀的孩子,儘量選擇文字少的書,否則孩子容易被嚇住。先從薄薄的小本開始,慢慢過渡到厚厚的大本,孩子的閱讀成就感也在這個過程裡慢慢積累。

精悍:不要過於追求書籍內容的正統,先不要考慮知識性、內容深度等,“趣味性”是第一標準。讓孩子在興趣的引領下,自然而然地實現從讀圖到讀文字的閱讀轉變。

在孩子自主閱讀的過渡階段,扔給孩子一本大部頭或者內容很艱澀的書,孩子會有畏難情緒,排斥閱讀。

《大自然微幻想童話》這套書非常適合識字量不多,正在學拼音的孩子。每個故事一兩百個字左右,其中有大量重複性的語言。就算是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也可以做到自主閱讀。

《我愛閱讀:藍色系列橋樑書》適合有一定識字量,文字閱讀起步期的孩子。每一本篇幅不大,差不多15分鐘就可以讀完,不會給孩子造成閱讀壓力。而且故事比較有趣,貼合孩子“無厘頭”的笑點。孩子感興趣,就很容易堅持讀下去。

《溫妮女巫魔法故事》是經典繪本《女巫溫妮》的故事版,延續了女巫溫妮跌宕起伏的故事和妙趣橫生的魔法,使孩子產生無限的遐想,欲罷不能。故事版以文字為主,配有簡單的插圖。一本書由4個小故事組成,讀起來毫不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