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1歲時患重病至腿骨彎曲變形,父母採用最為原始的方法強制矯正,硬是將幾近癱瘓的他拉了回來,而且還成為了工藝大師。

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他叫徐登科,今年54歲,重慶市墊江縣大石鄉人。1歲的時候,他突然生病發高燒,奄奄一息,漸漸沒了氣息,父親準備把他抱進山中掩埋時,忽然感覺到孩子又有了一絲氣息,於是又看到了一絲希望,把孩子抱回家。

這個孩子命大,回家後病情漸漸有了好轉,不但能夠哭出聲來,還不時嚅動嘴唇,似乎在找口奶吃。

病癒後,他還是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左邊身子行動受限,小腿骨也開始彎曲變形,被懷疑是患了小兒麻痺症。

當年的鄉村醫療條件極差,對他的病也沒什麼辦法,最後還是舅爺建議:用竹片把小腿夾住後再用麻繩捆綁,強制矯正變形的腿骨。

就這樣連續捆綁了三年,4歲的時候竟然學會了走路。幸虧父母採取了強制矯正措施,讓他沒有癱瘓,並把肢體殘疾的程度降到了最低限度。

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七八歲的時候,徐登科開始跟著父親學篾匠,從砍竹子、劃篾條開始,然後學習基本的編織技術。透過自己不斷地努力,他學會了背篼、籮筐、簸箕、曬席、涼蓆等幾十種竹器的編織,成為了當地較有名氣的篾匠。

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1993年,大足縣大石鄉有一位較有名氣的民間竹編工藝大師,名叫趙行恩,趙家是竹編世家,趙行恩是第五代傳人。一次偶然的機會,趙行恩師傅看到了徐登科編織的竹器質量尚可,然後瞭解到徐登科是一名殘疾人後,將他收為徒弟,於是,徐登科有幸成了趙師傅的大弟子。

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趙師傅在傳統竹編的基礎上,研究創造了一種新的竹編工藝——竹編畫像,將編織竹器的粗加工轉化為精細的藝術創作,把傳統竹編工藝提升到了一個藝術的層面。

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徐登科拜師後,從選竹、砍伐開始,然後進行下料、劃篾、編織,最後進行裝裱,十餘道工序他都全面、認真地學習。特別是劃篾條的工藝較高,片形篾條薄如蟬翼,條狀篾條細如髮絲,工藝要求相當高。

由於徐登科基礎紮實、學習刻苦,他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大石竹編的全部工藝技法,先後編織了名人影象、書法等數百件作品。

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就在去年,他花了三個多月創作了一幅長4米、寬1。5米的大幅竹編作品《一諾千金》,被人花4萬多元買走了。

他還多次參加由重慶市、大竹縣等相關機構組織的竹編技藝大賽,三次榮獲一等獎;兩次榮獲二等獎;兩次榮獲三等獎,獲得的優秀獎、入圍獎不計其數。

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他拜師學藝28年來,一直是師傅的得力助手,協助師傅培訓了100多名徒弟。

為了幫助殘疾人學習手藝、自主創業,師傅趙行恩特招收了十幾名殘疾人學徒。

要不是父母當年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他極有可能在癱瘓中度過一生

由於師傅已有80多歲高齡,精力有限,徐登科作為大徒弟,擔起了替師傅培訓學員的重擔,就像師傅當年教自己一樣,耐心細緻地培訓學員,希望他們早日技藝有成,早日實現自食其力、發家致富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