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社會中大多數人總是不由得同情弱者,這種心理在一個家庭中也是存在的。

父母和長輩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時,往往就會更加偏向那個愛哭或比較小的孩子,而比較懂事的孩子總會被忽略。

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一位看起來只有四五歲的寶寶,因為媽媽上班了,又沒有其他人能照顧,只能一個人被關在家裡。

不同於同齡人的活潑好動,這位寶寶已經有了“大人”模樣。

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渴了知道自己找杯子喝水,餓了也會自己到廚房找飯吃

,感覺冷了就會拿出毯子躺在沙發上給自己蓋好。

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這位寶寶“很懂事”,但也讓人很心疼。當同齡孩子吃飯還要媽媽喂的時候,她已經能自己照顧自己了,但這終歸只是面對客觀環境不得不妥協的一種表現。

由於媽媽上夜班,漫長的黑夜,另一位年齡更小的寶寶只能

一個人蓋著衣服和小被子,蜷縮在沙發裡。

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當媽媽在監控中看到孩子像大人一樣有模有樣地照顧自己,沒有一絲欣慰,反而

滿是內疚,

其實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太早懂事不是誇獎,是一種冷漠的傷害

很多看到影片的網友都認為這兩個寶寶太懂事了,再對比自己家的“神獸”,不僅什麼都需要父母照顧,時不時還會耍小脾氣,簡直酸成“檸檬精”。

但這樣的懂事真的好嗎?很多家長喜歡用這個詞形容孩子,覺得孩子懂事是件十分光榮的事情,但我認為

被動懂事、太早懂事其實是貶義詞。

沒有孩子願意是懂事的,誰都想在媽媽的懷裡撒嬌,在爸爸的包容下任性調皮,

但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他們只能用懂事來掩蓋自己的窘迫。

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真正懂事的孩子很少,只是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心願藏起來,然後表現出大人喜歡、滿意的樣子,以此換得大人的認可和滿意。

我們以為懂事的孩子被父母誇獎,讓親戚豎起大拇指,他們一定是開心的,其實不然。

小S有三個女兒,和大多數家庭一樣,

二女兒常常被小S忽略,並且還要照顧妹妹、謙讓姐姐,

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委屈自己。

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小S也曾說自己經常冷落二女兒,但二女兒確實是最懂事、最貼心的一個,因為她需要用“懂事”吸引媽媽的關注,得到媽媽的愛。

所以呀,越懂事的那個孩子,往往把自己藏起來了,

他們活在了自己的封閉的世界中。

雖然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懂事,但也要明白真正的懂事,

是隨著年齡增長的穩重和成熟,絕不是委屈自己去討別人開心。

過早要求孩子懂事、聽話只會適得其反,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成年後也會非常缺乏安全感。

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他們長大懂事。

讓孩子自然長大,不需要太早懂事

父母的事情不要扔給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替自己做事,認為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能力,這無可厚非,但家長要把握好度。

比如3歲的孩子自己穿衣服是可以的,但不能讓他獨自在家。二者的差異在於

前者是讓孩子面對自己的事,而後者是讓孩子替父母承擔責任。

小孩子本就需要父母的陪伴,那麼父母就應該多花時間在陪伴孩子上,而不是以“懂事”為藉口讓孩子替父母解決問題。

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別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

面對孩子在櫃檯前撒潑打滾要玩具,很多家長都是難以接受的,因為他們是以成年人的角度看待問題,但在孩子看來,喜歡的玩具得不到撒潑打滾是正常的。

這時想要孩子聽話,就要看家長平日裡的陪伴和教育了。家長給孩子的安全感越多,教育方法越好,孩子越不會用“威脅”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自己吃飯喝水,冷了找被子自己睡,這些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人的成長都是有階段的,每一個階段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讓孩子自然長大很重要,太早讓孩子獨立實在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