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裡風波,酒外之事

酒桌之上,多有平凡人物平淡無奇的日常小酌或迷醉,也有古今權謀奇人推杯換盞間的暗度陳倉和縱橫捭闔,杯裡風波不是幻,酒外之事才是真,這是古人在酒桌之上得到的寶貴經驗。酒桌為戰場,酒杯則是諸多大事件發生的絕佳場合或舞臺,如孔老夫子便曾以“折衝樽俎”誇讚春秋謀士晏子在酒桌之上對待政治事件的敏感度和果斷決絕的處理方式。

杯裡風波,酒外之事

所謂“折衝樽俎”,“折衝”意為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禦敵人 ;樽俎(zunzu),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常用做宴席的代稱:折衝樽俎。晉代張協有詩云:“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衝樽俎間,制勝在兩楹。”(《雜詩》)折衝樽俎即是在酒席之上以口舌之辯贏得酒桌之外的勝利。

杯裡風波,酒外之事

以酒桌之上的口舌取勝影響酒桌之外大事走向的最為知名的典故便是春秋時期齊國晏子與晉國範昭之間的那一場交鋒。史載:“春秋時,晉平公欲伐齊,使範昭往觀齊國之政。齊景公觴之。酒酣,範昭請君之樽酌。公曰:‘寡人之樽進客。’範昭已飲,晏子徹樽,更為酌。範昭佯醉,謂太師曰:‘能為我奏成周之樂乎?’太師曰:‘瞑臣不習。’”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範昭。席間,範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於是將自己的酒杯遞給範昭,範昭接過酒杯一飲而盡之後,晏子直接命人給齊景公換了一個新酒杯。之後範昭又假裝自己醉酒,讓太師彈奏周天子才能聽的音樂,太師也拒絕了這一要求。等到範昭走後,“晏子曰:‘範昭欲慚吾國,臣故不從也。’太師曰:‘今範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範昭歸報晉平公曰:‘齊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禮,太師識之。’”齊景公擔心惹得晉國使者不高興,晏子卻說:範昭的行為有如國君的嫌疑,故而如此。太師也說:範昭想要聽天子之樂,這是越矩無禮。範昭回國之後也向晉國國君稟告了自己的結論:齊國君臣有節有禮,不宜攻打。“仲尼聞之曰:‘不越樽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北宋末·無名氏·《百戰奇法•謀戰》)孔子聽聞這件事情之後,便以“折衝樽俎”誇讚晏子。

杯裡風波,酒外之事

在這方寸之地,酒杯碰撞,人心似幻,權如明刀,謀如暗箭,酒桌之外的恢弘事件化作酒杯之中的微弱漣漪,酒客手中的小小酒杯映照著一些足以改變天下大局的轉折點,上演著的都是古今青史留姓名的舞臺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