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今天是國際睡眠日,讓我們來聊聊睡眠。

首先請回答一個問題:你晚上一般幾點睡?

如果你和湛廬君一樣,喜歡凌晨 1、2 點就寢,甚至熬夜到凌晨 3點,那麼,你一定也收到過許多「別太晚了,早點睡吧」的熱切關心。

這個時代,「早睡早起」,已經是一個顛撲不破的政治正確。它正確到連「熬夜」都得加一個「熬」字,來強調它的不合理。但是,早睡早起一定是對的嗎?熬夜就一定是不好的嗎?

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不著急,我們先來做一個測試。

想象你在一個不需要刻意計劃安排的“自由日”裡,問自己這樣三個問題:

1。你通常幾點睡覺?

2。你通常幾點醒來?

3。這兩個時間的中間點是幾點?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時間型別測試,找出上面兩個時間點的中間點,然後在下面這個時間軸中找到你對應的位置。

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算好了嗎?根據研究結果,至少存在三種時間型別:

雲雀型,傾向於早睡早起;

第三種鳥,沒有特別的傾向;

貓頭鷹型,傾向於晚睡晚起;

按照統計資料,只有 14% 的人屬於雲雀型,習慣在 23 點前入睡;第三種鳥佔比最高,大約在 65% 左右,這類人沒有特別的傾向,可早也可晚;而 21% 的人屬於貓頭鷹型,通常是凌晨 1-2 點。

所以,如果你非常努力,仍舊很難在凌晨 1 點前入睡,不必懷疑你的毅力,很可能只是因為,你剛好屬於「貓頭鷹型」而已。

對於貓頭鷹和雲雀這兩大時間型別的人,科學家們做過很多研究。

大部分研究表明,雲雀型都是愉悅而高效的,他們內向、有責任心、富有親和力、專一、情緒穩定。不管是女性還是男性,都積極主動,能夠抑制不好的衝動,對未來有計劃。而貓頭鷹型則容易顯示出陰鬱傾向。他們比雲雀型的人更開放、 更外向,但是他們的情緒更不穩定,而且往往衝動,尋求刺激,圖一時之快而不顧後果。

但事實,這並不絕對。

當學者對富蘭克林的“經典智慧”進行測試時,卻沒有發現任何科學依據能夠證明“雲雀型應該擁有道德優越感”。

反而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貓頭鷹型往往更有創造力、幽默感和強大的工作記憶力,甚至在智力測試中,貓頭鷹型也常更勝一籌。

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正如我們無法決定腳的形狀和大小一樣,我們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型別。決定時間型別的因素中,遺傳因素佔到了一半,這說明

雲雀型和貓頭鷹型是天生的,

而不是後天養成的。

除了遺傳因素,對一個人的時間型別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年齡。

高中生和大學生大多是貓頭鷹,60 歲以上的人和 12 歲 以下的人則大多是雲雀。男人中的貓頭鷹比女人多。然而,拋開年齡和性別,大多數人既不是純粹的雲雀,也不是純粹的貓頭鷹,而是中間的第三種鳥。儘管如此,仍有 20%~25% 的人是堅定的夜晚型,而且不管是個性還是行為,他們的一套獨特表現都有助於我們理解日常的隱藏模式。

所以,如果你是夜型人,不要覺得與世界格格不入

—— 我們的優秀都是天生的嘛!怕什麼。

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開個玩笑。

不過在現實中,兩者的差異確實有所體現。

你會發現,喜歡晚睡的人,大多從事創意和內容相關工作,比如廣告、公關、新媒體——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創作者」。原因未必是他們拖拉、不自律,很有可能只是因為:這些思維更開放、發散的人,同時也是典型的「夜型人」而已。所以,他們在晚上會更感到如魚得水,狀態會更集中、更活躍。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極度推崇高效、上進、勤奮的社會,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很多人認為早起的人更努力、更上進。反之,晚睡晚起的人,則容易被目為脫離社會、拖延症、缺乏上進心。

同時,90% 的老闆會認為,上班越早的員工越盡職,所以多數公司要求8-9點上班,以及正常的人際交往,都會安排在白天 —— 這些,都會對貓頭鷹型造成壓力,迫使他們改變自己的時間型別,變成「晚睡早起」或者「早睡早起」。

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長此以往,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研究學者在對 161 位創作者的日程進行分類之後,發現了一種分佈:大約75%的人,也就是

雲雀和第三種鳥,

每天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高峰-低谷-反彈

的模式。但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順序幾乎完全顛倒,這些人就是因為基因或者年齡而成為

貓頭鷹型

的人,他們每天經歷的三個階段是:

反彈-低谷-高峰

的模式。

並不是每個人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度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型別”,這是決定人們身心晝夜節律的個人模式。

如果強行調整時間型別,容易患上抑鬱症,同時還會提高患上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的機率。而且,有些人的狀態,在深夜就是比早晨好,為什麼要強迫他早起/早睡呢?

很多人認為「睡得晚」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其實,醫學上早已證明:

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一般是6-9個小時。只要你睡足了,並且長期保持下去,你是 11 點入睡還是 4 點入睡,並沒有太大差別。

晚睡晚起不是病,做了這件事才要命

也就是說:造成損害的,是「睡得少」,而不是「睡得晚」。

只要你能夠長期、穩定保持作息習慣,你幾點入睡都沒有關係。所以,請善待貓頭鷹型人,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

但是,作為一個社會人,你必須要面對的事實是,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掌控時間,當貓頭鷹型的時間模式必須要遷就日程安排的時候,怎麼辦呢?

在《睡個好覺》一書中,作者邁爾·克利格給出了兩種策略,可以幫你調整生物鐘。

1.時間療法

這種方法包括調整睡眠時間,讓睡眠者每隔幾天連續晚兩 個小時上床睡覺,直到他需要晝夜不停地工作。有些人上床睡覺的時間是凌 晨 2 點,那麼他會連續兩天在凌晨 4 點上床睡覺,然後在接下來的兩天裡 在凌晨 6 點上床睡覺……以此類推,直到達到理想的就寢時間。

將睡覺時間完全顛倒直至達到理想的就寢時間之後,貓頭鷹型的人必然會選擇在這段時間睡覺。

2.調整光照

這種方法有助於調節生物鐘。在夜間經常使用電子裝置的青少年可能會發現,光線照射會使他們難以入睡,所以他們需要在睡前停止使用電子裝置。

早晨自然的陽光,或明亮的燈光(藍光最有效),甚至電子螢幕都可以 使生物鐘比較晚的人醒來。越靠近兩極地區,冬季日出較晚,因此,早晨可以使用燈光來模擬日光。

這種方式可用於治療季節性情感障礙,這種病也被稱為冬季抑鬱症,通常是冬季光照不足引起的。還可以用燈光來幫助人們調節生物鐘。

但對於晚睡的人來說,這種幫助可能只是暫時的。如果他們停止使用這些燈光,很可能重返之前不好的睡眠模式。然而,對於需要成為雲雀的夜貓子來說,時間療法和調整光照值得嘗試,因為他們至少可以帶來短期成效。

據統計,中國有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

有人睡不醒,有人睡不著,有人睡不好……在今天的社會,大部分人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就是如何能睡個好覺。

今天,湛廬君向你推薦的這本

《睡個好覺》

,是由美國、加拿大兩國睡眠協會主席邁爾·克利格寫著。從介紹睡眠問題的重災區人群,到分析可能引發睡眠問題的常規原因和身心疾病原因,再到羅列所有可能的睡眠問題,為你全方位地揭示睡眠的真相。

改善睡眠,從《睡個好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