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總是反覆發燒,可能積食了!中醫:這幾種方法有效,不需吃藥

積食,西醫稱為消化不良,是小兒生長髮育過程中很常見的一種病症,指的是小兒內傷乳食,停聚中焦,積而不化,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患,表現為不思乳食,腹部脹滿,噯腐嘔吐,大便不調。

很多小孩經常在睡前1h內進食,或者只吃肉不吃菜,這些都是導致兒童脾虛證產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在兒童 1 歲以後,有了自主選擇食物的能力,對於自己偏愛的食物習慣多吃,過食煎炸、味厚的食品,對於不喜歡的食物少吃甚至不吃,從而造成營養不均衡,再加上如果此前孩子的脾胃沒有調養好,現在產生挑食、偏食現象,就會導致脾虛,這類孩子經常發燒,特別是表現為熱症的發燒。

小孩總是反覆發燒,可能積食了!中醫:這幾種方法有效,不需吃藥

小兒食積的易患性

1. 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小兒臟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脾常不足,然其生機蓬勃,發育迅速,使脾胃的功能更顯不足,易傷乳食,積於中焦,引起食積。

2.餵養不當

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家長往往對小孩過分溺愛,唯恐小兒營養不足,營養不均衡,縱其所好,在生活中往往存在有小兒餵養過多,或病後急於大補等現象,再者夜間空調的使用不當損傷中陽,溫煦功能不足,使小兒極易為乳食所傷。

小孩總是反覆發燒,可能積食了!中醫:這幾種方法有效,不需吃藥

小兒食積的症狀

發熱

小兒乃純陽之體,食積日久,易從陽化熱,可出現發熱,發熱特點為: 以中度發熱 ( 38。5 ℃ 左右) 為主,偶見高熱,多見於午後及夜間; 手足心 熱,肚熱明顯,伴有不思飲食、口唇乾紅、口臭、腹脹 或痛、臍周可有輕壓痛、大便幹、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或厚膩、脈滑數。

咳嗽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貯痰之器,為當小兒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水溼無以運化生成痰濁,上貯存於肺;或食積日久,鬱而化熱,煉液為痰,上犯於肺,都可導致咳嗽。

便秘

當積食損傷脾胃時,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食糜積滯於胃腸,久之鬱而化熱,鬱熱蘊結於胃腸,腸道傳導失司導致大便秘結不通。另外,當積食反覆發作,可致脾胃虛弱,脾虛氣血生 化無源,氣虛則大腸傳導無力,血虛則津枯無以潤澤腸道,最終導致便秘。而且積食的孩子排氣多,味道也比較大,這是一個明顯的積食訊號燈。

舌苔面色

鼻樑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整個人看起來面黃肌瘦。

精神狀況

經常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容易煩惱,哭鬧。

腹脹、腹痛

一般積食的孩子,肚子是鼓鼓的。這裡教大家一個方法判斷:用你的一隻手放在孩子的肚子上,另一隻手敲剛放的那隻手的手指上,然後聽聲音,寶寶如果積食了,您能聽見氣體在肚子裡的聲音。

小孩總是反覆發燒,可能積食了!中醫:這幾種方法有效,不需吃藥

積食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遇到以上情況,可選用下列任何一種方法調治, 使積食病症迅速解除。

糖炒山楂: 取紅糖適量 (如體內有熱, 可改用白糖或冰糖 ) , 入鍋用小火炒化 (為防炒焦 , 可加少量水) , 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 再炒5 -6 分鐘 , 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吃一點, 或煎水喝。

捏脊: 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 操作者以兩手大拇指、 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 隨捏隨推按 , 由下而上, 再從上而下, 捏3-5 遍, 每晚一次。

揉中脘 : 胸口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 , 即是中脘穴位。揉時用手掌根旋轉按揉, 每 日兩次。

摩湧泉 : 足底心即是湧泉穴。 操作者以拇指壓按湧泉穴, 旋旋轉按摩3 0-5 0 下,每 日兩次。

透過健脾和消食導滯這些方法的共同治療,就可以呵護兒童健康成長,也可以避免濫用抗生素造成的抗生素耐藥現象越來越嚴重,兒童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歌曰: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飢與寒。但願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病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