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複試風雲,各種謠言被澄清,為什麼還是讓人懷疑?

協和複試風雲,各種謠言被澄清,為什麼還是讓人懷疑?

相信大家最近都知道,協和醫院今年研究生招考出現了一個大新聞。一位考生在複試成功逆襲59分,擊敗第一名成功被招錄。對於這一不尋常的情況,引發公眾熱議。很多人表示懷疑。因為二人初試成績相差太多了。

於是相關單位接連澄清。首先是濟寧醫學院宣告,網傳其父親是教育處長不實。這位陳同學的父母均在山東務農,都是農民。然後又是不知道哪裡傳來的訊息,陳同學在本科學習期間先後6次發表SCI論文。屬於標準的天才學生。

協和醫院也發表宣告,稱其對複試情況進行了調查,未發現違規之處,考試成績有效。本來事情到了這裡似乎一切就可以平息了。不過,我也看到了另外的聲音。

協和複試風雲,各種謠言被澄清,為什麼還是讓人懷疑?

首先,楊同學在筆試方面不論初試,還是複試,都明顯比陳同學強得不是一點半點。唯獨面試一項,被嚴重拉開距離。

不知道對楊同學而言犯了什麼重大錯誤,導致分數相差這麼大。很多人質疑,個人因素介入色彩強烈的面試環節是陳同學唯一的優勢。那麼這個優勢,是不是也如同面試環節一樣充滿主觀的味道。一旦到了旁人無法介入的筆試這一客觀環節,陳同學根本就無法與楊同學相比較呢?

如果是這樣,考研是個人決定因素較多,不是客觀測試因素較多,二者的關係如同協和這樣處置是否合適。

協和複試風雲,各種謠言被澄清,為什麼還是讓人懷疑?

面試錄影我們看不到,所以面試打分的公平性,我們不能斷言。也許楊同學面試出現低分有著特別的原因。但至少,我們知道楊同學在本次考試中表現的能力是值得尊重的。這樣一個人在面試中突然分數如此低,這個變化是因為自己的失誤,還是因為人為的原因,這些都需要看到面試錄相時再作定論。不過看起來,協和暫時沒有公開錄相的表示。

談談論文這件事。其實這根本就不是這次考試所需要考慮的。如果以論文為主要錄取的參考,就應當在招生簡章中明確。相信楊同學,或是其他同學,也會在這方面展現自己的能力的。

現在的問題是,考試要遵守考試的規則,遵守考試的標準。論文不是考試的標準,不能作為錄取的依據。這一點協和很清楚的,看到宣告我們就知道協和沒有強調這一點。強調這一點的人,其實是在轉移我們的視線。迴避事情的真正焦點。

協和複試這次引發爭議的主要原因是,在整個考試中,主觀性強、公信力差的面試環節發揮了絕對的作用。客觀性、公信力強的筆試環節中的優勢沒有體現。如果兩個人差距不大,那還好說。客觀的筆試差距這麼大,透過一個主觀的面試就完成逆襲,公信力當然無法得到公眾承認。這也引發我們的思考,在考試當中如何避免主觀標準優勢取代客觀標準的情況發生。畢竟招生考試是國家考試,對所有人公平公正才是最為重要的!

本文圖片來源於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