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小孩子的壞毛病該如何改正?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可是後悔的不應該是我,而應該是我的爸媽,因為當事人是我的妹妹。

我妹妹小時候有個眨眼的毛病,原因是她在三歲的時候摔了一跤,左眼角外側留了一個芝麻大的疤,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到。

但是我媽媽就特別的緊張,她經常盯著我妹妹的眼角看,嘴裡還時不時地念叨著“留個疤,以後不好看了”。

其實現在回想一下,這句話經常被我媽媽唸叨著,這就等於給了我妹妹一個暗示“有個疤,不好看了”。

於是我妹妹就開始緊張,接著就開始眨眼睛了,而且只眨那隻左眼。

當她開始眨眼的時候,我媽看到就開始呵斥她,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句話。

“別眨眼,以後改不掉了”

“怎麼老眨眼的呢,多難看”

“不要眨眼了,以後長大連婆家也找不到”。

就這樣說了二十多年,我妹妹至今沒有改掉這個毛病,這進一步導致了她的自卑,現在連相親這種事都是拒絕的。

李玫瑾:小孩子的壞毛病該如何改正?

眾所周知,很多小孩子都有很多壞習慣小毛病。比如咬指甲、摳手指、切橡皮、揉紙團等等。

當小朋友出現這些不好的行為的時候,家長常常採用的就是講道理的方法,可是你會發現為什麼你說了這麼多,孩子就是不改呢。其實是因為孩子的大腦

“聽不懂”

也許你會很詫異,說得這麼簡單,怎麼可能聽不懂呢?

有一個小實驗可以幫助你理解為什麼孩子的大腦“聽不懂”。

你可以讓自己的愛人或孩子來配合完成這個小實驗。

請你的愛人或孩子閉上眼睛,然後你給Ta讀下面這段話。

“我們現在來到了一間黑色的屋子裡面,你千萬不要想象屋頂會掉下一個雞蛋,千萬不要想象這個雞蛋會砸到你的頭上,千萬不要想象蛋清蛋黃流了你一臉。”

讀完這段話讓你的愛人或孩子睜開眼睛,你可以問問Ta大腦裡出現了什麼。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只記住了

“掉下一個雞蛋”

“雞蛋砸到頭上”

“流了一臉的蛋清蛋黃”

我們強調了“千萬不要”怎麼怎麼樣,可是為什麼大腦仍然會出現這些詞語呢?

原因在於

大腦對具象資訊比抽象資訊更加敏感,大腦更容易接收具象資訊

具象資訊包括:

形容詞,比如“紅、黃、藍、綠……”;

名詞,比如“蘋果、鉛筆、手機、沙發……”

動詞,比如“坐下、握緊、看、聽……”。

抽象資訊包括:副詞,比如“不要、別”。

舉個例子,當你說

別跑來跑去了!

別東張西望了!

不要咬指甲了!

不要眨眼睛了!

孩子的大腦只記住了:跑來跑去、東張西望、咬指甲、眨眼睛。

李玫瑾:小孩子的壞毛病該如何改正?

這是一種負面強化和心理暗示。

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小毛病的方法也就清晰了。

方法一:反話正說。

當你發現孩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時候,這時你想讓Ta安靜下來。

就不要說“別跳了”,而要說“坐下來”。當你想讓他們做什麼的時候,直接說那件事,而不是反過來說不要怎麼樣。

方法二:轉移注意力。

當你發現孩子愛咬指甲的時候,想辦法轉移Ta的注意力。

比如你可以說

“寶貝,你可以幫媽媽拿個杯子嗎”。

“寶貝過來,媽媽給你講個故事,你看看圖片上貓咪在哪裡,你可以找出來嗎”。

我們不想讓孩子做什麼,就發出要佔用該部位的指令。

千萬不可忽視小時候的壞習慣,不然真的會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