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隱瞞,不迴避,如何正確向孩子解釋離婚

不隱瞞,不迴避,如何正確向孩子解釋離婚

我離婚的時候,大寶5歲3個月,二寶6個月,於是我面臨一個問題:如何跟大寶解釋爸爸媽媽要分開。

在決定離婚之前我專門研究了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心理學家解釋了為什麼離異家庭的孩子普遍表現都是內向和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童年時期,當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發現自己的父母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夠同時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陪伴自己,就是父母的角色在孩子看來是有缺失的。

這時候他們心裡會有一種不明白的感受,這種感受會讓他們感到納悶,為什麼別人都有爸爸媽媽,而我只是有媽媽或者爸爸。

於是他們會向大人詢問,而大人們又總是會用一些藉口去迴避這個事情,比如因為爸爸工作忙呀,媽媽要出差呀等等。

時間長了孩子們會發現這些都是謊言,再詢問也不會有答案,於是就不問了,那麼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家庭是特殊的,

為了不讓同齡人察覺這種特殊,他們就開始減少和他人接觸的頻率,減少表達自己的機會,所以開始變得內向,自我壓抑

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沒有得到科學的疏導,他們就漸漸自閉、自卑、自責、焦慮、極端、逆反……

兒童不像成人,比如大學生的父母離異,他們會覺得那是父母自己的事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童年階段,他們就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要分開。

因此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家庭破裂,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要怎麼跟孩子解釋,我覺得是一門藝術。

於是我決定把真相告訴大寶,孩子的世界很細膩,他們能感知父母的相處模式。

大寶性格很敏感,為了減少她的自責感,避免她猜忌、不安,即便在別人看來有點殘忍,我還是選擇告訴她這個事實。

不過為了讓她感受到爸爸媽媽分開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我在真相上面做了一些包裝。

我跟她說爸爸媽媽因為有了很棒的夢想,但是夢想又不一樣,所以沒有辦法一起去追尋這個夢想,我們都想做勇敢的人,做自己的主人,所以就先分開了。

就好比你跟你的好朋友因為搬家會分開一樣,當時剛好搬家,孩子離開了小時候生活的地方,跟很喜歡的夥伴分開了,於是用了這個例子,就是想告訴她,兩個人分開的原因各不相同。

同時我也告訴她不要因為爸爸媽媽不在一起,就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現在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的孩子很多很多,如果有好朋友問起來,你想跟她分享這個事情,媽媽也覺得沒有問題。

所有的單親家長都不能忽視一個問題,

離婚是個結果,但是離婚前的爭吵和冷暴力,少不了跟孩子有關。

比如:

我已經那麼累了,你回家就知道打遊戲,也不幫忙帶下孩子;

孩子的作業你不會管管嗎?

學校的家長會為什麼每次都是我請假參加,你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個事;

這次考試又退步了,讓你報輔導班,你就捨不得花錢……

可能吵架的時候沒意識到,你們都是拿孩子當藉口,可是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吵架是因為我。

後來不在一起生活,離婚了,孩子就會有做錯事的感覺,覺得是我導致的結果,所以解釋離婚這個事情跟孩子說的時候要減少孩子的壓力和負罪感,就是需要告訴孩子,這個事情跟她無關。

所以我在解釋原因的過程中,不停地告訴大女兒,這不關你的事,也不關妹妹事,是爸爸媽媽自己的問題。

不隱瞞,不迴避,如何正確向孩子解釋離婚

排除她們的自責感,接下來就是

要讓孩子形成很好的自我認知

我會跟孩子說,爸爸以前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所以才有了你跟妹妹,讓孩子明白,她們是愛的結晶,我也給她分享了爸爸媽媽以前是同班同學,分享曾經那些美好的時光,讓孩子確定,是因為相愛才有了她們。

回想那個時候的我去跟孩子說這些的確挺難的,需要有非常好的心理建設,所以我會找一個狀態比較好的晚上去跟她聊天時說這個事情。

我記得有一個晚上我大女兒非常開心,那個晚上我告訴她,雖然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但是對你們的愛不會變,甚至會努力地更愛你們,爸爸也會來看你和妹妹,你們想他,也可以給他打電話,讓他來看你們。在你們關鍵的時刻,我們都會在,都會參與你們的生活,講完後大女兒很開心地看著我,然後說好。

最後有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壞話,你可以跟朋友說,跟親戚說,但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誇讚爸爸,讓她們為爸爸感到自豪,當她們跟同伴玩耍時提到自己的爸爸,是有底氣的。

這是他們自信的重要來源

孩子在知道真相之後的一段時間,心理變化會很大,這就需要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同時要允許孩子發洩情緒,允許孩子哭鬧。

我當時跟大女兒定了個規矩,每天睡覺前都要彼此分享一件或者兩件,當天最開心和最難過的事情,這個事情裡的什麼讓自己最開心或者最難過。

所以她每天特別期待這個時間,可以自己分享,也可以聽我分享。

好啦,以上就是我正向引導孩子接受父母離婚這個事實的方法,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覺得有用記得關注我,加入單親媽咪的陽光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