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完家長會才發現,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相同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一直是許多家長奉行的行為準則,特別是當教育內卷之風越來越往低齡化發展的情況下,家長為了能讓孩子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總是特別捨得在教育方面花錢。

什麼學區房、興趣班、輔導班、國際雙語幼兒園,父母給學生安排起來,

似乎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不過,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在經濟基礎有限的情況下,家長將頭部資金堆到了教育上,就不得不在某些方面保持“節儉”,以尋求家庭開支平衡。

開完家長會才發現,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相同

尤其是一些媽媽,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花,更捨不得將錢用在打扮上,但家長這樣的做法,真的合適嗎?

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其實並不相同

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影響,母親往往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者更為重要的角色,大到敲定幼兒園、選擇補習班,

小到輔導孩子家庭作業等等,

這些行為中都能看到媽媽的影子。

相應的,老母親由於經常陪伴在同學們身邊,所以自身的言行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與行為舉止。

開完家長會才發現,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相同

以往大家可能只聽過“雞娃”這個詞,簡單來講就是透過與同齡人相比較,

從而督促自家“崽”學習、進步的一種教育模式

。像我們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但你知道嗎?當家長拿著成績單與周圍的小朋友進行比較時,孩子在暗中其實也在攀比父母。對此,有幼兒園老師坦言表示:開完家長會以後才發現,家長平常是否“愛打扮”,培養出來的學生其實有很大差異。

開完家長會才發現,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相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都是參加家長會,有些父母就能穿著得體的出現在教室裡,而有些家長卻只能邋里邋遢的匆匆趕到,

甚至還有人穿著居家服就來見老師。

如果此時將視線聚焦到學生身上,那麼情況就很明瞭了。衣著清爽的父母基本都能收穫自家寶貝的擁抱,或許還可以被介紹給學校裡的“小夥伴”認識。相反,當學生看到邋里邋遢的家長時,

卻恨不得能鑽進地縫裡,

生怕被同學看到自己的父母一樣。

開完家長會才發現,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相同

久而久之,後者受到家長外在形象的影響,很難在同學們中間抬起頭,

個性也會逐漸容易變得自卑又敏感,

完全沒有愛打扮家長培養出來的小朋友樂觀開朗。

成績固然重要,但缺乏自信的性格卻很容易成為孩子的“束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甚少將精力花在收拾自己身上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很難顧及到學生的穿著。

所以即便大家在幼兒園同樣都穿著校服,可與乾淨清爽的同學相比,這類小朋友看起來也總是皺皺巴巴的,很

容易因為初始印象分而影響人際交往。

開完家長會才發現,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相同

不可否認,現如今是個內卷的社會,“唯學歷論”、“唯分數論”不只體現在網路的觀點之中,同樣也體現在現實的就業之中。

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將求職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開創一片美好的未來,許多家長都將教育重點放到了成績上,並且經常會給學生傳遞一些類似於

“你只管學習,其餘事情都不用操心”的思想。

開完家長會才發現,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相同

但話說回來,

企業需求的是智商、情商雙雙線上的高素質人才,

許多企業面試都會進行初試與複試至少兩輪以上的篩選,如果家長一味地雞娃,讓他們成為只有成績出眾而缺乏自信心和底氣,恐怕最後並不會得到理想中的結果。

家長除了“雞娃”,也要適當“雞自己”

其實我們一直提到的“愛打扮”,並不是說非要家長大牌加身,又或是追求什麼時代潮流,而是希望父母出現在孩子面前時,特別是在一些重要場合,能夠衣著乾淨得體,這些就足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言行了。

開完家長會才發現,精緻與邋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相同

畢竟能夠花時間去“愛自己”的家長,

往往更加熱愛生活與家庭

,傳達的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所以當家長費盡心思“雞娃”的時候,也要適當“雞自己”,爭取為小朋友們做一個好榜樣,讓他們內心有足夠的底氣來面對外界帶來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