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被角、小枕頭、毛絨玩具,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這些“安撫物”?

您家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習慣——他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安撫物”,這種“安撫物”可以是一個被子的被角,可以是一箇舊舊的小枕頭,還可以是一個可愛的毛絨玩具,或者是姥姥的胳膊、奶奶的衣服……

“安撫物”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是毫不起眼的,可孩子們就是離不開它們,哪怕去幼兒園也是能帶著就帶著!

小被角、小枕頭、毛絨玩具,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這些“安撫物”?

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這些“安撫物”?背後的心理原因是什麼?聽長春市第六醫院門診部主治醫師、醫學碩士鍾沿風為您解說。

依賴“安撫物”不是依賴症

“我兒子有一個小被子,從小他就蓋著它,晚上睡覺前他總會習慣性地反覆摸著被角,哪怕是睡著了,模模糊糊翻身也要摸一摸,真是奇怪?”市民李豔楠說,後來孩子去了幼兒園,堅決不肯蓋幼兒園的被子,非得帶上自己的小被子,摸著被角才能睡著。對此李豔楠有些焦慮,她有些疑惑:“這是戀物癖嗎?”

鍾沿風說,其實在生活中,仔細打聽就會知道,我們的身邊有不少孩子會特別喜愛某件物品,比如說小被子、小枕頭、被角等,它們在孩子心中是無可取代的,只有摸著它們才能安靜下來,才能順利入睡!但這種行為可不是戀物症,戀物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見於成年男性身上,他們會反覆收集異性使用過的用品,如內衣等。

小被角、小枕頭、毛絨玩具,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這些“安撫物”?

鍾沿風表示,孩子們對“安撫物”的依賴,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產生的依賴行為,它是嬰幼兒時期重要的心理需求,多見於6個月至3歲之間的孩子身上,到2歲時表現得最為強烈。

有時,孩子對“安撫物”的依賴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舉個例子,有的孩子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在長輩身邊時,他們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寬容,等到他們離開這個環境,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後,對新的環境會有陌生感,會“想念”過去的日子,一直陪伴他們的某件物品,尤其是在長輩家也陪伴他們的某個物品,就成了安慰孩子心靈的“安撫物”,這種安撫物也可能是奶奶、姥姥的舊衣服,上面有著她們熟悉的味道。

小被角、小枕頭、毛絨玩具,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這些“安撫物”?

與父母的肢體接觸影響孩子心理

鍾沿風建議,家長應儘量將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育,如果實在忙不開需要老人幫忙,可以讓老人來家裡幫忙帶孩子。如果情況不允許,需要老人自己帶孩子,那麼在條件允許時,應儘快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最遲不要超過3歲。

孩子回到自己身邊後,家長要給與孩子更多的關愛,陪著他們熟悉自己的家,熟悉爸爸媽媽,在親子互動中增進雙方的感情。“也可以邀請老人來家裡住一段時間,或者讓老人最近稍微頻繁些來家裡看看孩子。”鍾沿風說,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寬容度,哪怕孩子因此鬧脾氣或者犯了一些小錯。

小被角、小枕頭、毛絨玩具,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這些“安撫物”?

“我們也發現,有些孩子喜歡將‘安撫物’緊緊貼在面板上,時不時就要抱一抱,貼一貼,走到哪兒都帶著。”鍾沿風說,在透過與父母的交談中發現,一些家長由於工作繁忙,給與孩子的關愛不夠,與孩子的肢體接觸也少,孩子就會透過與“安撫物”的肢體接觸,如貼貼面、抱一抱、握握手等,將他們對愛、對肢體接觸的渴求轉移到“安撫物”身上。

“不要小看了小孩子,他們有時很敏感,尤其是對於來自父母的撫摸安慰。”鍾沿風說,肢體接觸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很重要,父母常摸摸頭鼓勵他們,或者來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一起大笑、玩遊戲,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安撫他們不安、焦慮的情緒,給與孩子成長的力量。

小被角、小枕頭、毛絨玩具,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這些“安撫物”?

還有的上了幼兒園的孩子,他們離不開安撫物是因為離開父母,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同學、教室都是陌生的,天性敏感、膽小的孩子就會出現“孤獨”感,從而希望藉由熟悉的物品來緩解不安、害怕的情緒。“這需要家長、幼兒園老師共同努力,儘早驅散孩子的不安全感。太年幼、平時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到年齡儘量不要去幼兒園。”鍾沿風表示。

孩子的依賴行為在3歲後逐漸消失

鍾沿風說,對孩子依賴“安撫物”的行為,家長要注意觀察,透過現象本身找到背後的原因。對於特別喜歡“安撫物”的孩子,家長也無需過度擔心,有時孩子們離不開“安撫物”只是暫時的,也是一種心理上的需要和過度。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安全感是人的第一願望。”可以說,安全感伴隨我們的一生。對此鍾沿風表示:“在生命的最初階段,孩子和母親是一體的。母親生產後,孩子落地後會本能地‘尋找’母親,而斷奶後,兩者真正開始‘分離’”。”鍾沿風說,再愛孩子的父母也無法時刻陪在孩子身邊,即便是全職媽媽也會有外出辦事的時候,在找不到“爸爸”,找不到“媽媽”的情況下,熟悉的“安撫物”就成為了孩子尋求安全感的物件,充當了“過渡性”的“爸媽”。但當孩子越來越大,自我力量進一步加強,逐漸融入到這個社會,孩子們就會漸漸放棄“安撫物”。

小被角、小枕頭、毛絨玩具,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這些“安撫物”?

“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對這種過渡‘安撫物’的需要,理性對待孩子喜歡的小玩具、小被子、小枕頭,而不是搶奪而去,強行讓孩子獨立。”鍾沿風說,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不能“拔苗助長”,而是需要循序漸進,家長要做的,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幫孩子轉移和過渡。

鍾沿風表示,一般孩子的依賴行為通常會在3歲後逐漸消失,如果長大之後孩子的依賴感不降反增,且人際交往時表現出明顯的抗拒和逃避,就要注意找準原因,積極干預了!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張莉莉

編輯:於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