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調皮,家長先別生氣,可能另有隱情

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會莫名其妙地出現一些奇怪的行為。

比方說,正在跟他說話呢,突然發出了怪叫。

孩子太調皮,家長先別生氣,可能另有隱情

或者,正在安靜地寫著作業,突然做起了鬼臉。

孩子太調皮,家長先別生氣,可能另有隱情

又或者頻繁地眨眼、聳肩、踢腿等。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的血壓已經上來了,以為是孩子太淘氣了,揍一頓就好了。先彆著急上手,孩子可能另有隱情。

孩子太調皮,家長先別生氣,可能另有隱情

這種不自主的、突然的、無目的、快速的、刻板的肌肉收縮,稱之為抽動障礙。

症狀型別

孩子的調皮行為,根據部位不同,可分為運動型和發聲型。

運動型是指手指、面部、頸、肩、軀幹和四肢的快速收縮運動。

發聲型指口鼻、咽喉及呼吸機群的收縮,透過咽喉、鼻腔、口腔的氣流而發聲。

孩子太調皮,家長先別生氣,可能另有隱情

根據持續的時間、參與的身體部位、肌肉群,可再細分為簡單型和複雜型。

簡單性包括單個肌肉或區域性的肌肉群的短暫收縮,表現為簡單的運動或發聲;

複雜性會啟用更多的肌肉群,表現為目標導向的或類似有目的的運動或單詞或短語的發音。

抽動的頻率和強度在整個病程中會有明顯的波動,有些因素能加重政治,有些能減輕症狀。

加重的常見因素包括壓力、焦慮、憤怒、驚嚇、興奮、疲勞、感染、被提醒;

減輕的常見因素包括集中注意力、情緒穩定、睡眠、放鬆,以及運動,特別是精細的運動,比如舞蹈或體育運動,通常也可減輕症狀。

流行病學資料

抽動障礙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時期的神經精神類疾病。

在我國約有1000萬兒童和青少年患有此病。

抽動障礙好發於男孩,約為女孩的3~4倍。大多在18歲之前發病,4~8歲最為多見,平均約為6歲左右,在10~ 12歲最為嚴重,之後逐漸減少。

約有一半的患兒能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完全緩解,20%的患兒,症狀會遷延到成年期,甚至伴隨終生。5%~10%的患兒,抽動症狀會在成年期惡化加重,尤其是共患其他類精神疾病的時候。

家長該怎麼做

抽動障礙的治療應先明確治療的靶症狀,即對日常生活、學習或社交活動影響最大的症狀或主要症狀。目前的治療手段包括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免疫治療、手術治療等等,具體方案因人而異。

作為家長,若是懷疑孩子可能有這方面的表現,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就診。

若確診為抽動障礙,則需要與孩子一起積極地面對這類疾病。

鼓勵孩子與周圍人互動,提升適應能力。

創造一些可以減輕症狀的條件,減少可能加重症狀的危險因素。

多與學校老師溝通,避免孩子因不受控制的行為而受到處罰,避免其他同學的孤立和歧視等。

多數症狀輕微,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進行干預治療,或者單純的心理教育和支援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