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面對一個磨蹭到極致的孩子,絕大多數家長都無法以平常心對待。

於是,催他,催他,催他,成了很多家長暴躁的常態。

隨著孩子長大,家長越嘮叨催促,孩子越厭煩、越是故意和家長對著來。

到最後,不僅孩子沒變好,親子關係還惡化了。

《拖延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段話:

“拖延常常是一個人的獨立宣言,一個人試圖透過拖延來告訴人們,我是一個擁有自主權的人,我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動。”

今天這位媽媽,就有過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因為催娃,她不僅把自己催進了醫院,還在無意中把催促、怒吼和嫌棄,變成了刺向孩子的尖刀。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01

女兒今年5年級,從上學開始,就有一個讓我深惡痛絕的壞習慣:磨蹭。

做什麼事,都需要我跟在後邊催,

催起床,催洗漱,催吃飯,催洗手……

寫作業速度慢的讓人咬牙切齒,幾個字寫了擦,擦了寫,一張卷子墨跡兩個小時不在話下;

期末考試,她連題都沒做完。

更讓我崩潰的是,把你氣得要死,她卻一臉無辜。

幾乎每天早上,我的怒吼聲都會響徹整個樓層。

“跟你說了多少遍,快點,快點,快點,就是不聽!眼看著就要遲到了你不知道啊!”

“一根麵條你要嚼多少下?我看你就是故意的!”

直到最後拖著她上了車,送到學校,一早上的雞飛狗跳才算告一段落。

可到了晚上,又是新一輪的磨蹭。

這幾年,我簡直快被她逼吐血了。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為了讓孩子不要那麼磨蹭,我催過、罵過無數次,可女兒依舊沒有任何改變。

一個週末,我催女兒趕緊寫作業,可她只顧著玩遊戲,嘴上答應著,卻遲遲不肯開始。

我又像往常一樣,邊催促,邊發火。

可沒想到剛生氣吼了一嗓子,突然傳來一陣劇烈的疼痛。

不得已去了醫院才知道,原來是肋骨骨折了!

女兒被她爸狠狠地教育了一頓,哭得稀里嘩啦。

可我知道,她是不會改變的。

在家休養的日子,看著依然故我的女兒,我感到很絕望:

一個為了治孩子磨蹭,硬生生把自己肋骨“催斷”了的媽媽,有多可悲?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02

接下來還有初中、高中等著我,先不說我會不會被氣出腦梗,關鍵這麼下去,女兒的學習不徹底完了嗎?

我開始四處搜尋孩子拖延、磨蹭、不愛學的知識,開始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

學習中,聽了我細數女兒的那些“罪狀”,老師告訴我:“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狠狠地催他。”

磨蹭,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幾乎是每個小孩,多多少少都會有這個“小毛病”。

但是家長越著急,越催促,孩子的問題就越嚴重。

相反,如果家長不頻繁催促,孩子反而會提高行動力。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我感到錯愕:“我追在屁股後頭催,她都做得這麼慢,要是不催,她什麼都做不了,不是更麻煩了嗎?”

老師說,這恰恰暴露了大多數家長“催孩子”的真實心理。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不會做一件事,也不是不願意獨立完成,

但家長們往往連機會都不給,一看孩子磨蹭,拖沓,就馬上“催促+責怪”,硬生生把他們想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的念頭給熄滅了。

“快點快點,沒有我你作業都寫不完。”

“趕快啊,要遲到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墨跡!”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習得性無助”,說的正是這種情況。

當孩子總是被否定、不被信任他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陷入自我認定當中:

“反正我也快不起來,那我就這樣吧。”

很顯然,這與家長催促的初衷背道而馳。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老師告訴我,“催孩子”還有一個隱性傷害:情緒失控。

每當催孩子快點時,家長的心情往往是急躁、不耐煩、充滿憤怒的。

這種暴躁的負面情緒,一方面會讓家長口不擇言,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

另一方面,也會把焦慮和壓力傳遞給孩子,加重他們的拖拉。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那些經常被吼叫的孩子,大腦結構會發生不可逆的改變,這種改變會降低控制情緒的能力,甚至提高患抑鬱症、焦慮症的機率。

孩子在被父母催促和訓斥時,哪怕外表慢吞吞,但內心已經傷痕累累。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聽了老師的分析,我對“催孩子”的可怕程度,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換位思考一下,在這些密集催促的言語中,大人尚且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孩子又會遭受怎樣的傷害?

“那面對孩子磨蹭,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老師告訴我,行動力強的孩子不是催出來的,也不是吼出來的。

與其氣急攻心的催促,不如記住這3個養育原則。

03

1、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很多時候,孩子的“磨蹭”,其實是成長上的“慢”。

他們的認知還不能明確理解,媽媽說的“20分鐘後”具體有多久。

所以,很多孩子還沒來得及對時間形成清晰的概念,就已經被家長貼上了“拖拉”的標籤,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更重要的是,隨著家長對於這個標籤的不斷強化,孩子果然就越來越磨蹭。

孩子是需要時間發育的,也需要時間學習。

尤其對於低齡孩子來說,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帶領他們擁有時間概念。

用鬧鐘、手錶等工具把時間“視覺化”,讓孩子建立起幾小時、幾分鐘的概念。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2、給孩子佈置簡單、清楚的任務

因為孩子的理解力還沒那麼完善,當家長在焦慮的語氣中,發出一連串的指令,

比如,“洗漱、吃飯、收拾書包、穿鞋、趕緊出門”時,

孩子的第一反應,做不到“我要快點”,而是我該先做哪個?

這樣,當家長與孩子溝通時,就不用咬牙切齒地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不斷重複“快點快點”,

而是用“還有十分鐘就出發”,這樣的表達更精準,也更理性。

當孩子學習拖拉、做事磨蹭的時候,明確告訴他們後果:

“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穿好衣服鞋子,你就不能出門玩了”。

日常多和孩子進行時間上的約定,並嚴格執行。

時間久了,孩子知道自己磨蹭會帶來懲罰的後果,心裡就會繃緊一根弦,主動提醒自己加快速度了。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3、適當讓孩子體會一下磨蹭產生的自然後果

在生活中,往往是這樣的場景:

孩子不緊不慢,大人急得冒煙。

這就等於,家長替孩子避免了磨蹭可能造成的懲罰,

更像是一個負責的監工,讓孩子變得“有恃無恐”。

“反正有家長催,我怕什麼。”

所以,與其每天都用催促來幫孩子逃避磨蹭的結果,不如讓孩子自己體會下,磨蹭所產生的自然後果。

比如,讓他上學遲到幾次,當他在同學的注視下走入教室,體會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

加上被老師批評,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早上應該提高速度。

比如,晚上他磨蹭不寫作業,要麼就讓他不管多晚,哪怕凌晨一二點也要寫完,

要麼就讓他第二天帶著沒完成的作業去學校,幾次下來,被批評、被懲罰,孩子自然也會得出要抓緊的結論。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帶著新學到的教育理論,我開始重新審視女兒,這個在我心中磨蹭到極致的孩子。

我漸漸發現,女兒的磨蹭,其實更像是跟我的一種“非暴力不合作”。

她並不激烈反抗,只是透過消極應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種“你越催我,我越不想做”的心態形成了習慣,女兒也喪失了生活與學習的主動性。

最終,就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現在,我一改過去的催促,暴躁,而是靜靜地觀察,等待,允許孩子慢下來,我給出了最大的包容和耐心。

也恰恰是這份從容等候的心境,方式方法的運用,我感受到了教育孩子的智慧。

女兒發現我不再說教催促後,一時間有些不太適應。

我給她買了一塊電話手錶,告訴她每天自己看時間,根據時間安排自己的事。

“媽媽會叫你起床,但不會催你出門上學,催你早點完成作業。”

果然,週一早上,女兒慢吞吞地洗漱、吃飯,而我就靜靜地等在旁邊,不催,不問。

快8點了還沒出門,女兒一看時間,急得快哭出來了,一邊喊著要遲到了,一邊手忙腳亂地穿鞋。

那天到學校門口時,操場空蕩蕩的,只有女兒焦急奔跑的小小身影。

但從那之後,女兒早上的磨蹭時間大大減少,因為她知道,她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而我,也告別了數年的清晨高血壓,可以用放鬆的心情來面對一天了。

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一個好的改變,會誘發另一個好的改變,晚上寫作業也是一樣,

要麼,就是咬牙做完,不能睡覺;

要麼,就是作業沒完成,第二天被老師當眾批評。

當女兒親自經歷了幾次磨蹭但沒人催促,寫作業到凌晨一點時,

她就明白,又困又累是自己造成的,哭也解決不了問題。

漸漸地,女兒磨蹭的毛病大為改善,大部分時間,她自己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不需要我操心上火了。

我很慶幸,自己學到了科學的教育方法,能夠放下焦慮,把主動權和掌控權交還給孩子,讓她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因此,也推薦家長們和我一起參加“喚醒孩子成長內驅力”父母課程,僅需9。9,一杯奶茶錢,點選下方卡片即可報名~

身為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持續成長,不催,不吼,不傷害。

我們一起加油,共勉~

歡迎大家關注我@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我將持續分享孩子的教育成長故事和乾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