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庵遊記

竹子庵遊記

抗擊捻軍留下來的圍子

國慶七天假,看看各個景區爆棚場面,看看高速公路擁擠的壯觀,我少了出門旅遊的勇氣,包括去嶗山穿越我也沒有成行——在景區上班的朋友的班車早晨六點發車,晚上八點回來,喜歡睡懶覺的我沒有爬起來,雖然準備好了登山包。

竹子庵遊記

曲徑通幽

漫無目的騎行,連瓶水都沒有攜帶,不知不覺到了戴家社群,熟悉的土路引導我北行去竹子庵看看。一邊是和達和城的高檔小區,一邊是爛尾多年的一片磚混結構樓座,據說是村集體開發的小產權房被政府叫停了的。一叢爬山虎竟然沿著沒有窗戶的樓座爬到了樓頂,茂密的腦袋在秋風中搖擺張望。

土路依舊,坑坑窪窪,碎石跳躍,路人有坐公交車來的,要步行前往,有開車來的,鑑於車場太小,就停在了路邊。進了大門,果然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我把車子拴在了一棵樹上,就輕裝步入竹子庵牌坊,鑽竹林,踏小徑,向竹子庵進發。湘妃竹、金鑲玉等好多種竹子在此生長良好,足見投資者費了功夫和心思,加上天旱,有人工在澆灌樹木,這麼大的一個景區,想必養護費用不會低了,對於一個免費景區是難能可貴的,給本區政府點贊。

竹子庵遊記

爛尾二十多年的居民樓

竹子庵,大門朝東,取道家“紫氣東來”之意。小院提示牌:最大容量300人。正殿有相關道教神像肅穆供奉,香案上卻擺放了不少佛教書籍,我挑選感興趣的基本瀏覽了一下,大多為繁體,來自於臺灣的居多,可惜一時半會兒看不懂書中內容。

竹子庵,原名玄陽觀,清代乾隆年間初創,當地又名“鈴鐺石屋”。院中銀杏樹過千年,樹冠涵蓋整個小院,金黃的葉子落滿屋頂,頗有秋色清美之感。

竹子庵遊記

山脊小路

繞行庵後,有小路蜿蜒西行,可登臨幾處巨大突兀岩石遠眺東方巨峰、世博園,也可以看到南面的浮山、大海以及島嶼,而市區的最高樓——海天中心等也清晰可見,西側的跨海大橋、黃島大小珠山隱約暮靄中。

此一帶山巒,我多次光臨,包括東側有城陽、嶗山、李滄三區的石刻界,很有意義。隔離網將山北側的夏莊街道管區與李滄分開,卻在許多地方開了口子可以互訪。我一時興起,沿著隔離網跟前的小路一路西行,不久就來到了長澗社群的北山,這裡有盤山公路(防火通道)可以開車上山,我是經常光顧的。

竹子庵遊記

俯瞰城市

路上遇到兩三處依然堅固的石頭圍子。嶗山圍子,應該是同治年間當地百姓抵禦捻軍騎兵擄掠而保護財產牛羊的工事:捻軍(鬍子)來了,大家就把糧食牲口啥的弄到山上陡峭險要位置,騎兵不能登山,不行上來,就可以用滾石將他們驅趕打退。規模最大的嶗山圍子應該在涼泉北山上,至今保持完整。

竹子庵遊記

板栗

穿過一片板栗林,遇到村民在打板慄,我也動手弄了一些,可惜個頭太小,但是估計味道不會錯了。我發現一個大媽撿了些幹蘑菇放在籃子裡,白色,傘蓋隆起,我感覺是一種毒蘑菇叫做“死亡天使”,卻不敢確認。問她,答道:長在栗子樹下,估計應該能吃。“內事不決問百度”,我百度了一下“死亡天使”,對照圖片,告訴她有毒。她半信半疑把籃子裡的蘑菇扔到了一邊,卻似乎在懷疑我是不是想據為己有。我一邊說不要叫別人撿去,一邊用腳將他們碾得粉碎。

回到柏油大路,已經下午一點多了,肚子有些餓,口渴也厲害,但是一片新樓盤,沒有餐館和小賣部,於是加快腳步來到竹子庵,騎車一路南下,同時張望路邊是否有吃飯的地方,可惜,所有門面都貼了各種美味圖片,卻沒有實體店,直到到了九水路,才找到一家裡邊還有食客的拉麵館,要了一碗麵,喝了一瓶北冰洋——拉州拉麵不賣酒,本來想喝一瓶啤酒的。還好,一大碗牛油麵湯被我喝了個底朝天。

竹子庵遊記

鬆軟草路

騎行到家,看看微信運動,竟然二萬多步了。洗了一個澡,昏昏睡去,晚上的聚會結束,下起了雨,母親說這是重陽雨,俗語“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雖然下的不大,但是這個冬天的雨水不會少了,又是一個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