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代際遺傳的傷害,學會愛自己,重塑健康的母女關係

書名:《母愛的羈絆》

作者:卡倫·安德森

最近一條新聞又一次重新整理了人們的三觀。

高鐵上一個三歲的孩子一直吵鬧,另一位乘客提醒孩子的母親管束一下孩子,不要影響其他人。令人瞠目的是孩子母親竟然說管不了孩子,還諷刺其他乘客。

影片發出來,讓人們對這個母親真是無語。網友評論,如果你管不了,以後走上社會將會跌大跟頭。

有人說,母親的溫度就是一個家庭的溫度。母親這一角色,一向被賦予神聖而偉大,無私而奉獻。母親是一個家族傳承的關鍵,更是孩子上行下效的榜樣。

而一個家庭中,母親處理親子關係的方式,不但會影響自己家裡的氛圍,也會影響子女的未來家庭。

在我們沒學會處理婚姻關係的時候,選擇了婚姻;在我們沒學會教育子女的時候,選擇了孕育下一代。

擺脫代際遺傳的傷害,學會愛自己,重塑健康的母女關係

吾生而有涯,而知無涯。為了避免因不懂如何處理親子關係,尤其母女關係,而憤怒、焦慮、衝突、自我折磨,陷入代際迴圈的創傷,我們不妨品讀一下《母愛的羈絆:療愈原生家庭之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公》。

作者卡倫·安德森是一名作家和人生教練,更是Mare社群創始人,她致力於幫助女性改善她們與母親或女兒之間的關係。

《母愛的羈絆》是一本心理自助書籍,專門為在母女關係中掙扎的人而寫,那些受困於母親的傷害而無法自拔的人,不妨改變自己,建立健康的母女關係邊界,學會愛自己,擺脫代際創傷,建立全新的母女關係。

不健康的母女關係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當談論起母女關係,是否感受到非黑即白的感覺呢?

擺脫代際遺傳的傷害,學會愛自己,重塑健康的母女關係

要麼對母親防禦抵抗,用拒絕來開啟自我保護;要麼對母親的言行舉止視而不見,我行我素。

與母親的談話,要麼流於表面的寒暄,要麼直擊要害,在雙方心靈深處造成難以抵抗的衝擊。

與母親的關係,要麼永遠把她隔離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要麼與她在相看兩相厭之中糾纏不清。

也許或多或少,如同作者一般,母女關係都經歷過以上的選擇。

當我們升級自己的認知時,就會知道母女關係有無限種可能的選擇,不只有非黑即白。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時,就會感受到自由和平和,也會對正確地選擇充滿信心。

我們為什麼要改變不健康的母女關係呢?

在缺乏界限感的母女關係中,總會爆發沒來由的衝突,令人感到焦慮和憤怒,從而困在絕望的情緒中,透不過氣來。即使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卻沒有任何快樂而言,充滿對失望的恐懼,對他人不良行為的過度容忍,不清楚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與其說要改變母女關係,不如說是要向這個世界呈現自己的選擇,為了自己未來更好的發展。

那我們該如何重建健康的母女關係呢?

要敢於突破,做勇敢清醒的創造者。

擺脫代際遺傳的傷害,學會愛自己,重塑健康的母女關係

依作者看來,在混亂的母女關係中成長,混亂就是常態的存在方式。這時候,不妨從被動和受挫,轉變為有耐心的、平和的女性,引入勇氣、奉獻和創造力,讓自己處於意識覺醒的狀態。

越覺醒,越能意識到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選擇權。內心的力量會讓我們感知到安之若素的平和。

建立和維護完美的界限。

擺脫代際遺傳的傷害,學會愛自己,重塑健康的母女關係

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是分寸感,尤其是子女成年後,父母得體的退出。但是,如果缺失了界限感,不可避免會發生衝突。

作者因為恐懼,與母親之間沒有設定清晰的界限。如果她表達並堅持自我價值觀,那麼母親就會拒她於千里之外,她不知道如何面對和處理母親的反應,更擔心來自母親的所有評價和批判。

如果建立清晰的邊界,那麼就會看清,母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們允許他們這麼做”。換句話說,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是因為得到了我們的許可。

那麼就要擺脫這種控制般的固定互動模式,設立界限。

界限是向侵犯自己情感和物理空間的人,提出協商要求,其目的是為了改善彼此間的關係。界限也是對自己的負責,通常以“我更喜歡”“我的偏好是……”等建議的形式表達。

完美的界限是以尊重為前提,明確自己與他人的職權,也是自我照顧和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更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的主動迴應。

當我們認清母女關係的本質,採取一定的策略改善,就能學會愛自己,重塑健康的母女關係,從而避免代際遺傳帶來的傷害。

擺脫代際遺傳的傷害,學會愛自己,重塑健康的母女關係

《母愛的羈絆:療愈原生家庭之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公》一書中還提到如何擺脫負面情緒,“做自己的母親”,選擇無條件的愛等多種策略,從而為所有女性賦能。

《原生家庭》作者蘇珊·福沃德、著名心理學家嶽曉東教授傾力推薦。

#丁玥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