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本能:只要好恐懼,不要壞恐懼

恐懼本能:只要好恐懼,不要壞恐懼

在《負面偏見:一件壞事要用多少件好事才能抵消?》中,精讀君提到,負面偏見是指,相比正面資訊,人們對負面資訊更敏感、更容易過度反應。

負面偏見會導致,一個“壞”要用N個“好”才能抵消。例如,在心理學家卡尼曼損失厭惡研究中,涉及金錢,平衡負面偏見需要2倍金額;在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對婚姻關係研究中,想要持續幸福,雙方正面互動要是負面互動5倍。

之所以負面偏見力量強大,其中一個原因是“恐懼本能”。不過,恐懼也有好壞之分,就看我們怎樣管理。

恐懼有什麼正面價值?怎樣管理?關於這些問題,讀友們可以參考精讀君通識詞典詞條《1025 : 恐懼》。全文附後,期待你能讀有所得。

精讀君

《1025:恐懼》

前置思考

請閱讀以下關於視覺懸崖的一段材料,並思考:

這給你什麼啟發?

為了研究嬰幼兒恐懼情緒,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視覺懸崖實驗”。

實驗者在屋子地板上有意弄出一個深坑,搭一座玻璃橋,形成一個簡易玻璃棧道。然後,把小寶寶放在橋的一邊,媽媽站在另一邊。

實驗開始後,媽媽拍手讓小寶寶過來。正常情況下,只要媽媽叫,小寶寶一定很高興地挪著小步過去。

但在看到用玻璃罩著的“坑”時,小寶寶怎麼都不願意,過去媽媽身邊了。

恐懼本能:只要好恐懼,不要壞恐懼

Q1:什麼是恐懼?

A:

1、

恐懼

(Fear),是一種基本情緒型別,指的是:

面臨危險情境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強烈壓抑的心理體驗

當出現恐懼這種負性情緒時,根據具身認知,生理上通常也會伴隨著對應反應。

例如,心跳加速或者心律不齊、呼吸短促或者停頓、血壓升高、臉色蒼白、嘴唇顫抖發乾、身冒冷汗、四肢無力等。這些生理功能紊亂現象,容易促使軀體疾病發生。

同時,恐懼往往會使人的知覺、記憶和思維過程發生障礙,失去對當前情景分析、判斷能力,並使行為失調。

例如,旅館失火時,住客可能慌亂緊張、不知所措,爭先恐後往外跑,跑不出去就跳樓。

2、

恐懼是本能

恐懼情緒可能導致人的思維障礙,失去理性,產生行為失調。

這是每個人都有的體驗,也是很多人想要克服的。但往往並不容易,不少人理性上告訴自己“不要害怕”,但仍然情不自禁地瑟瑟發抖、驚慌失措。

原因在於,恐懼作為最基本情緒型別之一,是人的本能。

例如,前置思考視覺懸崖實驗中,雖然小寶寶沒有看到過實驗中場景,但小寶寶意識到“危險”,堅決不往前爬。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種對危險恐懼機制,已經寫在基因程式碼裡。我們先天就已經掌握部分,後天只是去練習識別更多危險情境,並掌握更合適應對方法。

每個人都會恐懼,但如果恐懼過度,甚至嚴重到患上恐懼症,就會對學習、工作等產生顯著影響,讓人難以正常生活。今天的詞條,精讀君簡介恐懼,供讀友們參考,提高恐懼情緒管理能力。

恐懼本能:只要好恐懼,不要壞恐懼

Q2:怎樣理解恐懼?

A:

1、

理解價值

讀友們知道,精讀君一貫強調,硬幣有正反兩面,負面情緒也有正面價值。恐懼作為寫到基因層面情緒型別,也不例外。

人類和其它動物一樣,第一位是求生存。這也就意味著,識別危險優先順序最高。為此,在基因層面上預裝恐懼這種情緒機制,能讓我們快速識別危險情境,從而自動反應。

為了在生死關頭爭分奪秒,恐懼機制下自動反應非常迅速,通常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時,就已經做出反應。

在元情緒中,精讀君提到一個案例,向怕蛇的人出示蛇的圖片,儘管受測者表示沒有感到任何恐懼,但他們面板上感受器探測到有汗液滲出,這是焦慮表現。

更進一步,蛇的圖片飛快地從受測者眼前掠過,受測者沒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看到的是什麼東西,更別提感到害怕,但還是出汗了。

也就是說,恐懼機制能在潛意識層面中執行。這會帶來巨大價值,例如,真正遇到蛇,電光石火之間,恐懼機制就會啟動,生理上同時做好戰鬥或者逃跑準備。

事實上,如果沒有恐懼機制,人類和其它物種,可能就不存在。例如,動物遇到天敵時,如果沒有感到恐懼,就會成為天敵盤中餐。

除了提高生命危險識別和應對能力之外,恐懼還有很多正面價值。

例如,有利風險控制。某些時候,適當恐懼比完全放鬆更有利。我們會更充分地考慮到可能風險,做好最壞打算,讓準備更充分。

例如,有利自我認知。逆向思考,恐懼失去什麼,往往意味著我們更在意什麼,更重視什麼,直面恐懼能更好地自我覺察和判斷。

例如,有助維護群體。法律、道德機制用來保護人類群體利益,如果個體對違反法律、道德沒有絲毫恐懼和敬畏,就會帶來威脅。

諸如此類,恐懼在各個領域都有其正面價值,讀友們可以拓展思考。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從喪失恐懼感所帶來危害,來理解恐懼正面價值。

例如,醫學上,有一些病人,因為大腦中掌管情緒的杏仁核,喪失正常功能,變得無所畏懼,難以產生恐懼感,這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具體包括,無法識別攻擊性強危險人物,即便交往距離超過正常範圍也不會像正常人那樣產生排斥,解讀社交訊號容易出現障礙,難以建立親密關係,容易被欺騙等。

諸如此類,這些問題會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質量,甚至會將當事人陷入危險情境,危及生命。

2、

向死而生

雖然恐懼有其正面價值,不可或缺,但只有適度恐懼才能發揮出來,超過限度,恐懼反而會產生負面影響。

這種負面影響,在玻璃棧道上體現得最為直觀。例如,如上圖解所示,那位男子幾乎無法邁開腳步,需要同伴拖著走才能繼續前行。

事實上,理性分析,玻璃棧道雖然直接能看到萬丈深淵,看起來危險,其實安全有保障。

原因在於,這種玻璃是特種玻璃,和鋼板一樣硬,用錘子都砸不碎;換成效能一樣鋼板,安全係數相同,但很多人就不會如此恐懼。

上述現象直觀反映出:

理性容易變成情感奴隸

在各種情緒中,恐懼力量相對強大,也是各種負性情緒源頭。例如,有些抑鬱源於恐懼,而嫉妒也是因為恐懼無法超越對手。

讀友們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恐懼往往是各種問題關鍵所在。

例如,平時學習成績挺好,或者技能錘鍊得不錯,一到考試、演講、互動等正式場合,被恐懼所控制,出現焦點效應、社交焦慮等,水平完全無法發揮。

例如,對不確定性產生恐懼,過分追求安全感,停在舒適區中難以邁出精進腳步,無法合理冒險,既無法創造機遇,又導致能力貶值,最終損失更大。

做一個類比,就好像前述那位男生,如果沒有同伴幫助,如同被無形枷鎖固定在玻璃棧道上那樣,寸步難行,永遠被禁錮。

如果想要在不確定複雜世界中生存和應變,應對恐懼挑戰,是每個人都無法繞過議題。

在應對和克服過度恐懼過程中,我們要從最大恐懼著手,意即:直面死亡這種最大恐懼,向死而生,以始為終。

恐懼有大小之分、程度之別,如果能應對死亡恐懼,其餘恐懼相對就不難應對。我們來看哲學家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個案例。

王陽明被貶官,被宦官追殺後假裝投江自盡,逃脫之後又差點兒被老虎吃了……遭遇種種不幸,最後到達流放之地貴州龍場。

當時的貴州龍場,屬於邊遠蠻荒之地,經濟和文明均不發達,毒蛇虎豹眾多,周圍只有語言不通的當地原住民。

而且,龍場瘴癘之氣很重,王陽明就親眼看到,另外一位發配到此官員和他兒子、隨從三人,在一天之內都染疾身亡。

眼看生命如此脆弱,王陽明陷入到絕望之中,就給自己打造一口石棺,躺進去進行反事實推理:“如果此刻我死了,會是什麼樣?”

如此在石頭棺材中思考多時,王陽明突然悟到:沒有任何東西是可怕的。原因在於,極度絕望之時,怕無可怕,不需要有任何外在事物,來支撐自己。

於是,恐懼被驅散,王陽明感受到內心強大力量。據記載,當時他從石頭棺材裡出來,面對群山狂喜大吼“吾性自足,何待外求”,意思是:一切都是具備的,什麼都不求。

王陽明這個案例可以看作絕望療法:陷入絕望之中,再從絕望中走出來,就不再恐懼。

從實操性來看,王陽明打造石棺,身躺其中,具有啟動效應,更容易悟道;我們如果只是簡單地想一想死亡,其實並不容易領悟。

對此,精讀君建議是,放空自己,靜下心來,刻意去醫院之類場所走一走。

對於年輕人而言,三點一線生活,離死亡似乎比較遠,對生命脆弱不夠敏感。事實上,如果想象自己具有上帝視角,就會發現,其實每一秒鐘都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死亡。

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對恐懼的應對,我們沒有必要等到自己或者家人身染重疾、陷入絕望之中再去思考。早一些思考,早一點領悟。

如果能做到“即便當下就死了,也沒有什麼後悔和遺憾”,就說明我們找到生命意義,也就克服了恐懼。做到這一點富有挑戰,如果還有後悔和遺憾,我們要重視起來,即刻行動。

恐懼本能:只要好恐懼,不要壞恐懼

3、

直面克服

除死亡恐懼這種最大恐懼之外,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恐懼。在常見密集恐懼、社交恐懼、幽閉恐懼之外,每個人都有各自恐懼。

例如,演員約翰尼·德普恐懼小丑,歌手麥當娜恐懼雷聲閃電,導演希區柯克恐懼雞蛋。即便再平常事物,也可能有人會覺得恐懼。

對於恐懼,我們不要為之色變,而要儘可能當作平常事物。否則,

恐懼本身,就會成為最大恐懼

在應對恐懼時,我們首先要評估恐懼程度,是否已經嚴重到形成

恐懼症

,意即:以恐怖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對特定人、物或者場景,有按耐不住恐懼、緊張心理。

判斷恐懼症,有以下幾個參考標準:

①某些特定物件可引起強烈恐懼或者焦慮不安,並竭力迴避。當事人認識到這種迴避反應,是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但不能擺脫。

②自知力良好,要求治療。

③妨礙工作、學習或者日常生活的正常進行。

④病程可長可短,至少超過3個月。

⑤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強迫症及伴發於其他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的恐懼症狀。

如果感覺到恐懼嚴重影響生活,需要就診確認是否患上恐懼症,若是則要醫生干預治療;如果不是,可以自行緩解、克服,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

歸因恐懼

我們可能恐懼事物、事件本身,也可能是恐懼背後創傷,或者是因內心缺乏安全感的投射產生恐懼。如果無法準確歸因,就難以有效緩解、克服恐懼。

這裡面有可能涉及到兒童時期的內隱記憶,就更需要我們自己耐心觀察、識別,找到恐懼事物與深層原因之間關聯。

二是,

直面恐懼

應對恐懼,最好方法是循序漸進行動。恐懼往往會因不確定性、想象而放大,如果直面恐懼,發現不過如此,甚至有時還能克服,就會激發成就感,最終克服恐懼。

例如,社交焦慮中,精讀君提到循序漸進進行社互動動解決方案,讀友們如果印象不深,可以重溫。

以上是通用兩個建議,特定恐懼型別,例如期望恐懼、錯失恐懼、成功恐懼等,需要具體歸因、對症應對。

在詞條的最後,精讀君要提醒的是,克服恐懼要設定學習區。

恐懼滋生恐懼,恐懼強化恐懼

,只有直面恐懼,才能克服恐懼。既然恐懼避無可避,那就進入恐懼之中,即便我們會因恐懼而發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遵循籃球架原理,不要讓自己待在舒適區,也不要貿然進入恐慌區,而是進入學習區,一步一步慢慢來。

後置思考:

①你克服過哪些恐懼?有什麼體會?

②幫助別人克服恐懼,你如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