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記憶(18)」延吉火車站:歷經百年滄桑 見證延邊發展

它從崢嶸歲月走來,經歷了近百年變遷,濃縮了許多難忘的故事,它就是1924年建成的延吉火車站。

「延邊記憶(18)」延吉火車站:歷經百年滄桑 見證延邊發展

(20世紀20年代初的延吉火車站)

據史料記載,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以朝鮮為跳板,大肆深入延邊地區進行侵略活動。為了達到徹底“吃掉”中國的目的,日本欲修建直插東北腹地的吉會鐵路(中國吉林至朝鮮會寧)。由於中國人民強烈反對,日本做起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勾當——表面上不修建,暗地裡卻開始修建起延邊段。而且,日本以不同的名義分成3部分修建,即吉林至敦化段、敦化至天寶山(老頭溝)段、天寶山(老頭溝)至圖們江(開山屯)段,以掩人耳目。

「延邊記憶(18)」延吉火車站:歷經百年滄桑 見證延邊發展

(1986年的延吉火車站)

天圖鐵路全線工程原擬分3期進行。第一期線,從朝鮮上三峰的對岸地坊(開山屯)至龍井村間,全長58。1公里。1922年8月5日開工,1923年10月竣工,同年10月14日開辦營業。第二期線,從龍井村至老頭溝,全長42。9公里,從朝陽川至局子街(延吉),全長10公里,共52。9公里。1923年8月開工,1924年10月竣工,同年11月1日開辦營業。至此,天圖路全線竣工通車。而原計劃第三期工程因故處於停辦狀態,於是老頭溝被定為終點。延吉火車站就是天圖路支線終點,站名為“局子街驛”,於1924年建成,在長圖線上行方向距離長春站477公里,下行方向距離圖們站52公里。1933年改為“延吉驛”,1943年改為“間島驛”。1945年抗戰勝利後,改為全國統一的地名加站的名字——“延吉站”。

「延邊記憶(18)」延吉火車站:歷經百年滄桑 見證延邊發展

(2004年的延吉火車站)

據瞭解,延吉火車站經歷過3次改建擴建。1924年車站剛建成時,只是一個普通的磚房。20世紀60年代,延吉火車站擴大改造,由一層樓變成兩層樓,候車室面積增加。到了七八十年代,火車已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延吉火車站內每天都有大量旅客聚集流動,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為了經濟發展和旅客的安全,1986年,火車站又一次翻修改建。

進入21世紀,作為首府城市的中心交通樞紐,舊車站已難以適應蓬勃發展的新延吉。據2001年至2003年間擔任延吉火車站黨總支書記的王德文介紹,他在任期間,延吉火車站就已經是全省客運收入大戶,年收入超過1。2億元,僅次於吉林站。“那時候客流非常大,每天吞吐量幾萬人次,站裡職工也有一二百人。”

王德文告訴記者,那時候站裡條件不好,沒有現在這麼漂亮的月臺、綠化和各種現代化裝置,候車室和售票室房間很小而且沒有空調,冬天冷夏天熱。“暑運和春運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所有人都得加班加點兒,忙得跟陀螺一樣。”他說,暑運高峰期時,售票室和候車室裡人擠人。一天下來,我們的制服前襟後背都是汗水浸出來的鹽漬印子!”

為了適應快速發展,2004年12月30日延吉站新站舍落成,包括8000餘平方米的現代化舒適候車樓,1000個嶄新座椅,10個售票視窗、檢票口,讓人們在出行中感受到了舒適和便捷。這次改擴建大大提高了車站貨物吞吐和旅客運輸能力,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商品的流通,對延吉乃至延邊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5年9月20日,高鐵站——延吉西站正式通車使用。延吉西站是全國唯一一個具有少數民族特點的車站,是延邊州境內旅客吞吐量最大的高鐵站,被稱為延吉的“第一視窗”。該站站房建築8000平方米 ,共有4臺9線,旅客進出為下進下出模式。同時配套公路客運樞紐站,並有連廊與高鐵站房銜接。延吉西站綜合客運樞紐投入使用後,可實現公路與鐵路、城市公交和城市客運出租等多種運輸方式的零距離換乘。從此,延吉進入了高鐵時代,邁出了高速發展的步伐。而延吉火車站則逐漸轉型,更多的是承擔了貨物運輸工作。

(延邊晨報記者 任慧敏)

編輯:李英

延邊晨報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一律不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