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全面消滅蚊子?防控並降低蚊蟲密度是可行的

全面消滅蚊子能否實現?創新蚊蟲防控技術都有哪些?

近日,對於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開展全面消滅蚊子的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作出答覆。該答覆分幾個部分,包括工作現狀和進展情況、關於所提建議的答覆和下一步工作目標和計劃。

國家衛健委在回覆中明確:將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強化病媒生物防制技術的研究,以創新技術推動防制工作,探索環境友好、綠色可持續、經濟適用的蚊蟲防控技術,降低蚊蟲密度水平。

能否徹底消滅?

蚊子叮咬可以傳播諸如登革熱、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黃熱病、寨卡熱、西尼羅熱等80餘種傳染性疾病。所有蚊子傳播的疾病加起來,每年可以讓全世界約7億人染病,每年因蚊子傳播疾病而被奪走生命的達72。5萬人。有鑑於此,蚊子被稱為人類第一殺手當之無愧。

但是,國家衛健委也只是說,可以採用新技術和新手段降低其密度,以減少蚊蟲傳播疾病的機率。

從演化看,蚊子是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蚊子演化的歷史遠比人類久遠,2。26億年前的三疊紀就已經演化出蚊子的始祖。而且,蚊子的宿主成千上萬,主要為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其生存能力顯然也要高於人類。此外,蚊子種類繁多,全世界已記錄在案的蚊子共3科,38屬,3350多種和亞種。僅我國已知蚊類就有18屬,48個亞屬和371種或亞種。

再者,蚊子已成為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蚊子不僅僅是食蚊魚、蝙蝠、蛙類、蜘蛛等的食物,也是北極苔原鳥類的主要食物。雖然蚊子滅絕不一定會造成生物鏈的空白,但可能導致食物鏈重新洗牌,有些物種或因此而滅絕。而且,就算蚊子滅絕,人類也不一定就此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侵害和傳播。

如何降低密度?

控制蚊蟲密度,已經有傳統的多種方式,如整治環境,推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同時根據季節性傳染病及病媒生物消長特點,主要是蚊蟲在夏秋季繁衍的特點,在全國各地開展蚊蟲孳生地清理,從源頭降低蚊蟲等病媒生物密度,防控蚊媒傳染病傳播。

另一方面,最好的方式還是以物理方法驅蚊和避開蚊蟲,減少它們的叮咬。如使用蚊帳,安裝紗門、紗窗,清除積水,備上蚊拍,使用電蚊香,採用清涼油、風油精、大蒜等,都是有效的防蚊驅蚊方法。當然,如果還能結合其天敵來滅蚊,如蜻蜓、青蛙、蜘蛛、食蚊魚等,可能效果更好。

控制蚊蟲密度也就是部分消滅蚊蟲,靠傳統的方式當然有效,但效率畢竟不高。因此,需要採用創新蚊蟲控制技術,這既是我國的追求,也是飽受蚊蟲之害的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行動。

目前,一個較大的創新是,利用轉基因蚊來部分消滅蚊子,降低蚊子密度,並因此減少瘧疾等疾病的傳播。利用轉基因方法讓蚊子滅絕有多種技術手段,其中一種是,利用基因剪刀修改蚊子的基因,讓雄性埃及伊蚊攜帶一種特殊基因,它們與自然中的野生雌性埃及伊蚊繁殖的後代無法活到生育年齡,因而可以讓蚊子絕育,從而降低其密度。

除了新技術,還需一系列防控蚊蟲的科學管理。比如,建立蚊蟲等病媒生物生態學、病原學和抗藥性監測網路並進行研究,為蚊蟲及蚊媒傳染病風險評估、預測預警、控制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能為科學選擇蚊蟲控制殺蟲劑提供決策依據。在這些方面,我國已釋出《GB/T23797-2020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蚊蟲》《GB/T27774-2011病媒生物應急監測與控制通則》《全國病媒生物監測方案》和《全國病媒生物抗藥性監測方案》等。

有了這些研究和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制定防控蚊蟲的方式和措施,也能有效降低蚊蟲密度,減少蚊媒疾病的傳播,維護人類健康。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張田勘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快評丨全面消滅蚊子?防控並降低蚊蟲密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