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學的基礎

這是我四十年前,總結在當時編輯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文學創作中有關語言運用問題的短文。隨著時代進步,語言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比如當今受某些西方流行時尚影響,在當年就是體現在受外國文學影響,當今受某一類作家影響,在當年體現在受魯迅的影響上……現將舊文重登,瞭解下當時的問題,希望對當下熱衷文學創作的朋友,也許會有所啟發和幫助

語言是文學的基礎

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現代文學史》

大家都知道,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初學寫作的同志,首先必須學習語言,掌握語言。對於這個工具,只有真正駕輕就熟,運用自如,才能邁開堅實的步伐,跨入文學創作的大門。如果沒有很好地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就想在文學創作上一蹴而就,取得一鳴驚人的成績,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在一些青年業餘作者的創作中,在學習運用語言方面,我覺得存在著一些問題。就我所接觸並瞭解的情況來看,可以舉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古代語言。

有的同志在學習我國古代漢語方面,曾經下了很大的功夫,花了許多的時間,甚至在寫作時也想盡力多用文言詞語,仿照古代漢語的文法。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卻往往達不到預想的目的,甚至事與願違,寫出來的文章,讓今天的成年人讀起來也常常會感到佶屈鰲牙,生澀難懂。如果讓今天的年輕人來讀,更是難於讀懂,難於理解了。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他們運用古代詞語不得法,沒有考慮今天讀者的物件以及現在人們日常用語的習慣。因為,語言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古代漢語的許多基本詞彙今天固然還在相襲沿用,但是,今天的語言與古代的語言畢竟在許多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與不同。我們的創作,主要是寫給今天的讀者看的,因此,理當以現代漢語為基礎。古代的詞語只能適當地吸取和運用,不能生硬地摹擬古人,甚至食古不化。自然,這種現象,主要是青年同志中某些年紀稍長或者頗有家傳的一部分人的問題,其數量是不多的。可是,這種傾向,也是值得我們注意和重視的。

第二,學外國語言。

當然,這裡所言外國語言,是指翻譯過來的一類外國文學語言。

有的青年同志,對於我們祖國的語言,自己所使用的本民族的語言還沒有學好,卻往往醉心於讀外國文學作品,學習外國語言的表達方式。我們應當承認,外國文學作品是應該讀的,外國語言也是可以學的。適當地學習一些外國語言的表達方式,吸收一些外國語言的新的詞彙,對於豐富我們祖國的語言是會有所助益的。但是,學習語言,必須以本民族的語言為基礎,以本民族的語言為主體,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是這個意思。而我們的少數青年文學作者,卻盲目地迷戀外國語言,機械地搬用外國語言,因而寫出一些很長的包孕句,常用一些意義類似或重複的附加語,反覆重疊地使用過多的形容詞,將一些語句故意倒裝,甚至弄得某些句子沒頭沒尾,語意晦澀朦朧……這樣,不僅妨礙了正確地表情達意,而且有損於祖國語言的純潔、健康,出現某種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讀了叫人噁心難受的語句。這是應當引起我們警惕,並且應及時加以糾正的。

語言是文學的基礎

魯迅

第三,學魯迅。

這一部分同志的數量比上述兩種人更多。這是當年特殊的教育和環境所造成的。過去有一個時期,具有幾千年優秀的文化藝術傳統的偌大一箇中國,可供大家學習和研究的現代作家當中,似乎只剩下了一個魯迅。因此,一部分青年同志學習魯迅,研究魯迅,模仿魯迅,甚至“死啃”魯迅,照搬魯迅的文法和用語,這是不足為奇的。而魯迅,確實有許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很好學習和研究的。不僅今天應該學習和研究,就是今後也還有許多地方仍然值得我們繼續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我在這裡所說的意思是,有的同志學魯迅沒有學好,只是生硬地去仿照魯迅的文筆來寫今天的文章,因此,出現了一種半文半白,似通非通,念起來彆扭,讀起來拗口的文字。這種現象說明,我們今天的許多青年同志,古文的功力遠遠不及魯迅;我們今天的語言,與魯迅那個時候的語言已有了相當的變化;今天的讀者物件也是大大不同了……所以,我們亦步亦趨地去模仿魯迅的文字,那自然是難於成功的。

語言是文學的基礎

魯迅

第四,學口語。

這是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學習口語也必須經過認真地提煉和加工,而且,要與學習古代漢語、學習現代知名作家的文學語言結合起來,加以融會貫通,才能掌握好對語言的運用。而有的同志卻認為,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言全部都好,一伸手拿過來就行了。當然,我們並不否認,群眾口頭語言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常生動、非常形象而且十分優美的語言,其中也有直接拿過來就可以寫入文章裡面的。可是,群眾口頭語言的另外一部分,則是常常含有一定的雜質和渣滓的,是必須經過作家認真地處理和適當地加工,然後才可以進入文學作品的。可惜,有的同志不注意去作這方面的努力。他們對群眾日常習慣的口語,不是反覆錘鍊,擯去渣滓,取其精華,而是偷懶取巧,直接引用,先且有人還以自己蒐羅這類語言的“豐富”和“生動”而自詡。因此,在有的作品裡便出現了某些冷僻的方言;粗俗的土語,鄙俚的言詞,實在有礙於文學語言的正確使用,這是不能不引起我們足夠注意的。

除此以外,在極少數青年同志中,有的還沒有做到文通字順的地步,就已經在開始長篇鉅著的創作了,有的在下筆作文時,喜歡使用某類別扭的句法,生造一些難懂的詞彙,過多堆砌華麗的詞藻,濫用一些生硬的比喻……凡此等等,以至影響和妨礙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純潔和健康,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而言之,我覺得,這些青年同志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如何以本民族語言為基礎,認真學習並掌握現代的規範化的漢語,擇優選用群眾中生動的口語,適當吸收外國語言的優點和新的詞彙,從而熔鑄出我們自己的優美的文學語言來。同時,這些同志也還沒有注意到:我們的文學語言,不但應當做到生動性、形象性和鮮明性幾個方面,而又必須建立在有利於充分表達生活的內容、作者的感情,首先以明白易懂、通順流暢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堅持做到表情達意、通俗易懂這個首要原則,才能進一步力求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文字優美,實現上述幾個方面的完美統一 。

學好語言,是進行文學創作的基礎。猶如學步,只有步履堅實,方能行程萬里。我們不能設想,還沒有學好語言,掌握語言,或者連粗通的地步都沒有達到,就能進行真正的文學創作,甚至展開宏篇鉅製的大規模的創作而可以取得成功的。

青年文學愛好者,應認真地、腳踏實地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學習創作的基石,邁入文壇的起點。文學創作應當從學習語言開始,這是任何人不可逾越的客觀現實,也可以說,這是學習文學創作的必經途徑,是每個文學作者必須掌握的一把鑰匙,也是我們大家都必須遵循的進行創作的一個客觀規律。記得我國著名老作家孫犁同志在一篇文章中特意指出,“作為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素的語言,美與不美,絕不是一個技巧問題,也不是積累詞彙的問題。語言,在文學創作上,明顯地與作家的品格氣質有關,與作家的思想、情操有關。而作家對文學事業採取的態度,嚴肅與否,直接影響作品語言的質量。”“歷史證明,凡是在文學語言上,有重大建樹的作家,都是沉潛在藝術創造事業之中,經年累月,全神貫注,才得有成。”真是語重心長,耐人尋味!

語言是文學的基礎

孫犁

#當代文學#​#中國文學#​#藝術規律#​

據1981年2月撰文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