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妖怪哪裡跑?吃俺老孫一棒!”這是孫悟空的經典臺詞,當年《西遊記》一經播出可謂火遍大江南北,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收穫諸多美譽。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六小齡童確實將孫悟空給演活了,他的演技惟妙惟肖,不禁令人拍案叫絕,可大家知道嗎?他出身於猴王世家,他的父親六齡童,是資深猴戲表演者。

猴王大師六齡童

六小齡童飾演孫悟空惟妙惟肖的原因,跟父親六齡童離不開關係。早期,六齡童的父親章益生創辦了“章氏猴戲”。

但章益生並沒有心思全身心投入這項事業,如果連飯都吃不飽,還一門心思追求夢想,也算是不務正業,繼而那時的他主要以農活為主。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隨著兩個孩子出生後,他將兒子們送進了戲班子,也是希望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熱愛的事業。隨著課程的加深,章益生的二兒子章宗義顯現出了極強的天賦,章益生十分高興,決定好好培養,章宗義入戲班子的時候才六歲,故藝名六齡童。

86版《西遊記》導演一開始選角的時候,心目中最理想的孫悟空人選便是六齡童。六齡童為了給觀眾最好的表演,竟在家養起了猴子,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觀察猴子的習性,長此以往,他的模仿與真猴子一般無二。

藝術源自生活,正是因為長時間的鑽研,他的表演收穫了大家的認可,逐漸打開了知名度,每當提起一代猴王的時候,心中總是會蹦出六齡童這三個字。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1961年,《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這部劇製作精良,再加上演員演技無可挑剔瞬間風靡全國。影片還曾獲得第二屆百花獎最佳戲曲片,併發行至全球72個國家,收穫了大眾的一致認可。

六齡童在演出的過程中非常放鬆,他並不知道場下的觀眾有諸多領導人。當演出結束後,六齡童與工作人員交談的時候,得知領導人看自己的戲竟看得入了迷,五次鼓掌六次大笑,至此,足以看出六齡童的藝術造詣。

演戲講究活靈活現,六齡童做到了,他飾演的猴王形象深入人心,並將紹劇發揚光大,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這樣的敬業精神令人敬佩,他的“南猴王”美譽名不虛傳。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唐僧為六齡童送行

六齡童將一生的時間奉獻給了藝術,晚年的時候依然專注於鑽研演技,在這一生當中,他所飾演過的戲曲片段數不勝數。

但不管到什麼時候,只要你挑出一段臺詞,他總是能夠倒背如流,說臺詞的過程中還不忘配合手部動作以及身形表演,大師那認真負責任的態度值得所有人學習。

人固有一死,彌留之際,六齡童顯然已經意識模糊,思維混沌,甚至連飯都吃不下,但神奇的是,只要兒女們一說:“該演戲了老爸!”他便立刻精神煥發,馬上投入到工作狀態當中,或許,他這一輩子就是為戲曲而生的。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這位老人的願望非常簡單,他希望後代們可以繼續學習猴戲,不能說全部都學,哪怕每代只有一人學習,都要繼續將猴戲發揚下去。

老人的心中始終有一個遺憾,在父親的眼裡,他是最有天賦的猴戲工作者。在他眼裡,他最看好的猴戲繼承者便是小六齡童章金星。

但天不遂人願,小六齡童在17歲的時候因為疾病意外去世,無法繼承衣缽是他永遠的遺憾。為了不使猴戲後繼無人,他開始培養最小的兒子章金萊,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六小齡童。

為了培養小兒子,他為章金萊尋找了無數名師,還讓他前往上海戲劇學校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六齡童的苦功沒有白費,最終六小齡童憑藉“孫悟空”一角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達成了父親的心願。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2014年冬天,寒風刺骨,刺人的寒風總讓人有一種傷感的情懷,這一年六齡童的身體大不如前。新年剛剛走遠,他便患上了一場感冒,可這一次卻一直未能痊癒。

剛開始只是躺在床上養病,可是慢慢的腿腳也開始不利索,六齡童每日必練的基本功也只能先擱置了。

當大家聽聞老人的身體抱恙時紛紛自發前往探望,六齡童不想讓大家擔憂,偶爾還會模仿猴子的模樣逗逗眾人。

2014年1月31日,老人安詳地離開了我們。六齡童告訴家人,自己去世後要將金箍棒和戲服放在棺材中,家人們照做了!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六齡童這樣喜愛戲曲,去世後應該也會去另一個世界為大家表演自己所熱愛的猴戲節目吧!耄耋老人不常見,90歲去世也算得上是喜喪,但一想到去世的人是六齡童時,還是感覺悲從中來。

追悼會上,遲重瑞出席,他想要送老爺子最後一程,你可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若我說他是《西遊記》中唐僧的扮演者,你應該會恍然大悟吧!

眾人自發為六齡童送行

得知老人去世的訊息後,無數老百姓暗自傷神。許多無名人士自發來到追悼會現場,他們想送六齡童最後一程。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俗話說得好,幹一行愛一行,像六齡童這樣敬業、熱愛表演的老藝術家真的不常見了。現如今的演藝工作者,會不斷放大行業的辛苦,以博得觀眾同情。

章老六歲開始學藝,精通後便一直沒有撂下過這行,一生都在鑽研演技,並不斷作出調整與改變,他在舞臺上的表演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觀眾感受不到他是在演猴子,大家在觀看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認為這就是一隻真猴子跑到舞臺當中來了。

敬業的六齡童為了將猴子演好,在長時間與猴子相處的過程中,成功掌握了猴子的基本生活習性。猴子喜怒哀樂時的表情是怎樣的,他心知肚明,也可以完美地在舞臺上將其演繹出來。

“南猴王”六齡童的葬禮:唐僧遲重瑞送最後一程,有群眾自發送別

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眼神都需要不斷鑽研,才可以呈現出最好的舞臺,六齡童做到了,“南猴王”稱號非他莫屬。

想要達到人猴合一的境界實屬不容易,章老不僅將猴子演好了,還為國家培養出來了一位優秀的繼承者,那便是他的兒子六小齡童。

雖然六齡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猴王並不會就此消失,章老的下一代已準備就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