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把你兒子給前夫,答應再給我生個女兒,我們就結婚

我離婚了,三十六歲,帶著七歲的兒子,重新恢復了單身女人的生活。

一、

真實故事:把你兒子給前夫,答應再給我生個女兒,我們就結婚

我和李禮是高中同學,兜兜轉轉一大圈,才發現對方才是自己最喜歡的人。

27歲那年,我們終於結婚了,兩年後,有了兒子。

我是銀行工作人員,工資嘛,不高也不算低;李禮原先是公務員,也不知他怎麼想的,突然有一天辭職了,轉身去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從初級律師做起。

不管是公務員,還是做律師,李禮的工資都比不上我,業務不好的時候,一個月拿到手甚至還不到4000塊錢。

我也沒什麼好嫌棄的,畢竟人是我自己選的,再說,李禮老實本分,也是在踏踏實實搞工作。我相信以他的能力,成為高階律師是遲早的事。

那時,我們還擠在我婚前買的70多平米的房子裡,孩子也剛剛出生不久,卻還是舉全家之力,給李禮買了一輛大切諾基,目的就是為了給他撐場面,方便拉到更多的業務。

業務還沒迎來井噴、高階律師也還如霧中花,李禮反倒先出軌了!

對方是剛畢業、到他們律所實習的女娃娃。

可能是見的世面太少,看見李禮年紀輕輕就開著好車,頓時覺得這人一定多金,再加上李禮這人本來長得也不錯、言談舉止彬彬有禮,便如飛蛾撲火般撲了上去。

等我有所察覺時,他們已經偷偷好了三年了!

我不是逆來順受的女人,當然容不下與別人分享同一個男人,於是主動提出了離婚。

離婚時,李禮故作大度,存款留給我、房子留給我、兒子留給我,唯獨只要了那一輛車。

笑話!存款、房子他憑什麼要?以他一個月四五千的收入水平,還要談戀愛、繃面子,一年能存下幾個錢?房子本來就不是夫妻共同財產,他也沒理由要!

只是對於兒子,平日裡一回家就抱在手裡不放下、寶貝乖乖叫個不停的人,在這個時候還是選擇丟給了我!

我的第一段婚姻就這樣結束了,9年的時間,從單身女人又回到了單身女人的身份,只是人生的狀態徹底改變了。

二、

真實故事:把你兒子給前夫,答應再給我生個女兒,我們就結婚

我沒有特別強烈的再婚的念頭,只想守著兒子,好好把他養大。

而且,我發現沒有男人的生活更加精彩,特別是碰上寒暑假。

兒子去了外公外婆家,我再不用每天下班就急匆匆地忙著趕回家給男人煮飯;反而可以放慢節奏,和小姐妹一起逛逛街,或是去美容院護理一下面板;

回家後也不用面對著滿地的髒襪子、滿床的髒衣服而生氣,自己的衣服在洗澡的時候順便就洗了,反倒節約出一大把的時間;

也不用自己在廚房裡忙得像條狗時,看到坐在沙發上就像一尊菩薩的男人而鬼火冒;

週末,我想睡多久睡多久,睡醒了再約朋友打個小麻將,一天樂樂呵呵地就過了;

帶兒子出去旅遊,不會再因為喜歡的地方不一樣而和誰起紛爭。

說實話,過了一年半這樣的生活,我簡直不要太舒服,一丁點再婚的想法都沒有。

何必呢?一個人過得好好的,幹嘛又要再找一個人、再過上全職保姆的生活?我又不是養不起我和兒子。

我是這樣想的,可我的爸媽卻不這樣認為。

在他的意識中,我一個離了婚、帶著孩子的女人,那是過得相當之辛苦。

就算我再怎麼說我過得很好,他們也不肯相信,認為我是在安慰他們,反過來還勸我:“就算你現在過得很好,老了怎麼辦?老了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他們也太過樂觀了,多少夫妻結婚十年二十年就已經無話可說了,何況老了?

再說老了就非得找一個男人說話嗎?打打遊戲、逛逛街、旅旅遊、看看小說,日子不也不過下去了嗎?實在不行,你還可以看影片的時候發彈幕、看微博的時候寫評論,不也是變相的說話嗎?人還真能被一句話給憋死?

爸媽還是不信:“你太年輕了,把事情想得太好了。不信,這事必須聽我們的。不答應的話,你以後不要回來了!”

我哭笑不得,只能勉為其難地答應他們。見我點了頭,他們風風火火地就開始到處託人給我介紹物件了。

三、

真實故事:把你兒子給前夫,答應再給我生個女兒,我們就結婚

離異女性再婚的路不好走,何況我還帶著一個孩子,算得上是變態級別的難。

爸媽先是鎖定和我年齡差距不大的男性。

人家一開始聽說我在銀行工作,還有幾分興趣;接著聽說我有過一段婚姻,興趣銳減了一半,再聽到我還有一個兒子,興趣陡然為零;

但拒絕的話還是說得好聽:“我還是希望找一個經歷跟我相同的人。”

30多歲的不行,又把目光轉向40多歲的男性。

這個年齡階段的男性多多少少有些經濟基礎,也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在這兩項有利的條件之下,他們的喜好顯然不是我。

“年齡有點大了,我希望找的人能年輕一些。”

我的閨蜜想起他離異的表哥,編著理由把我們叫出來一起吃頓飯,實際上是相親。

表哥是一家整形醫院的醫生,45歲,事業小有所成。

表哥一開始不知道是在相親,和我們談得很是盡興。等我去洗手間時,閨蜜才說明了真相,問表哥對我的印象如何,可不可以考慮一下。

表哥一下子變了臉色。

“我看你朋友有點胖,平時肯定不愛運動,我喜歡運動,幾乎每天都會去健身房,這點上我們完全沒有共同的語言。”

“慢慢培養嘛,你帶一帶她,說不定她也會喜歡運動的。”

“人哪有那麼容易被改變的?再說了,我是醫生,成天工作很忙,加班是常事;她又是銀行的,天天八點上班,五六點鐘才下班,我們都忙,兩個人在一起連家都顧不上。”

“她上班上得早,但下班也早啊,有的是時間照顧家裡。”

“也不行,你知道我本來就有一個兒子,如果她是女兒的話,我還可以考慮一下,但她也是兒子,兩個孩子以後在一起,絕對相處不來的。”

“都沒有試過,你怎麼就知道孩子之間相處不好呢?”

“總之不行,”表哥急了,站起來就往外走:“妹,我給你說實話吧。我們兩個都有孩子,成了一家人後,不可能同心同德,誰都會偏袒著自己的孩子,也不說虐待對方的孩子,但絕對不會當成親生的來對待。另外,我想找個年輕的,再生個女兒。你朋友肯定不行,年齡大了,她也不想再生了。”

看看,找不了40多歲的男人,就連40多歲、同樣離異帶孩子的男人也看不上我。

我半年裡接連相了六次親,沒一個有後緒,爸媽急了:“你就是找個人搭夥過日子的,眼光不要太高。”

這哪裡是我眼光高?我是被選擇的物件,明明是對方眼光高!

“實在不行,看看年齡再大點的啊。不是說,30多歲的男人找20多歲的小姑娘,40多歲的男人找20多歲的小姑娘,50多歲的男人找30多歲的女人嘛?你再試試,千萬不要氣餒!”

四、

真實故事:把你兒子給前夫,答應再給我生個女兒,我們就結婚

趕鴨子上架,我又被推進了50歲男人的市場裡接受挑選了。

起初我還有幾分自信:30多、40多歲的看不上我,50多歲的我應該能拿捏住了吧?

很快,我和一位58歲的男人相親了。

58歲的先生,比我爸只小10歲,比我大將近20歲,是一家國企的中層幹部,喪偶,有一個兒子剛剛參加工作。

可能也是被拒絕怕了,介紹人並沒有向他詳細地介紹我的真實情況。

那天我特意打扮了一番,此前還專門去健了一個月的身,瘦了一些,人也精神了一些。

坐下來時,我挺直背,雙手輕放在桌上,臉上帶笑,儼然一番大家閨秀的做派。

男人本來還是嚴肅的臉,終於露起了一絲笑容。

“你今年多大了?”

“39了,馬上要40了。”

“嗯,年齡還是不大。聽說你在銀行工作,工作還穩定吧?”

“穩定,天天朝八晚五,你呢?你現在工作如何?”

“你別先打聽我,我先聽聽你的情況。你有孩子嗎?”

“有啊,11歲了,馬上要上初中了。”

“你孩子這麼小啊?那離上大學還要好幾年呢。”

“是啊,聽說你的孩子已經工作了?”

“對,在上海工作,一個月有兩萬多塊錢呢。不過,你孩子太小了,他們肯定沒有共同語言的。”提到兒子,男人很是自豪溢於言表:“對了,你身體怎麼樣?”

嗯?身體?我的身體好得很!只是他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看你身體不錯,有沒有考慮再生一個孩子?”

WTF?該不會是和他再生一個孩子吧?

“我有一個孩子就夠了,沒有考慮再生。”

“可惜啊,可惜了。”男人搖了搖頭,之後我們一直無話,尷尬地結束了這場相親。

後來聽介紹人找到我,一個勁地埋怨:“怎麼不能再生一個孩子啊?只要你同意再生,這事就成了!”

“是嗎?對方明確地表示只要我同意再生一個孩子,我們就能結婚嗎?”

“唉,也不是”,介紹人打著哈哈地說道:“再生一個你和他的孩子,然後放棄你兒子的撫養權,給他爸就成。”

男人的算盤打得叮噹響。覺得我兒子太小,如果和我結婚,還要幫我養兒子,實在不划算。

不過,他確實看中了我胖胖的身材,覺得好生養,如果我同意不要兒子,再跟他生一個女兒,事情又不一樣了。

“那人還說,他看你身體不錯,以後他有個什麼病,你應該可以照顧到他。”

我呸!我這不是找男人,而是給自己找了一個爸來供著啊!

五、

真實故事:把你兒子給前夫,答應再給我生個女兒,我們就結婚

一年裡,我相了十餘次的親,每個月都會見一個不同的男人,從30多歲、到40多歲再到50多歲,可以說黃金年齡的男性幾乎都被我一網打盡了。

可事與願違,還是沒碰到對的那個人。

爸媽似乎被徹底打擊到了,看著我只是嘆氣,卻也不再催我了。

我樂得輕鬆自在。

說實在的,像我這樣的離異女人,再婚時,孩子絕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方能不能接受我有一個孩子、能不能接納這個孩子,有了這兩個條件,才有往下談的可能性,但往往很難找到這樣的人;

其次,我可能已經有些恐婚了,害怕再遇到渣男,害怕自己再受到傷害。那樣的話,付出的代價會更大,人老珠黃時,受到的傷害會更重。我不一定能承受得了。

還有就是像表哥曾提到的一樣,如果對方也是有孩子的人,我不敢保證自己在這樣的婚姻裡能保持絕對的客觀公正。對自己孩子好一點,對方會不滿;對對方的孩子好一點,又覺得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兩難。

與其這樣,還不如一個人過日子,從容地選擇一種自己舒服的方式過好日子未嘗不是一種享受。

在我看來,現代的社會,婚姻不再是一種剛需產品,這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不論選擇結婚與否,每個人的態度和立場,反而對自己和對他人更加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