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創新車企正在進入“卷後修復”階段

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在外地轉悠20多天沒法回家了。好在其間經歷了軒轅獎的集中測評,讓我這20多天至少在認知方面收穫滿滿。每年這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都是補充產品知識最為寶貴的時間,今年更不例外。40多款新車,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新車型至少十幾部。應當說今年是過去幾年難得一遇的產品大年,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最卷的一年。

從智慧電動車市場自身的發展階段看,2021年底是走完起步期,進入擴張期的重要拐點。邁過這個拐點,智慧電動車的滲透率會進一步加速,燃油車市場會快速萎縮;電動車的客戶群體也將從早期嚐鮮群體向早期主流人群擴散;使用者需求也將從願意為創新而妥協掉部分可靠性向更高水平的均衡轉變;此外市場結構也會由目前的啞鈴型(高階和低端市場容量大於中端市場)向橄欖形切換。以上所有變化都為我們勾勒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國內汽車市場的成長機會:

3億臺燃油車會逐漸被電驅車取代。存量車型更換的速度受宏觀經濟影響,但也絕對和電動車表現出來的獨特性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只要電動車做的能讓燃油車使用者明顯感覺到無法拒絕的吸引力時,這個市場將再次爆發出驚人的機遇。這個機會足夠大家再過上15年左右的好日子。

之所以目前電動車市場中端部分容量小於兩端,還是因為在產品利益、創新性與成本的平衡上不夠成熟,但隨著高階市場的創新活動逐步探索出了成熟模式,中端市場也會很快開啟。只有真正拿下15~25萬這個市場,電動車的格局才會穩固下來。

面向早期主流人群,如何在更高水平上重構創新性與產品保健因素的平衡,這才是啟用15~25萬市場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甚至不太需要對人群做精確細分,因為電動車已經初步完成了對50%群體的價值證明,這個時候越來越多潛在購買者只能追逐少數幾部相對領先的電動車產品。這個局面很像2002~200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起步階段老三樣、新三樣的那個階段:產品價值的差異化遠遠大於人群細微特徵之間的差異化。如果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楚了,也就更加容易理解比亞迪今年為什麼如此成功了。因為比亞迪就是面向早期主流群體到目前為止最平衡的一個選擇。

前面說了這麼多,回到今天的主題,正是由於今年是智慧電動車市場進入擴張期的第一年,也是奠定下一階段市場格局非常關鍵的一年。各大車企今年的產品投放力度也空前生猛。大家在高階市場的軍備競賽自然也會必不可少,或者說今年是超級內卷的一年。比如蔚小理三家不約而同地推出了高階大型SUV,再比如阿維塔、智己L7、飛凡R7這些本土高階品牌,當然也有賓士EQE、凱迪拉克Lyriq、日產Ariya這些合資品牌或豪華品牌電動車。可以說大家在25萬元以上的市場上分別提出了非常多值得反覆體驗、討論和推敲的新場景或者新功能。這是我們理解智慧化創新最重要的參考樣本。接下來我們只要理解這些創新場景、創新功能,跟蹤他們的市場反饋,便可以更準確地理解下一階段中端市場的產品平衡策略。

比如當我們思考下一階段需要什麼型別的車門這一問題時,我們只要把各種電動車門的產品案例拿出來便可以思考的更加清晰準確。首先,車門開關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任務”,開關車門的動作不僅影響使用者日常用車體驗,也會影響產品的社交屬性等多個方面。這也是今年我們有機會看到五六個產品紛紛增加電動車門的首要原因。其次,增加一個電動車門必須要給使用者創造價值,無論是提升便利性還是增強儀式感。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把幾個車的落地方案都拿來體驗一下就明白了。第三,增加這個電動車門會不會給使用者帶來麻煩。當然這種麻煩可能包含使用體驗方面的,也可能包含安全性和維修成本方面的。尤其是使用者體驗方面的麻煩,這是最不應該出現的,但事實上類似問題確實不少。

再比如,當我們決策下一階段產品如何使用螢幕的問題時,現如今曲面屏、多屏聯動、小儀表+大中控+HUD、副駕屏、後排屏等多個方案都出現了。與上一個問題同樣的邏輯,我們只要拿來好好體驗一番自然也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答案。

還有就是這兩年非常熱的SOA概念以及跨域融合的產品創新。我們只要拿來像理想L9,體驗一下他們的後排影院、遊戲以及多模互動方面的體驗,或者感受一下小鵬G9的5D影院,我們也會獲得非常具象的理解。

由於前面所說的這些產品案例都是非常新鮮尚需不斷打磨迭代的,因此在本文當中我就不對具體案例做明確評價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找車親身體驗。從這麼多維度,可以找來如此多的案例,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反應出今年內卷的程度了。於是下一個問題來了:明後年的市場還會如此之卷嗎?

從我的感受判斷,高階市場的創新活動需要一個週期消化吸收,大家今年集中在高階發完這一波新動作以後,主流品牌很有可能進入一個“卷後修復”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家一方面需要把開拓出去的產品能力或者底層能力充分利用起來,讓這些能力真正轉化為使用者價值,另一方面也更加需要在中端市場部分繼承這些創新場景、創新體驗,再建一個更為高階的平衡,這樣才有機會改變中端市場使用者只看比亞迪這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