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對普通百姓永遠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

#頭條創作挑戰賽#​無論那個年代,房子都是老百姓一家人花盡心血的珍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農村毛草土坯房還很普遍,偶然出現誰家有土坯瓦房那就是咱們現在說的土豪了。雙職工住的多為單位職工宿舍或辦公宿舍二合一之地。村民全靠土地生存,整個一家人的生活就靠那幾畝自留地和大集體勞動掙勞力分紅,一家人混飽肚子己很不錯了,家家都是七八口甚或十幾口處在那巴掌大的毛草房,那還是算富有。普通職工掙的錢還不夠買囗糧,更別說住的,有睡的地方就可以了。

房子對普通百姓永遠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

那時,我們還上小學,記得老師們的家多在學校安扎著,學校給

老師一人一間房既當辦公地,也是他們的家。

八十年代,中國經濟稍好轉,允許經商了,經濟稍微活了。各村有磚瓦廠了。人們稍微能有點零錢,吃的不是太好,但不餓肚了。人們開始改善住房,將毛草房改成土坯瓦房。我們上初中時,遷新住址,初中學校才是一磚到頂,住上了磚瓦房的校舍。記得那時分配的師範老師,禮拜天都在學校住著,以校為家,他們沒有單元樓,只有宿舍。回老家裡,他們只有同父母住那八九平方米或更小的房。那已經了不起了。

房子對普通百姓永遠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

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千年是中國經濟迅猛發展起來,一些經商者紛紛富起來,房地產商也在各地陸續出現,平民百姓才慢慢能買到房,買起房。但是,房價在當時雖不高,一平方几百,也是天文數字呀!仍需舉全家之力省吃儉用,甚或兼職,甚或抽空做生意,東拼西湊才能住起房。

我們結婚後,一直都是同妯娌公婆住十餘年。隨著孩子長大,也想擁有自己家,一家人又七湊八拼才建了自己的住所。

房子對普通百姓永遠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

二十世紀,中國二十年,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道路硬化,家家高樓大廈,幾乎農村不存在住房問題。相反是,農村的住房,只為留守老人或小孩而建。大批的年輕人為了改善現狀,爭取城裡優質資源,湧向城裡,他們也想在城裡擁有自己的家,城裡孩子長大也想有自己獨立的家。對城裡經濟基礎好的土著居民,他們早為孩子買有房,住房壓力可能不大。但對於剛流到城裡孩子,住房依然是奢侈品,他們還是要同上代人一樣,需省吃儉用,超倍的努力,才能擁有自己的家,否則,就是租房。

房子價回到蔥價太難,不可能回到歷史價。我們需要就買,不需要就不買,睡只需一張床,房子大小夠住就好。房子永遠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