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包"皇帝崇禎帝,性格有大缺陷,我們要引以為戒

創作不易,動動手指點個關注吧,小豬將為您帶來更多精彩的歷史故事。

我們很多歷史材料,在刻畫歷史的時候,總喜歡把歷史人物固化成一個個符號,比如我隨便翻開一本明史,裡面所描述的崇禎皇帝,基本一句話可以概括,多疑的亡國之君。

除此之外,對於他的故事,我們一無所知。

那麼,崇禎皇帝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什麼大明朝300年唯獨就亡在了他的手裡?

兒童朱由檢

悲劇的命運果實早就埋藏好,只待懵懂的少年將它採摘。這話用來描述崇禎皇帝,大概再適合不過了。事情還要從朱由檢的祖父,萬曆皇帝朱翊鈞說起,朱翊鈞的皇后沒有子嗣,而偏巧,萬曆帝還有兩個小老婆,一個叫王恭妃,另一個叫鄭貴妃。

鄭貴妃

前一個封號就很有意思了,試想一下,我們在什麼關係中,才會用恭這個詞?大概就是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你老婆會對你恭恭敬敬嗎?顯然不會嘛。這就說明,王恭妃在皇帝那並不受寵,甚至是處於被冷落狀態,鄭貴妃,則恰好相反。

那為什麼要提這兩個人呢?因為她們都生了兒子,並且不巧的是,王恭妃生的是長子,名叫朱常洛,也就是朱由校、朱由檢兩人的爹,而受寵的鄭貴妃生的是次子,名叫朱常洵。

那這就難搞了,皇帝很明顯偏向小兒子,但大臣們不幹,拼了命地也要推長子朱常洛上位,雙方就這麼僵著了,這一僵持,就是二十年。

試問如果你是朱常洛,在親媽抑鬱,小媽天天在你爸面前給你穿小鞋,還有個兄弟虎視眈眈想弄死你的的情況下,你會養成什麼樣的性格?你的家庭能是一片歡聲笑語嗎?

信王朱由檢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更慘的是,可能是出於某種發洩心理,朱常洛對朱由檢的親媽劉氏,非常的刻薄,而劉氏,也在朱由檢五歲這年,死於他爹的一次情緒崩潰中,

史書曰:

“失光宗意,被遣,薨

一個五歲的孩子,從此就沒了親媽,親爹則在高壓下性格扭曲,這還沒完,幼小的朱由檢的還要經歷兩次轉手撫養,不得不一次次重新親密關係,可是,真的能建立起來嗎?

有句歌詞唱得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一個個無盡的黑夜,五歲的朱由檢如何獨自去熬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些童年的陰影,卻給他的一生,都帶來了擺不脫的陰霾,也為大明,埋下了滅亡的伏筆。

我們總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給予他愛和陪伴,卻妄想孩子大了以後,能夠回饋給自己愛,這是何等的愚蠢。孩子的心靈之樹,只有在幼年的時候得到愛的灌溉,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無懼人間風雨。

信王朱由檢

一晃五年過去,在1620年,其祖父,父親相繼去世,同父異母的哥哥朱由校繼位,由於兩兄弟的成長環境實在糟糕,朱由校也長歪了,他養成了佛系的處事哲學,國家大事全部不管,一心一意做木匠,所有的攤子都扔給了太監魏忠賢,至於為什麼信任魏忠賢,則與他的乳母客氏有關了。

木匠皇帝朱由校

當然,這是客觀背景,眾所周知,太監這類生物,由於缺乏某些部件,他們的下限是極低的,一個國家如果讓太監掌權,基本就是災難的開始,天啟朝也不例外。

在皇帝朱由檢的放權之下,魏忠賢的勢力迅速膨脹,朝堂之上基本就是“閹黨”的天下,更甚者,魏忠賢還頻繁地對朱由校的子嗣下手,他的幾個子女,無一例外的夭折,那朱由校為什麼不管呢?答案依舊是客氏,在這小豬就不做展開了。

面對如此險惡的政治環境,年輕的信王朱由檢只能選擇隱忍,所幸天啟皇帝對他這個弟弟倒還是頗為關護,這才不至於命喪魏忠賢之手。

小豬試想了下,如果我自己處在這種環境中,一定會活得特別壓抑,死板,並且不敢相信任何人。

信王朱由檢也是如此,但只要是人,就一定屬於人活潑的一面,長期的壓抑,會出現一個恐怖的結果,那就是這個人,情緒會容易出現劇烈的反覆,並且性格非常容易走極端,很不幸,未來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正是如此。

崇禎皇帝朱由檢

公元1627年,天啟皇帝朱由校崩,我們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正式接過歷史的交接棒。而此時,交到他手裡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帝國。

繼位之後,他的第一刀,砍向了死太監魏忠賢,畢竟這個太監差點整死他,整個過程乾淨利落,政治美感十足。我想,這一步棋,崇禎帝應該在大腦裡演練過無數遍了,這也是後世很多人,認為崇禎帝是明君的原因。

但是,一個17歲的少年,也許能執行一個打了無數遍腹稿的方案,但讓他去直面壓垮一個帝國的難題,並提出解決方案時,就顯得強人所難了。

幹翻魏忠賢后,由於性格的缺陷,他開始頻繁地下昏棋,首先就是閹黨案牽連過廣,要知道閹黨雖然壞,但也真的能搞錢。其次就是聽信東林黨,廢除工商稅,而後又加徵三餉,搞的局面全面崩壞。最最關鍵的,還是多疑且多變,導致他識人不明,進而連失孫傳庭,袁崇煥等帥才,又死守祖宗規矩不知變通,在北京岌岌可危的情況下,竟還死守,連太子都不送出去,最後落個國破家亡的結局。

孫傳庭

可憐可嘆,卻又可敬,可憐的是他身世悲苦,雖出身皇家,卻活得如同浮萍。可嘆的是他“草包”一個,昏招迭出,最終斷了大明最後一口氣。可敬的是他寧願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不難逃,成為失地之君,比起宋徽宗之流,又顯得有骨氣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