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這一年淮北發生了大旱,顆粒無收,靠著租用地主土地謀生的朱元璋家頓時陷入大難。朱元璋的父親母親還有大哥不到半個月相繼病餓而死。

朱元璋為了活命只能去皇覺寺出家,其他親人四散討飯去了。朱元璋當了和尚之後被派到外面雲遊一番後來回到了皇覺寺,本來對於朱元璋來說或許將來的命運就是當一輩子和尚,沒想到他幼年的同伴湯和力邀他加入郭子興的反元大軍。而這位郭子興就是朱元璋踏上皇位的領路人。

如果沒有郭子興對他的提攜,朱元璋根本就不可能在諸多反元勢力中迅速崛起,他有可能都是一個小兵,最後戰死沙場或者回老家和祖先一樣種地為生。

當朱元璋前往郭子興的軍中面見郭子興的時候,直接將他稱為“異人”,也就是不是尋常人,郭子興十分看好這個青年,為什麼呢?

第一,朱元璋相貌堂堂,雖然說不上多帥,但是絕不醜陋。當年孫權看龐統,曹操看張松不都是因為他們長得太醜了,沒有重用他們,所以郭子興能重用朱元璋,第一眼很重要,絕對是看朱元璋順眼,畢竟古人也是講究顏值的,所以後來的朱元璋那種醜陋的傳說和畫像基本上就是道聽途說。

第二,朱元璋能說會道,對於天下大事侃侃而談,一下子就被郭子興鎮住了。朱元璋出身佃農,家裡窮得叮噹響,怎麼會有如此豐富的知識?別忘了朱元璋當和尚時,因為皇覺寺僧多粥少,他被打發出去,雲遊天下,行萬里路開拓了視野,同時這個人很聰明,在化緣雲遊中和什麼人都接觸,豐富了自己的頭腦,並且為了謀生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自然嘴上功夫一流。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郭子興對於朱元璋很滿意,認為這個青年是自己不可或缺的人才,因此他開始重用朱元璋,並且為了拉攏朱元璋,郭子興還做主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他,讓他成了自己的女婿。

從一個家破人亡的窮小子,一躍成了統領大軍大帥的女婿,這對當時的朱元璋來說不易於喜從天降,因此他對於郭子興充滿感激之情,多次將郭子興從危難中就過來,即使郭子興後來三番五次猜忌他,甚至迫害他,逼他自己創業,朱元璋都沒有對郭子興有過怨言。

洪武三年,從和尚變成了大明開國皇帝的朱元璋下旨追封這位恩人為滁陽王,並且下令在滁州為郭子興修建滁陽王廟,永世祭奠。在幾年後,朱元璋回老家鳳陽,路過滁州,想起了這位恩人,他馬上派人祭奠郭子興,並且親手寫下祭文,全篇抒發了對恩人的感激之情:

“在昔群雄並起,民不堪命,王乃奮臂定遠,力拔濠城。朕方從戎,幾於被害,王能活我,致有今日。天下已定,大業既成,再生之恩,沒世不忘,茲道經滁上,塋祠斯在,故遣官致祭。”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朱元璋雖然感激郭子興,但是他並不感激郭子興的後人,以致後來弄出一段匪夷所思的爭奪祭祀郭子興權力的爭端,讓後來的皇帝傷透了腦筋。

朱元璋在投靠郭子興的時候,郭子興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和一個養女。

養女就是後來的馬皇后,長子早早戰死沙場,次子郭天敘和朱元璋不和,後來在和元軍交戰時被殺。

朱元璋在郭天敘死後迅速接受了恩人郭子興的勢力,這讓郭子興三子郭天爵不滿,雙方矛盾從從,最後朱元璋先下手為強,直接介面郭天爵謀反殺了郭天爵。

郭子興還有一個女兒,朱元璋直接將這個女兒納為自己的後宮,封為惠妃,因此朱元璋從郭子興的乾女婿直接變成了真女婿,朱元璋很喜歡這個郭惠妃,二人一共生下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皇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皇第十九子谷王朱橞,皇第十二女永嘉公主、皇第十五女汝陽公主。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郭子興的兒子都死了,這三個兒子都沒有後代,因此郭子興男系這一脈斷絕,只有女兒那一脈有後人,可是在當時女兒的後人不算是他的後人,也就是說郭子興此時沒有後人了,朱元璋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朱元璋特意給這位恩人安排了一幾家人守墓,其中姓宥的家族主要負責守墓祭祀郭子興,作為回報他們被免除賦稅徭役。

按理說朱元璋已經為郭子興後事安排得很妥當了,應該沒有問題了,以後只要按時祭祀,世人就會永遠記住朱元璋感恩不忘的美德了,可是朱元璋不知道他的這個舉動給後來的子孫添了麻煩,引發一場爭端,差一點就讓皇帝下不來臺。

弘治六年,突然有個名叫郭琥的人突然跑到北京要找皇帝討要屬於自己的祖宗。

明孝宗聽說後大吃一驚,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就讓人調查。原來這個郭琥表示自己是郭子興的後人,應該有祭祀祖先的權利,可是現在這個權利被賜給了宥氏家族,他要去皇帝做主給自己這個權利。

明孝宗很納悶,他對自己老祖宗的發家史很熟悉,他知道郭子興只有三個兒子沒有後人,怎麼會冒出一個叫做郭琥的後人?

隨後這個郭琥表示郭子興並不是只有三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四子名叫郭老舍。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這個郭老舍當年年紀小,大明建立時,朱元璋曾經要給這個小舅子官當。不過馬皇后十分了解自己丈夫,為人喜怒無常,她害怕郭老舍會因為朝廷紛爭被捲入政治漩渦,為了讓義父一家不至於被處決,她勸阻郭老舍不要當官。郭老舍聽了姐姐的話沒有當官而是帶著皇帝賞賜回老家了,據說朱元璋

“賜第宅、田地、鈔錠、永復其家。至今,子孫繁衍,是為皇親。”

成為大家族

後來因為意外被抓進黑窯場做工和皇帝姐夫聯絡斷了,當朱元璋修建滁陽王廟時,對於郭老舍去向不知,是死是活不知道,所以就沒有提他。後來朱元璋得知了郭老舍的去向把他救回來但是皇帝聖旨已下讓宥氏守墓,因此作為安慰允許他一年來一次京城敘舊,其實這個敘舊就是來領賞賜的。

因此郭老舍就這樣回家養老了,

郭老舍的兒子名叫郭謙,郭謙的兒子名叫郭昇,郭昇的兒子名叫郭信,郭信的兒子就是郭琥,

所以他實實在在是郭子興的後人,這都是在禮部有存檔的。他們本來年年來京城領賞,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就再也沒來過,因此就中斷了,今天他郭琥來京城就是延續太祖的聖旨,同時希望皇帝將祭祀權利還給自己,這世上哪有作為後代不能祭祀祖先,反而讓外人祭祀祖先的道理。

明孝宗聽了郭琥的申請,頓時頭都大了,他確實不知還有這麼一回事,趕緊讓大臣去查到底說的是不是這樣。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大臣們查了半天資料,對於郭琥說的郭老舍和明太祖的事實在沒有任何記錄,只有一條準確就是在《明宣宗實錄卷十三》裡面:

乙亥,賜孔、顏、孟三氏子孫孔克勳及滁陽王之親郭昇等鈔票,嘉其來朝也。

這裡面確實提到了郭昇,按照郭琥的說法是他的爺爺,並且提到了滁陽王之親,明宣宗實錄是不對外出版的,裡面記載的內容並不為外人所知,也就是說郭琥如果和郭家沒關係,他根本不可能知道郭昇來朝見被記錄下來,所以他應該說的是真的,他確實是郭子興的後人。

既然郭子興有後人,那就沒必要在讓外人祭祀郭子興了,於是明孝宗下令賜給郭琥冠帶,命他

“奉滁陽王祀事”

郭琥終於如願拿到了祭祀郭子興的權利,但是這惹得宥氏家族的不滿,按理說一個姓宥的給外姓掃墓在一般人看來這不是什麼好活,沒了就沒了有什麼不高興的又不是自己的祖宗。

宥氏家族之所以不滿不是因為守墓守上癮,而是給郭子興看墳利益巨大。宥家自從看墓後不再負擔賦稅徭役,而且每年朝廷都要撥給祭祀費,這筆費用十分可觀,怎麼祭祀怎麼花銷全憑宥家說了算,畢竟滁陽王天高皇帝遠也沒有人查,否則郭家怎麼早不爭偏偏這個時候過來爭這個祭祀,這是一隻大肥羊啊!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宥家自然不願意失去這個肥差,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郭琥扳倒奪回祭祀的權利。不過這件事是明孝宗欽定,誰也不敢改,因此他們只能等待時機。

過了十多年後,明孝宗死了,新皇帝上臺。宥家看到了機會,聯合其他和對郭子興墓有關係的人一起表示郭琥不是郭子興的後人,不能享有祭祀郭子興的權利,要求朝廷剝奪交還給宥家。

明武宗看到後指示大臣負責這件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許是如今負責這件事的大臣和當年那個大臣有什麼仇,他一心報復那位大臣,在接手後馬上找出了漏洞。他連忙表示明宣宗實錄確實寫了滁陽王之親郭昇,但是這個親並沒有表示郭昇就是滁陽王郭子興的後人,也就是說郭昇是滁陽王的親屬沒有錯,但是不一定就是他的後代,也有可能是郭子興家族的後人,如果說是之後那就明白無誤了,宣宗皇帝可能是體恤功臣所以召見郭子興的親屬,當年的調查有誤所以才讓孝宗皇帝判斷失誤。因此郭琥是郭昇的後人,但不一定就是郭子興的後人。

明武宗一聽,這個說法雖然沒有肯定郭昇就是郭子興的後人,但是也沒有否定,如果自己直接一擼到底也不好辦,於是他也採取了模稜兩可的辦法,免去郭琥祭祀郭子興的權利,但是保留之前賜予的冠帶,這樣做保住了父親的面子。

郭琥不甘心但是也沒有辦法,堅持伸冤這一伸就是將近二十年,到了嘉靖登基後,他看到郭琥爭祖宗的境地感同身受,畢竟他也是有爹不能認,有心幫助郭琥,可是自己剛剛登基,地位不穩有心無力,最後賜予他以前的俸祿終身作為補償。

對於這樣的結果,郭琥自然不能認同,他還在抗爭,隨著時間流逝他老了,最後這個重擔交給了自己的兒子郭厚。

郭厚經過準備多次上奏伸冤,表示自己是郭子興後人身份要求獲得祭祀郭子興的權利。

這一次由於時間久遠,嘉靖皇帝對於這件事沒有之前的熱情,而且他對郭子興後人這一困擾明朝一百多年的迷案十分不耐煩,畢竟這個郭厚多年一直給自己上書反覆都是這件事,他下令大臣孝宗朝認可郭琥為滁陽王的後人,武宗朝廢除但是給予冠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滁陽王后人怎麼來回變?這個郭厚多年一直上書沒完沒了,這樣不行,你們給我調查清楚。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皇帝命令下去,這幫大臣從皇帝的口氣中感到皇帝很不喜歡這個郭厚,而且他們發現皇帝對於孝宗武宗兩朝很反感,而孝宗可是認可郭老舍是郭子興後人的,於是他們馬上領會,嘉靖皇帝根本就不想認可郭厚。

皇帝不認必須有理由,可是上哪找合適的理由?這幫人不愧是官場老油條,居然找出來一條理由。前面不是說朱元璋在給郭子興修廟時寫了個

滁陽王廟碑,

因為郭老舍失蹤,朱元璋不知道這個小舅子死活,所以不好寫,就沒寫他的名字,只寫了郭子興有三兒一女。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

本來這還好說,偏偏這個

滁陽王廟碑是經過朱元璋旨意寫的,也就是說這是御賜之物,這是朱元璋親自定的,朱元璋說了郭子興只有三個兒子,沒有郭老舍,因此郭子興就有三個兒子,誰說不對都不行。郭老舍絕不是郭子興的兒子,如果承認郭老舍是郭子興的兒子,這是抗旨,是對朱元璋大不孝。而對朱元璋不孝是明朝皇帝絕不敢做的,因此郭厚不是郭子興的後人

他這是大不敬,理應重重懲罰。

郭老舍為滁陽王子無據”

這算是欽定郭子興沒有後人了,

不過好在嘉靖並不想懲罰郭厚,於是稍微處罰一下就將郭厚放了,此後郭厚再也沒有上書爭奪郭子興祭祀權。於是困擾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的郭子興後代問題就此消失,郭子興被欽定沒有後人,不過嘉靖沒有想到幾百年後他的子孫倒黴了。

不過在幾百年後,出現一位歷史考古方面的專家他熱衷於挖掘明朝皇帝陵墓,最開始想要挖朱棣的長陵,後來想挖朱高熾的陵墓,最後定下來挖萬曆的定陵,而萬曆就是嘉靖的孫子,而這位專家後來說過自己的祖先是郭老舍。

只許皇帝認爹不許百姓認祖宗——明朝郭子興後人無奈放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