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某企業高管因病突然去世再次引發全社會對於健康和猝死這個話題的關注,這位高管平時喜歡運動,但是不是運動中發生的猝死亦或是其他原因,坊間傳聞很多,尚未經證實。

一個生命的突然逝去總會讓人們心痛和反思,願逝者安息。

坦率來講,在工作壓力比較大,凡事講速度講效率競爭激烈的當下,人們都會竭盡全力地努力工作,由此產生靜坐工作時間長、飲食不規律不健康、睡眠不足、沒時間運動等等一系列健康行為問題。

但另一方面,人們也會意識到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所以人們也會透過業餘時間參與鍛鍊或者碎片化健身、選擇更健康的飲食、避免抽菸喝酒、保證睡眠等健康行為習慣等等來抵消現代生產生活方式變革所帶來的健康問題。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幾乎沒有人是完完全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那樣很難完全做到,人的行為總是會有健康的行為,不那麼健康的行為,同時人的基因易感性也即遺傳特質也不同。

所以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各種正面負面因素相互作用,最終決定了我們的健康水平。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選擇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避免不良的生活行為。

長期以來,無數的流行病學和生物科學研究證明了這樣幾個重要觀點:

1、運動可以顯著提升心肺耐力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2、更多的運動可以帶來更多的健康收益,也即“more exercise is better”,正是由於運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所以在全球範圍以內,越來越多人樂於參加強度很大或者運動量很大的運動,比如長距離跑步、馬拉松運動等等。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但另一方面,過大的運動量,又有可能造成易感人群發生猝死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最近的確也有研究指出大運動量運動或者大強度運動都有可能造成潛在的心臟適應不良,由此引發的問題包括加速動脈鈣化斑塊的形成,心臟損傷標誌物水平上升(一些物質原本存在於心肌細胞內,正常情況下血液中檢測不到,如果血液中檢測到這類物質,就表明心肌細胞發生了破壞,從而導致這些物質的流出)、房顫等等,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運動量與健康之間存在著倒U型曲線或者“J”型曲線,所謂倒“U”型曲線是指較低的運動量和很高的運動量都不利於健康,只有合理的運動量才會有益健康。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正是基於這樣的擔心,為了更好地向大眾傳遞科學運動的知識,美國心臟協會組織專家重新審查了從中等強度運動到大強度運動對於心血管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在基於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大運動量、大強運動的收益以及風險。

在充分研究基礎之上,美國心臟協會2020年在著名的《迴圈》雜誌(Circulation)釋出了一篇重要宣告《運動導致的心血管事件和長期進行運動訓練的潛在不良適應:更新對於運動風險的客觀看待》。

這篇權威的文獻其實就是要回答大眾疑問,特別是大眾運動愛好者的疑問:

運動的潛在心臟風險究竟有多大,隨著運動量的增加,發生猝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是不是也隨之發生了增加?

本文為你講述這篇文獻的答案究竟是什麼呢?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從運動健康角度而言

美國心臟協會的重要結論

有大量的證據顯示運動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負相關,也即運動量越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越低;

經常鍛鍊人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心肺耐力最好的那部分人群可以減少80%的全因死亡率(所謂全因死亡率是指不考慮疾病原因和種類的所有總的死亡);

運動最為積極的人群從壽命角度而言,每活50年可以延長7-8年壽命;

運動的益處絕不僅僅限於健康人群,診斷為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運動同樣可以減少他們發生危險事件的風險。

研究發現那些積極運動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他們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等危險事件的風險更低,生存率更高;

在運動量等同的情況下,強度更大的運動比中等強度運動的健康益處看起來要更多;

運動越多健康收益越大,健康風險越小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運動有益心血管健康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美國心臟協會對於運動

導致的短期心臟事件重要觀點

在最近10年,參加高強度、大運動量運動的人群正在迅猛增加,這些運動包括半馬/全程馬拉松、鐵人三項、長距離騎行等等,這篇宣告重點討論了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參加這類運動的短期和長期風險。

運動所導致的心臟急性危險事件主要是兩類:猝死和心肌梗塞,運動作為一種應激,會短暫地增加發生猝死和心肌梗塞的風險,這種風險最容易發生在不習慣於運動的人群,而規律鍛鍊人群發生這類危險事件的機率比前者要低;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如果用絕對風險值來衡量,每10萬人一年運動中發生猝死的機率為0。31-2。1。

換句話說,10萬人在整整一年的各種運動中,發生猝死的總體機率是0。31人到2。1人,運動會導致猝死,但運動並不是導致猝死最主要的誘因,運動中發生猝死的機率也很低;

中老年人發生運動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發作,而年輕人發生運動性猝死的原因尚有很大爭議。

最近的研究表明年輕人發生猝死的原因並非傳統觀點認為的肥厚性心肌病,很多猝死的年輕人心臟結構是正常的,所以最新觀點認為結構正常的年輕人發生猝死的情況更多,他們可能更多不是死於心臟結構異常進而引發的功能失調,而是由於致死性的、惡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顫所致,而這種心律失常與心臟結構無關,心律失常的誘發因素則多種多樣;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美國心臟協會對於長期運動

所導致風險的重要觀點

長期運動訓練會導致心臟的重塑,非常有限的證據顯示在少數運動量極大的運動員中,訓練導致了不良的心臟適應,有研究也發現了運動量與房顫之間的“J”型曲線。

大強度大運動量對於心血管潛在的不良影響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中年運動員他們的冠狀動脈斑塊發生率甚至高於缺乏鍛鍊人群,而那些運動量最大的運動員中,動脈斑塊出現率最高,但目前尚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運動員血管中出現的斑塊會導致他們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增加。

研究發現,即便是動脈鈣化斑塊評分相同,經常鍛鍊人群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比缺乏鍛鍊人群要低。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心肌纖維化在高水平運動員中也比較常見,所謂心肌纖維化又稱為心肌鈣化,往往由於反覆加重的心肌缺血缺氧所產生,並導致心肌收縮力的下降,甚至逐步加重發展為心力衰竭。

心肌纖維化程度被認為是長期運動對於心臟影響的重要效應指標,長期運動是否導致冠狀動脈硬化,以及運動員是否更加容易發生心肌纖維化,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目前尚無定論。

不是運動越多,健康風險越大,而恰恰是運動越少,健康風險越大,運動量與健康風險的負相關是明確和肯定的,但“U”型曲線假設其實並沒有被充分論證,也就是說運動量有最低限度,但沒有上限。

運動量與健康之間的“U”型曲線未被充分證實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雖然之前一直有觀點認為運動量與健康之間存在“U”型曲線,也即當運動量過大時,健康風險也會增加,但“U”型曲線並沒有得到充分證明。

事實上,研究發現運動員的平均壽命比普通人長3-6年,從長期運動訓練對於心臟健康影響的前瞻性佇列研究顯示,透過運動提高心肺功能、減少全因死亡率,其實並沒有運動量的上限。

換句話說,要明確一個大眾運動量的上限的具體值,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這是對於健康大眾而言,對於患有疾病的人群,並不能讓他們去完成不顧實際的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運動,這樣的運動對他們顯然是有害的。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為什麼任何人包括跑者

都需要重視心臟檢查

適量運動能夠顯著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儘管其絕對風險很低,但高強度的運動也可能使心原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等惡性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升高,這是偶爾在運動場上或者馬拉松賽場上發生猝死悲劇的主要原因。

所以,對於初始參加運動訓練、準備提升運動等級、參加高危運動或者合併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人群,運動進行前醫學篩查、心血管疾病風險篩查與分層非常重要。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2022年7月出版的《中國迴圈雜誌》第7期發表了《運動相關心血管事件風險的評估與監測中國專家共識》,這是在大眾健身和跑步熱潮蓬勃興起的當下,我國運動生理學、運動康復、心血管內科學、急診醫學、微電子/網路科學、臨床流行病學及大資料分析等領域專家集體研究編寫的我國首個關於運動相關心血管事件的一致意見,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指導價值。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1、什麼是高風險狀態人群

低風險狀態是指運動者與同齡、同性別的健康人群具有相同運動相關心血管事件風險的狀態,絕大部分運動愛好者都屬於低風險狀態人群。

而所謂高風險狀態是指由於合併有高齡、明確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腎臟疾病等多種危險因素或將參與極具風險挑戰的運動(如極限登山、馬拉松、鐵人三項等),導致運動者發生運動相關心血管事件的絕對風險顯著高於同齡、同性別的健康人群的狀態,但有少數運動愛好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血管疾病,也不知道定期檢查心臟檢查,從而在某些情況下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下表就是運動相關心血管風險因素,包括以下11項,其中核心變數4 項、非核心變數7 項,見下表,不存在核心變數且至多存在1 項非核心變數即為低風險狀態;存在有至少1項核心變數或2 項以上非核心變數即為高風險狀態。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上表提示超過50歲的男性跑者或者有遺傳性心臟病家族史的跑者,在進行劇烈運動前比如參加馬拉松運動之前,就應當進行必要的健康體檢,而即便身體健康,年齡也不大,你只要參加或者準備參加高危極限運動,比如馬拉松,你其實就已經成為高風險人群。

因為核心變數只要符合一項就是高風險人群,而“參加或準備參加高危極限運動”就是核心變數。

如今的跑馬者,多數都在四五十歲,根據《運動相關心血管事件風險的評估與監測中國專家共識》,只要是跑馬者,其實就屬於高風險人群,因為你參與的馬拉松是極限運動。

儘管很多跑者都認為自己非常健康,心臟也很健康,從不認為自己是高風險人群,但從科學和心臟健康角度來說,你其實就是高風險人群,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跑馬不是趕時髦,無準備無檢查不跑馬,循序漸進地跑步適合所有人,跑步時全民健身運動,但跑馬不推薦也沒有必要作為全民健身運動,即便跑馬前準備充分也應該慎重參加,這些觀點應當成為跑者共識。

2、哪些專案可以用作心臟檢查

運動相關心血管風險評估是指在參與運動的人群中或運動過程中,為了篩查已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避免發生運動相關的心血管事件,所進行的主要針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

評估心臟功能的四個維度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運動人群心血管風險評估主要從心臟結構、冠狀動脈供血、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四個方面進行。各檢查手段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效力見表2。

安靜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適合判斷心律失常,而心肺運動試驗主要判斷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超聲心動圖則可以較好評估心臟結構與心臟功能,不同測試方法各有其測試優勢也有其劣勢,要根據實際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而不是一股腦什麼方法都用,既費錢也毫無必要。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評估心臟結構除了瞭解心臟腔室大小、瓣膜開閉狀況,更為重要的是篩查肥厚型心肌病。

幾項大型病例系列研究評估了35 歲以下運動員的突發SCD,大多數病例都有結構性心臟病,最常見的是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及高危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是最常提及的年輕人發生SCD 的原因。

評估心臟結構主要手段包括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冠狀動脈CT 血管造影和心臟磁共振成像(CMR),以及有創性的冠狀動脈造影。

具體選擇何種檢查,應由心血管專科醫生根據情況而定。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心臟冠狀動脈系統的風險評估在>40 歲的運動人群中尤為重要。

在40 歲以上劇烈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即刻出現心跳驟停或SCD 的人群中,最常見的病理發現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冠心病發病率和患病率均很高,有大量已確診冠心病的人群有運動需求和運動習慣,對這部分人群,進行良好的運動前和運動期間風險評估尤為重要。

評估心肌缺血的檢查方法包括運動平板試驗、心肺運動試驗(CPET)、負荷超聲心動圖、負荷心肌灌注顯像(rMPI)、冠狀動脈CT 血管造影和冠狀動脈造影。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近期有研究對運動員出現運動相關的SCD 者進行屍檢,屍檢結果顯示這部分人群的心臟結構異常並不佔主要原因,而且僅60% 的猝死發生在劇烈運動中,提出突發心律失常綜合徵是運動員SCD 的主要原因。

因此,有關心律失常的評估尤為重要。篩查惡性心律失常的手段包括靜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CPET。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3、根據高低風險確定心臟檢查方法

前文已經介紹了心臟檢查的諸多方法,選擇何種方法是醫生的專業工作,那是不是就表明大眾不需要判斷自己應該做什麼檢查了呢?

其實也不是,你可以透過下表大體瞭解在定期體檢中,你需要做哪些或者增加哪些檢查,這對於保證自己安全運動也是需要的。

低風險人群,無需特殊評估,如果計劃參加馬拉松,自我評估意願強烈,可進行初級評估。

對於高風險人群,直接進入初級評估,初級評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也即透過心電圖判斷是否有潛在的心律失常,透過超聲心動圖檢查心臟結構和功能。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而對於經初級評估陽性者以及所有高風險人群,建議進入中級評估,中級評估最主要方法是CPET 檢查,也即心肺運動試驗。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如果跑者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胸痛、胸悶憋氣、頭暈或暈厥、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心悸、間歇性跛行、心臟雜音和難以解釋的乏力,建議立即停止運動,坐下休息。血壓波動、心率增快、呼吸困難、心絞痛等情況,均可以在休息後得到緩解。在下一次運動訓練時,針對上次情況,酌情調整運動方案。如果休息後,仍然不能緩解,則需要醫學諮詢。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4、跑者如何選擇合適的心臟檢查方法

根據本文第三小節,絕大部分跑者都屬於低風險人群,參與跑步運動肯定都是安全的,但為了確保參與馬拉松運動的安全性,早期瞭解心臟是否有心律失常和心肺肥大等潛在隱患,建議跑者可以做安靜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

即便跑者很少專門為了確保心臟健康而刻意到醫院檢查心臟,安靜心電圖也是體檢必測專案,大部分民眾還是有每年或者每兩年一次體檢的習慣,所以安靜心電圖比較容易獲取。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但安靜心電圖檢查有個問題,也即當你在醫院做體檢的時候,你的心電圖往往是正常的,而存在日常生活中偶發甚至頻發的心律失常,往往到醫院檢查不出來,也就是說怎麼在你感覺到心臟不舒服的那個短暫時刻你可以馬上監測到心電圖呢?怎麼解決這個場景問題呢?

現在可穿戴技術提供瞭解決方案,比如已經有多款智慧手錶具備心電監測功能,也就是說當你感覺到心慌、心臟不舒服的時候,你就馬上搭在手錶上的感應電極按鈕處,其手錶背面有個電極,側面有個電極,兩個電極就形成了一個迴路也即專業上稱為一導,並且這個從左手到右手的電訊號迴路經過了心臟,這樣你就可以在感覺到心臟不舒服的那個時刻立馬採集心電圖並且上傳,供醫生分析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心臟心律活動,所以說現在的可穿戴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心電日常隨時測量,隨時捕捉異常心電訊號的場景問題。

有人問手錶測量心電訊號準確嗎?

可以監測心電訊號的手錶往往都獲得了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許可,所以是完全可信的,甚至可以說,可穿戴技術已經成為醫生評估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否發生了心律失常情況的重要工具,解決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異常心電訊號但捕捉不到,到醫院檢查心電圖可能又是正常的痛點。

可穿戴技術已經實現了心電日常採集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而至於超聲心動圖,往往並不屬於常規健康體檢內容,跑者需要到醫院專門檢查或者在體檢中增加超聲心動圖這個專案,判斷心臟是否有增大或者心臟功能情況,超聲心動圖是首選。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而對於一些跑者可能聽說過的心肺運動負荷試驗,低風險跑者可以不做,而高風險跑者,比如超過50歲跑者建議如果計劃參加馬拉松這樣的劇烈運動,建議可以每年做一次。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強調運動相關心血管事件風險的評估與監測不是要誇大運動的風險,正如專家共識中解釋的那樣,運動是心血管疾病預防、治療、康復非常重要的策略和措施,適量的運動能夠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但當年齡偏大、有基礎性疾病、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運動專案、在不合適的時間點運動或者進行了較高強度、較長時間運動時,還是有一定的發生風險,且一旦發生往往會造成悲劇,產生很多負面社會影響並且影響人群參與運動的熱情。

任何時候,安全運動都是大眾健身的前提,脫離了安全、健康談耐力提升,PB都是不對的。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總結

日常跑步、馬拉松比賽中偶爾發生的猝死或者心臟意外事件儘管發生機率很低,但總會引發巨大的社會關注,並且正反兩方都很難說服對方,爭議巨大。

對於絕大多數大眾而言,長期系統的運動訓練所帶來的益處仍然明顯大於其風險。

爭議:高強度運動會增加猝死風險嗎?

事實上,我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大眾普遍存在的缺乏運動問題,但由於個體差異巨大,時刻關注個人心臟健康,循序漸進地科學運動,運動中出現明顯不適要立即停止並且到醫院檢查,有條件每年進行一次運動平板或者心臟彩超測試是基本確保安全運動的建議。

這句話或許對你有幫助:“高強度會短暫增加所有人心臟風險,但規律高強度運動本身又形成了對於心臟的保護”。

# 話題討論

你如何看待運動與心臟健康

猝死風險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