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司機的日子(二十四)親如一家的包乘組

火車司機的日子(二十四)親如一家的包乘組

七八十年代,鐵路蒸汽機車實行的是包乘制,一臺機車三個機班,每班一個司機、一個副司機、一個司爐,九人組成一個班組,司機長相當於班組長,既要操心本班的安全生產、機車質量,還要負責本車組的大事小情,確保人員心情舒暢。

三班輪流值乘,你來我往,一年四季迴圈不息,除了交接班時短暫地交流,只有到機車洗爐或檢修時,一個班組的人員才能相聚在一起。每當這個時候,司機長就會找個飯館,讓大家聚一聚,交流交流感情和工作上的一些事。

由於乘務員的工作性質,一個機班的師徒跑車、吃住都在一起,比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還長。所以,大家關係融洽,師徒如父子,夥伴如兄弟,一個車組的就是一個大家庭,工作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照顧,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記得我包車時,和我搭班的司機家裡住房因連綿陰雨倒塌,他想請假翻修房子,卻正趕上車間人員緊張難以開口,他妻子急得一時不知該怎麼辦。車組的同事們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不久,趕上機車洗爐待備,在司機長帶領下,大家拿上修房工具,一起來到這位司機家,爭先恐後地投入備料、和灰、搬磚、砌牆的緊張施工,不到半天時間,倒塌的房屋就被修好了。

一個機班司機、副司機、司爐三人,被圈在狹小的駕駛室裡,猶如被綁上了同一輛“戰車”,不管年齡有多大差異,性格有多麼不同,但相互之間只有充分信任、密切配合,才能安全正點地完成一趟運輸任務。

那時候司機室還沒有監控,跑車期間是走是停,是快是慢,一切都以排程命令和訊號為準,遇到特殊情況必須機班人員自己判斷處理,司機如家長,又是主心骨。所以,儘管時間長了,除了例行的呼喚應答也沒多少話可說,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盡力幹好自己的活。

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孑然一身,不比一個流浪漢強多少,沒有固定住所,沒有固定的吃飯點,唯一的區別是我有一份蒸汽機車乘務員的職業。與我搭班跑車的師傅,他們對我都照顧有加。

那時候年輕,對什麼都不在乎。剛開始跑車時,我要麼不帶飯,要麼就買兩個燒餅,買一包榨菜湊合,師傅們看我如此簡樸,就經常將他們帶的飯菜分給我吃,時間長了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起來。

另外,我從小身體素質不好,瘦小孱弱,每每燒火時汗流浹背,看起來不僅費勁,而且一副很狼狽的樣子。其實,我自己感覺到沒有什麼,我從小就愛出汗,但師傅們對我還是關愛有加,不僅常常幫我焚火減輕我的勞累,還經常在公寓給我創造條件,讓我讀書學習。有個姓王的司機和我搭班期間,多次對我說,你的身體條件就不是幹這個的料,你得想辦法轉崗或者找別的出路。儘管他的關懷讓我感動,但我那時候想,哪有那麼容易就能轉崗呢?

蒸汽機車乘務員一生都幾乎被固定在兩條鋼軌上,儘管常年跑車在外,但基本上都被固定在一條不超過200公里的線路上,加之工作性質,使得他們基本不和社會上的人有更多的接觸。除了家人,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一個機班、一個車組的同事。這種由工作形成的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即使在以後的歲月裡,也不會有絲毫的變化。

火車司機的日子(二十四)親如一家的包乘組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