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三斤:數字賦能農業,聯農帶農共富裕

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這些帶著現代科技感的詞彙,如何與農產品聯結在一起?在第六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專案創意大賽福建選拔賽上,來三斤獲得平臺服務組第一名併成功晉級全國總決賽,給出了一份答案。

作為國內領先的基於大資料與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特產供應鏈平臺,來三斤透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核心技術,創立了線上智慧供貨與線下集散中心一體化的農特產供應鏈模式,幫助解決農村農產品銷售通路難題,助力農戶創收增收。

  數字賦能農業 串起農田與餐桌

近年來,一方面,農產品滯銷事件屢屢見諸報端;而另一方面,卻是消費者苦於如何找到更純粹更正宗的農產品。關注到這一需求,2016年10月,武漢大學博士陳坤祥本著“為農業農村農民做點事”的樸實情懷,創辦了來三斤農特產供應鏈平臺,致力於解決農特產上行難題與城市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幫助城市消費者尋找到優質、健康的農產品,幫助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提高收入。

來三斤:數字賦能農業,聯農帶農共富裕

據瞭解,在發展初期,來三斤定位於“連線農村與城市,傳遞安全與健康”。在此定位下,來三斤嚴選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產品,採用典型的S2B2C社交電商的商業模式,銷售給終端消費者。隨著對三農領域的深入耕耘,陳坤祥悟出了一個道理:純粹的電商平臺是行不通的,賣貨只是電商助農的一個方面,但是如何幫助更多的人成功才是電商平臺的核心。深入三農領域做服務,幫助客戶改變成果,平臺才能成功。來三斤決定轉型升級。經過深入考察,陳坤祥發現,建立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鏈對於農產品生產現代化、農產品流通規模化和高效化、農產品銷售標準化提高等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重大意義。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可以實現農民與市場的無縫對接,從以生產為導向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最佳化農產品生產結構。

從2019年起,來三斤運用自身積累的經驗,為全國其他農產品社交電商提供平臺搭建、供應鏈及帶貨、運營的整體解決方案,扮演起“農產品電商的服務商”角色。

來三斤搭建起了一套具有創新性、獨特性的商業模式。目前,來三斤已形成社交電商·來三斤、直播電商·播三斤、禮品電商·三斤有禮等平臺。團隊持續深耕技術賦能,與武漢大學等多所985知名大學建立科研成果轉化合作關係,擁有領先的大資料探勘、演算法等技術,以及成熟的IT技術與雲供應鏈體系。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擁有70多項國家軟體著作權與發明專利,形成了可複製的技術與供應鏈體系,目前已在福建、浙江、湖北、江西、甘肅、寧夏等地成功落地。

來三斤:數字賦能農業,聯農帶農共富裕

  撬動發展槓桿 聯農帶農共富裕

歷時6年發展,來三斤已與國內300多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合作,精選農特產1000多款。來三斤供應鏈既供給自營平臺銷售,也向其他上下游企業或客戶輸出供應鏈。

來三斤:數字賦能農業,聯農帶農共富裕

來三斤先後獲得中國涉農電商60強企業、全國十大最具創新力企業、國家AAA級信用企業、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企業、廈門市雙百領軍人才企業。其專案模式受市場認可,已獲得著名投資人蔡文勝隆領海西基金以及廣州萊檬集團等多輪投資,同時深受各地政府認可。

在發展過程中,來三斤堅持,不能單純做考慮自身發展的農產品電商平臺,而是希望最終能夠發展成為國家鄉村振興的抓手平臺,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農業發展過程中擔任重要角色。

來自漳州雲霄的全職媽媽吳女士是來三斤的首批城市合夥人。此前,她透過微信朋友圈出售自制枇杷膏和家鄉的枇杷鮮果。然而農業創業之路不易,銷售、打包、發貨等各個流程經常需要忙到半夜,並且物流過程中常常出現問題。來三斤找到吳女士,邀請其成為來三斤平臺供應商。吳女士發現,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產品物流和包裝成本,來三斤平臺採用的產地直髮形式,減少中間環節,保持了水果的鮮度,也增加了購買人群。“當初靠在外打工,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想在家門口創業一個人又忙不過來,多虧來三斤的鼎力相助,我才有幸圓了創業夢。”吳女士樂滋滋地說。

聯農帶農,服務振興。據悉,來三斤聯合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累計帶動農民就業人數高達5600餘人,培訓3200多個新農人投身於農業領域,帶動地方產業振興,鄉村振興。

據悉,來三斤計劃在2023年拓展10個城市集散中心,深度佈局東北供應鏈,強化大資料探勘與算力;在2024年拓展15個城市集散中心,深度佈局西南供應鏈,提高機器人應用與智慧化水平;在2025年拓展20個城市集散中心,完成全國供應鏈整體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