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們該拿什麼“拯救”孩子的學習

把孩子教育好,把他們的成績提高上來,對於我們這些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家長來講,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很多孩子成績不好,根本原因是孩子厭學,基本表現是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差,有的孩子與其溝通都成了問題。

然而,導致孩子變成這樣,也有我們家長的責任,長期的寵溺和縱容讓孩子過度依賴電子產品,玩遊戲、看遊戲類影片等。

那麼,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我們該怎麼應對呢?

作為家長,我們該拿什麼“拯救”孩子的學習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一、自控能力差,從不主動參與學習。

這類情況多表現在幼兒園升小學的學生身上,由於從一個提倡玩耍的環境中剛剛畢業出來,很多孩子並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幼兒園回家時的狀態,要麼看動畫片、遊戲類影片,要麼就直接上手打遊戲。這個習慣的形成和家長的縱容有關,在他們心裡,孩子還小,只要他不哭不鬧,隨便他做什麼,以至於孩子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

解決辦法:

1、身體力行的引導。

時間充裕的家長,可抽時間引導孩子學習,讓他在你的帶領下形成一種好的習慣。習慣形成之後,以物質獎勵或者幫助孩子滿足願望等方式激勵孩子,激發他奮鬥的慾望。一旦孩子在學習上找到樂趣,他會主動參與學習。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引導孩子學習的同時,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孩子溝通,語氣不能過於激烈,不然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

2、懲罰式教育。

俗話說“油鹽出好菜棍棒出好人”,這裡不是鼓勵家長有棍棒等方式教育孩子,而是在適當的時候使用懲罰讓孩子意識到不學習就要被用非正常手段對付,在孩子心中樹立威嚴的形象。一旦孩子不積極學習,家長可以用語言恐嚇的方式刺激孩子學習。這種情況下還會產生一種效果,孩子如果不願意學習,其他家庭成員提及你的時候,孩子會不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學習,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3、激勵式教育。

這種教育的根本在於,給孩子的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告訴他,只有你好好學習、努力學習,有一天你也會取得這樣的成就。

這種教育的可操作性強,很多家長都可以做到。帶孩子到愛國主義宣傳基地參觀,和他們講解英雄事蹟,英雄是怎麼成就起來的;帶著孩子到科學館參觀,讓他們意識到科學和學習的聯絡;帶孩子參加知識性有獎比賽,在參賽過程中和孩子講解贏得比賽須具備的技能,讓孩子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帶孩子參加科學實驗,講解實驗原理,讓孩子瞭解知識的重要性等等。

所有的方式根本目的在於,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學習知識的重要性,給孩子的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讓他們知道,知識是透過學習獲得的。

二、孩子理解能力差,講解過的題重複多次仍不理解。

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成績不好看作是“遺傳”,假如家長兒時成績也不好,他們認為是孩子真正遺傳了自己,把它看成一種正常且理所當然的事情;假如家長兒時成績很好孩子的成績卻很差,他們則認為孩子沒有遺傳他的學習能力,把這歸咎於孩子的能力不行。其實不然,每個孩子最初對學習的天賦基本都是一樣的,很多孩子因為有好的生活習慣或者家庭氛圍,會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的理解能力,仍然和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圍有著莫大的關係。

解決辦法:

1、使用輔助性教具。

市場上的教輔工具很多,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選擇合適的教輔工具對孩子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教輔工具的選擇其實並不是選擇價格貴的,而是選擇適合孩子學習階段的,且孩子感興趣的。

作為家長,我們該拿什麼“拯救”孩子的學習

教輔工具

2、家長不厭其煩地輔導。

網上看到很多例子,有的家長為了輔導自己的孩子做作業,被孩子氣得發病住院。實際上,這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孩子更加的厭學。

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要儘自己最大的耐性給孩子講解問題。有心的家長

把課本上乏味的知識透過其他方式表達出來,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記住。同時多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讓孩子思考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有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這就越發激發他們的興趣,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一來,孩子理解能力上來了,學習也就跟著上去了。

俗話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才能煉成的。每個孩子的天賦不盡相同,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後天的努力。老話講勤能補拙,只要家長和學校不遺餘力地教導,孩子有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才能上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