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體針對誰,也不阻止購買,簡單聊一聊中國特供車

沐猴而冠:

意思是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在我認為,就是缺少了足夠的內在價值,而以外在表象獲得認可。

中國特供車型:海外車企專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的車型,具備地域唯一性。

今天我們不針對某一個具體品牌,也不阻攔大家購買,就簡單說一下中國特供車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不具體針對誰,也不阻止購買,簡單聊一聊中國特供車

時間追溯到2001年,一汽-大眾自主研發的寶來正式在國內上市,也拉開了中國特供車型的大幕。而其上市的背景很簡單,彼時大眾旗下的全球車型在國內價格高昂,為了贏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一臺相對物美價廉的汽車更適合當時的市場需求。第一代大眾寶來有“駕駛者之車”的美譽,因為保持了大眾優秀的底盤工藝和動力水平,如今年過四十的車評大V們,在當年誰沒有、或者不想擁有一臺大眾寶來呢?

寶來的成功,讓大眾又推出了上海-大眾朗逸,再然後,各大車企也紛紛效仿,要麼推出獨立的中國特供車型,如本田冠道、賓士GLB等,或者是在國際車型上增加一款中國款,如寶馬320、雷克薩斯ES200等等。如果說早期的中國特供車型,是透過一些當時人們無法理解方式降低了准入門檻,那麼現在的中國特供車型,大家會發現一個基本共性:降低車輛的機械效能。

不具體針對誰,也不阻止購買,簡單聊一聊中國特供車

消費者感性需求的產物:

在國際級大企業雲集的汽車行業,其實很難實現消費者主導市場,雖然很多車型是順應消費者需求而生,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還是車企牽著消費者的鼻子走,因為汽車行業的技術門檻、資金門檻、人才門檻是普通人無法觸及的,所以造就了車企和消費者之間的地位順差,這也就導致我們能買到的,都是車企想要給我們的。

而中國特供車型所謂的量身打造,是需要打上引號的,因為這類車更多是消費者感性需求的產物,而非理性消費的結果。什麼是感性消費,就是將需求集中在品牌、外觀、配置、做工等淺表的產品賣點上,而不是注重汽車的核心價值——機械價值。這裡不具體點名,但是依靠品牌、汽車文化、配置空間等賣點在國內走紅的車型,兩個巴掌是數不過來的。

不具體針對誰,也不阻止購買,簡單聊一聊中國特供車

所以四個字就可以總結大部分中國特供車型:沐猴而冠。

還可以用四個字總結中國大部分特供車型的消費行為:買櫝還珠。

這裡需要注意是大部分中國特供車,因為小部分特供車依靠低價格,滿足了消費者最基本的用車需求,還能夠得到來自海外車企成熟的質量管控,嚴格來說還在可以理解和包容的範圍之內。但是如果價格遠遠超越了價值本身,那麼質量管控的優勢則會蕩然無存,最終淪為品牌消費的炮灰。

不具體針對誰,也不阻止購買,簡單聊一聊中國特供車

汽車的核心是機械:

德系、韓系、日系、美系、法系等海外車企,能夠在世界屹立不倒的關鍵,是它們積累了足夠深厚的技術沉澱,提高了新車企入局門檻,也加厚了品牌上升的壁壘。事實上除了中國這樣人口過十億、經濟迅速增長、具備政策護航的大國之外,其他歐美國家已經很難有新汽車品牌誕生和發展的空間,即便有,也是如帕加尼、科尼塞克這樣的頂級手工作坊。

不具體針對誰,也不阻止購買,簡單聊一聊中國特供車

原因是汽車的核心是機械,而不是網際網路思維或者人工智慧。

未來的汽車一定是智慧化的,但依舊建立在動力、底盤、轉向、結構、材料技等硬體基礎之上,不能超脫也無法超脫,如同頂級的食材無法離開大地湖海,頂級的IT技術無法離開電腦硬體配置一樣。而在國內的部分消費者眼中,將好汽車簡單

歸納為品牌,而忽略了技術分級,這是催生中國特供車型的本源力量。

自主車企在整體技術層面能否叫板海外車企?答案是否,大眾能夠生產布加迪、本田可以生產NSX、豐田能夠生產LFA、福特能夠生產GT、通用也有科爾維特……這些頂級汽車的背後,是自主車企想生產卻無法觸及到的技術領域。但是在10-20萬級別的車型之內,海外車企更多依靠的是品牌取勝而非領先技術,如果是BBA等豪華汽車,這個價格區間還要上調10-15萬元。

不具體針對誰,也不阻止購買,簡單聊一聊中國特供車

特供車型的背後是品牌溢價:

因為品牌價值的不同,不同車企都有不同的品牌溢價,但是在國內銷售的合資、豪華汽車的品牌溢價,已經超過了海外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有人將進口汽車的高昂價格歸納到了稅收、運輸、倉儲等成本,但事實上大部分進口車型的報關價,就已經超過了部分國家地區的市場銷售價,因為車企明白,在中國市場可以大膽提高品牌溢價,因為我們缺少強力的汽車品牌、深厚的汽車文化、以及對汽車的商品化理性認知,所以願意為品牌和形象買單。

高品牌溢價已經是合資汽車的重要特徵,花三四十萬去購買海外市場沒有的2。0L自吸轎車、2。0T低功率汽車、1。5T中大型轎車……這些正在發生的事實,也讓我們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