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最近幾周,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與工會代表就其管理風格和電氣化戰略發生了衝突。原因是,迪斯此前在監事會會議上警告稱,如果電氣化程序不順利,可能會裁員3萬。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但是,迪斯在這場與工會的“博鬥”中,地位卻越發穩固,還有可能恢復大眾汽車CEO的職務。這就不能不感謝特斯拉這條“鯰魚”了。隨著特斯拉“攻入”狼堡,大眾和特斯拉的“相愛相殺”,愈見激烈。同時,大眾集團也終於清醒,原來威脅已經到“家門口”了。

10月份,迪斯博士特意邀請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透過影片電話向約200名大眾汽車高管發表講話。而迪斯博士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透過此舉來激勵大眾汽車高層,以加快公司向電動化方向轉型。效果看來相當震撼。

但是,背後迪斯博士和大眾集團的“特斯拉追趕計劃”卻決不手軟。今年3月中旬的POWERDAY和2021年報釋出會上,迪斯博士已經表明開始對特斯拉絕地反擊,反擊的武器,就是SSP平臺。而時間到了7月13日,在“2030NEWAUTO戰略”釋出會上,迪斯再次明確了下一代電動平臺SSP。

之前我說過,這個將在2035年以後成為大眾集團唯一平臺的全新SSP純電動平臺(ScalableSystemPlatform,可擴充套件系統平臺),會取代現有的MEB、PPE電動平臺,並實現兩大純電平臺的統一。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迪斯稱SSP平臺“全數字且高度可擴充套件”,並且“平臺差異化不再適用”。而透過平臺的統一,大眾將實現降低成本及技術通關的目標。除此之外,大眾還將在2030年推出通用電芯計劃,到2030年約80%的電動汽車會使用通用電芯設計。

大眾汽車集團還在“2030NEWAUTO戰略”中指出,2026年集團將開始在SSP平臺上生產純電動汽車,進一步擴大電動車市場份額。國內,大眾安徽(也就是江淮汽車)將成為SSP平臺的本土生產基地,並將在電池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個重要的資訊是,為了提高和加速其機電一體化平臺能力,大眾將投資約8億歐元在沃爾夫斯堡新建一個研發中心,以設計SSP平臺及其模組的核心。顯然,大眾在純電專用平臺的開發上,目前沒能達到高度模組化程度。MEB平臺的過渡性,讓我們看到一個在智慧網聯時代倉促上陣和“摸著石頭過河”的大眾。

SSP統一MEB和PPE

實際上,SSP統一現有的MEB、PPE平臺,成本考慮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看起來,MEB平臺的車型剛剛投產之際,大眾又引入SSP平臺,從外界的反應來看,認為大眾要放棄MEB和PPE平臺,因為平臺很大程度上基於MEB和PPE體系結構。但這至少說明,MEB和PPE高低搭配的兩個平臺潛力有限。而且,各種平臺多了,硬體和軟體的成本也太高。就像蘋果手機有很多型號嗎?沒有。

當然,大眾不會這麼說。大眾品牌CEO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RalfBrandstätter)也否認拋棄MEB平臺。他只是對媒體說,“如今的SSP平臺,並非‘否定MEB後重新打造的平臺’,而是在MEB平臺和PPE平臺各自的優點上,將二者進行合併及最佳化,從而出現的全新平臺,可以把它理解為MEB平臺的第二形態。”

業內有人說,SSP平臺最大的亮點在於“電氣化”讓位“電子化”。這話沒錯,SSP平臺將以汽車電子、軟體和計算機系統作為核心。不過,SSP究竟是架構還是平臺,目前沒有答案。有外媒認為,從平臺的命名可看出是基於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大眾鐵了心搞SSP平臺,無疑是因為市值超10000億美元的特斯拉威脅大增。像BBA這樣磨磨唧唧“油改電”的做法,根本沒戲。只能用純電平臺來鬥爭,還得是智慧化程度更高的純電平臺。而目前MEB遠未達到能抗衡特斯拉的高度。

我們知道,曾經制約純電動車發展的障礙主要有三個:電池能量密度、電池成本以及充電設施。而隨著這三個問題不斷被解決,下面智慧網聯才是競爭焦點。這方面,雖然大眾基於MEB平臺打造了vw。OS以及E3電子電氣架構,但與智慧網聯相關的深層次問題,比如高等級無人駕駛、V2X、智慧座艙等,還有待解決。

因此,打造一個徹底的基於智慧網聯的全新平臺,刻不容緩。當然,首先得打造一個類似豐田的e-TNGA架構,就像馮思翰博士對媒體所說,“大眾集團的最優解是盡最大可能的提升平臺的規模效益,如果全集團各個品牌都使用同一個平臺,那未來電動車的研發製造成本將進一步下滑,大眾集團龐大的規模才能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怎樣“四合一”?

目前大眾集團共有四個純電動平臺:MLBevo、J1、MEB和PPE。目前基於MEB平臺已經打造出了ID。3、ID。4和ID。6系列產品,按照目前大眾的計劃,基於MEB平臺到2022年底將有27款EV,像CupraBorn,SkodaEnyaq和AudiQ4e-tron等。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而根據PPE平臺,大眾未來將打造純電動e-Macan和奧迪Q5e-tron等產品。除此之外,保時捷為Taycan開發的高效能純電平臺J1平臺將繼續保留。像此前亮相的奧迪e-tronGT車型就出自該平臺。而MLBevo是個“油改電”的高階平臺,賓利添越也出自這個平臺,應該會被並掉。

後發的SSP平臺的可擴充套件性無疑將是最高的,這是大眾“絕地反擊”特斯拉的根本所在。根據迪斯博士在3月釋出會的介紹,SSP平臺可支援從單電動機到輪轂電機的佈局,可以實現前輪驅動、後輪驅動或四輪驅動。

不過,從SSP平臺的首發三款車型來看,均沒涉及智慧化達到何種程度。其中,3月初大眾汽車確認將在2025~2030年研發一款全新高科技電動旗艦車型,這款類似於大眾Arteon轎車風格的旗艦轎車,命名為Trinity,基於SSP平臺打造,採用全新生產工藝並擁有L2級自動駕駛能力,未來還能夠升級到L4級。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而奧迪的Artemis專案量產車型將於2024年面市,根據外媒猜測,很有可能是純電A4。也有傳言稱,Artemis專案的旗艦產品是一款新的頂級EV豪華轎車(可能為A9e-tron,2025年量產交付),在當前的A8之上,並與新的賓士EQS等車型競爭。

此外,Artemis專案還會與Trinity技術共享,共用代號“Apollon”,從中誕生一款純電奧迪車型。實際上,SSP也在帶動奧迪的轉型。

比如,奧迪今年3月宣佈停止研發新的內燃引擎,專注於電動技術,並在2035年成為純電動品牌。另外,A4和A6在2030年前將成為純電車型。時間到了6月,奧迪又宣佈,將在2026年底前停止生產新的內燃機車型,專注於純電動汽車,2033年將停止銷售燃油車,加快了電動化腳步。

而關於Trinity的玄機,外媒專業人士表示它不是一個隨機選擇的名稱,而是意味著汽車具有三個目標。大眾汽車自己也揭示了,它們是新的架構、自動駕駛和全新的生產方法。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不過,大眾汽車的Trinity專案還是引起了很多困惑。大眾汽車CEO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RalfBrandstätter)曾表示,Trinity是“Softwaredreamcar(軟體夢之車)”,介於大眾ID。3和公司計劃中的Aero-B之間,起售價約為35,000歐元,僅比茨維考(Zwickau)生產的ID。3貴一點。如果按照這個定位,怎麼都算不上旗艦啊?

軟體控制權的重要性

那麼,SSP平臺什麼時候能夠啟用,開始反擊呢?

當時,在大眾集團年度財報釋出會提問環節,被問及SSP時,赫伯特·迪斯博士表示:“SSP平臺將在未來取代現有平臺。平臺將從2024/2025的Artemis開始。我們將以MEB平臺為基礎,透過降低電池的成本和標準化,並與提供更多算力的新電子架構緊密結合。2035年以後,SSP將成為唯一的架構。”

同樣,大眾中國CEO馮思翰面對媒體也曾說過,“MEB比所有競爭對手的純電動平臺都要優秀,隨著ID。系列車型的交付,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頹勢(新能源)將會被一掃而空。”不過,看上去對MEB平臺信心十足,但並不能打消外界對還是“PPT狀態”的SSP平臺能替代MEB平臺的疑慮。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在7月的“2030NEWAUTO戰略”釋出會上,迪斯給出的資訊依舊是,對於SSP的推進,大眾計劃首先從其高階品牌保時捷的Artemis專案引入,然後再透過Apollon和Trinity兩個專案分別推進到奧迪和大眾品牌。

有個問題在於,如果大眾全部換新SSP平臺,那麼,大眾集團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擁有的5座和將擁有的3座MEB工廠怎麼辦呢?

這其中,包括中國安亭工廠、佛山工廠、德國德累斯頓工廠、茨維考工廠以及捷克的斯柯達工廠,以及外媒透露的3家新的MEB工廠,分別為德國的Emden和Hanover工廠以及美國的Chattanooga,如何匹配將來的SSP平臺呢?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判斷,SSP和MEB的通用程度不低,可以透過改造進行升級?不然大眾的成本會非常高。這對於近幾年在狂砍成本的大眾集團來說,是不可忍受的。而且,我感覺3月份SSP推出的時機這麼倉促,畢竟基於MEB的ID。3、ID。4和ID。6才剛出來哦。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迪斯在當時的釋出會上表示:“大眾汽車的平臺是大眾汽車成功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正在將平臺方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而透過提供強大的統一平臺,“我們的品牌可以發揮其全部潛力和協同作用。我們的MEB平臺可作為概念證明,它已將移動性納入了我們的核心業務。”

按照這種說法,未來,SSP平臺上的新車將採用硬體預埋的形式。使用者可能只需要選擇電池大小,車身顏色和輪胎規格,而其他功能和相關服務則可以透過線上訂購/訂閱來開通,服務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暫時的。像類似於特斯拉的開通座椅加熱功能等定製服務,也會從軟體端開啟。

“未來的車型配置將不再以硬體作為選擇項,任何一款車型都將具備幾乎所有的功能(包括預埋的硬體),使用者只需要選擇在什麼時候使用所需的功能。”大眾汽車CEO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還表示,這就是大眾的未來,也是汽車的未來。

其實,這正是行業趨勢。就像大眾認為的,純電時代車輛的硬體差距進一步縮小乃至變得“並不那麼重要”。大眾集團預估,未來將在內部開發60%的汽車軟體,目前這一比例為10%。這是轉型的關鍵。傳統車企軟體基本是外包的,如今大眾是要把給了供應商的軟體掌控權拿回來,無疑這又是一場基於利益博弈的激烈爭奪。

CARIAD在行動

當然,“軟體定義汽車”時代,軟體的作用和標準化至關重要。在迪斯的力推下,大眾2020年成立Car。Software部門(也就是現在的CARIAD),開發名為vw。OS的底層作業系統。不過,這個部門的進展不是太順利,ID。3延遲釋出暴露了其軟肋。隨後,部門負責人被撤換。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不過,大眾的軟體研發不會停下腳步,只會加速,新作業系統的1。2版將隨PPE平臺一起推出,而2。0版將隨SSP平臺一起推出。下一代vw。OS作業系統將在未來幾年內在大眾旗下所有品牌中使用,首先由奧迪Artemis專案開發的2024年首款量產車匯入。

大眾官方當時聲稱,Car。Software也將成為僅次於SAP的歐洲第二大軟體公司。Car。Software部門還將負責面向私人使用者的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和整合。這方面,大眾集團主要依靠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ArgoAI,大眾集團和福特是它背後的主要投資者。

而FOTA方面,大眾汽車從ID。系列開始探索。大眾成立了ID。Digitalagile專案部門,並且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每隔一個季度釋出一次OTA更新。後來雖然有點延遲,但7月初,大眾釋出了ID。系列車型首次OTA升級,升級車型為大眾ID。3,升級後的系統版本為ID。Software2。3,7月下旬正式推送。

實際上,追趕特斯拉的不僅有大眾,還有通用。通用汽車在2020年3月份首次向外界公佈了第三代全球電動車平臺BEV3,今年已經正式命名為奧特能平臺Ultium。奧特能平臺和大眾汽車的MEB平臺較為類似,但具備高度模組化與靈活性。

除了ID.系列,大眾對付特斯拉還有啥“大招”?

點選載入圖片

通用的目標是,2023年前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美國本土超過20款),並且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年銷量能達到100萬輛。

通用Ultium平臺透過整車與驅動系統協同開發的設計思路,最大程度地降低結構複雜性和零件數量,簡化下來,只需19種電驅動組合即可支援所有電動車產品,包括轎車、SUV、MPV,甚至能衍生出皮卡和效能車等產品。理想很豐滿,不過我們得等現實的落地情況。

大眾和通用都在奮力追趕電動車時代的領先者特斯拉。而且,在全球汽車企業競相企圖擊敗特斯拉的過程中,大眾汽車的投入已經超過了所有競爭對手。大眾集團未來5年將投資近900億美元,這是汽車行業目前為止最大的投資計劃。

不過,我們對位元斯拉來看,整車平臺固然重要,但其重要程度在智慧網聯時代在不斷下降。傳統的整車平臺、底盤操控,正在演化成為下一代汽車的基礎模組,而競爭的核心,是在特斯拉那樣的FSD晶片、自動駕駛系統、智慧座艙以及FOTA,特別是基於大資料的爭奪等。現在,爭奪正在激烈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