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大家好,我們的澤宇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六出奇計的陳平,智慧謀略不亞於張良。陳平歸漢以後。也是不離劉邦左右的高階智囊人物,他負責情報工作,統戰離間項羽君臣,參決謀議,起了巨大的作用。評說楚漢戰爭,少了陳平是不完整的。陳平和張良,相輔相成,重大的軍謀策略,應該說是共同討論制定的。所以司馬遷說:“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又說:“六奇既用,諸侯賓從於漢。”這都是據實評說。陳平長壽,繼曹參為相,與太尉周勃聯手誅諸呂,安劉社稷,更有再造國家之功。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陳平,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人。少年時家境不是太好,有數十畝田地,與哥嫂同居。陳平其人高大漂亮,一表人才,喜好讀書不事農業,多次引起嫂子的不滿。成人後,到了娶親年齡,富者攀不上,窮者又看不上。正好有當地大富張負的孫女,連嫁五夫,連喪五夫,無人敢娶。陳平便顯示自己的才能,引得張負將孫女嫁於陳平,並拿出錢財資助陳平四處交遊,名聲漸起。

後來陳平在張負的支援下,主持里社的祭祀活動。每當活動完畢陳平又操刀分配祭祀用過的犧牲,且分肉十分平均,鄉里父老稱讚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後來,陳平果然為惠帝、文帝兩朝丞相,主宰天下。

一、離間項羽、范增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在大澤鄉舉起反秦大旗,天下響應。陳平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投奔魏王魏咎帳下,後因受人讒言,便離去歸附項羽。陳平歸項羽後一直在其周圍,他隨項羽破秦入關中,被封爵而不治事。鴻門宴中陳平是項羽的侍衛長,具體任務是看住劉邦,不讓其逃走。但是陳平透過劉邦在鴻門宴上的上乘表現,認定是必成大業的人物,於是隨著項羽態度的轉變,放走了劉邦,未歸漢時便立下大功一件。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陳平隨項羽,得知其為人。項羽喜聽親信之言,所用非諸項則為妻之昆弟,雖有奇士而不能用。項羽敬禮陳平而不重用,陳平抑鬱不平。漢二年三月漢王東出,陳平歸漢。陳平透過劉邦部屬魏無知的引薦晉謁劉邦。漢王問:“子居楚何官?”平曰:“頭都尉。”漢王即日拜陳平為都尉,使參乘,典護軍。參乘,即警衛副官。典護軍,職掌諸將督察,頗有權力。成皋對峙初期,漢王拜陳平為亞將,與韓王信駐廣武。

陳平派出間諜,賄賂項王左右,大肆散佈流言,說鍾離昧等人為將功多,但未封王,有怨言,暗中與漢王勾結,共同滅亡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然疑心鍾離昧等,稍奪之軍權,削弱了楚軍戰鬥力,減輕了滎陽的壓力。漢王最忌范增,陳平受命拔掉這顆眼中釘。陳平用反間計,借項羽之手除掉了范增,使楚軍無智囊,喪失優勢,這是漢王謀略戰的最大成功。

項羽派使者至漢軍中,漢王備辦了牛、羊、豕三牲俱全的太牢席,派人送出,一見使者,假裝驚愕地說:“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重新拿出粗劣飯食招待項王使者。使者回去報告,項羽真的懷疑范增與漢王私通,逐漸剝奪他的權力。范增主張立即攻下滎陽,項羽卻故意放鬆進攻。

范增不解,打聽到項羽在猜疑,他非常氣憤,對項羽說:“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項羽答應范增的請求。范增鬱鬱寡歡離開項王,東歸彭城,氣憤不已,在半路上癰疽發於背而死。

陳平的反間計並不高明。《通鑑輯覽》說:“陳平此計,乃欺三尺童子未可保其必信者,史乃以為奇,而世傳之,可發一笑。”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明李卓吾評曰:“此計易識。”儘管此計只可作為笑料的雕蟲小計,而陳平用之,項羽信之,何也?這正是陳平深知項羽為人,信用庸劣群小,喜聽親信之言。項羽派出的使者,多是庸劣奴才,又為項羽所信,故陳平之計得伸。項羽之失,可悲也夫!

二、解困劉邦

漢三年(前204年)五月,項羽猛攻洛陽,城破危在旦夕。漢王在滎陽,被困於危城。陳平施展李代桃僵之計,尋找一位假劉邦出降,誘惑項羽,掩護突圍。這個任務落在了紀信身上。紀信長得酷似劉邦,且氣度極像,他心懷忠烈俠肝義膽,自願冒充劉邦前去替死。

就這樣,一個掩護劉邦脫身的計劃制訂完成。在五月的一天夜裡,滎陽城的東門突然開啟,從城中湧出兩千漢兵,他們個個英姿勃發分外精神。誰知道這是一支由婦女裝扮而成的漢兵,系陳平一手導演。圍城的楚兵看見兩千漢兵出城,便一擁而上團團圍住“四面擊之”,傾刻盡殲。

這時,由紀信裝扮成的漢王,乘著漢王用黃絲綢裝飾車傍插著耗牛尾的“黃屋左纛”車,從城中緩緩駛出,有人在一旁高聲大喊:“食盡,漢王降楚”。楚兵一聽出乎意料“皆呼萬歲”,認為捉到了劉邦,便紛紛圍上前來指手劃腳,爭看劉邦的尊容。由於事出意外,使滎陽東城門口一片混亂,就在這時,劉邦帶著陳平、樊噲、夏候嬰等數十騎從西門逃出,急奔成皋,撿了一條性命。

再說紀信一行,在楚兵的押解下進入項羽大帳,項羽一看不是劉邦而是紀信,知道上了劉邦的當。便問紀信劉邦在何處,紀信回答說:“已出城去矣。”項羽聽完大怒,將紀信活活燒死,以洩心頭之恨,而兩千裝扮成漢兵的可憐女子,也全部被殺,無一活口。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陳平李代桃僵之計獲得成功,劉邦因此而脫險,充分顯示出陳平在緊急關頭所表現出的超人智慧,可惜的是,陳平的計雖然圓滿成功,卻白白地犧牲了紀信和兩千名無辜的女子。

三、計安韓信

漢四年(前203年),韓信請假王於齊,漢王大怒,欲討伐韓信,是張良、陳平勸導漢王順水推舟立信為齊王,避免韓信背叛出現鼎足而三的局面。這一計謀張良與陳平有共識,從史籍記載透露的訊息,似乎陳平為本謀,張良贊助之。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說:張良、陳平躡足漢王,因附耳曰:“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而《史記·高祖本紀》稱:“漢王欲攻之。留候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

其明年(前203年),淮陰侯破齊,自立為齊王,使使言之漢王。漢王大怒而罵,陳平躡漢王。漢王亦悟,乃厚遇齊使,使張子房卒立信為齊王。封平以戶牖鄉。用其奇計策,卒滅楚。

《漢書》記載與《史記》相同。綜合分析《史記》在紀、傳、世家中的記載,有不一致的地方,這是司馬遷在用互見法表示,計安韓信,陳平本謀,張良助劃。《史記·陳丞相世家》中“漢王亦悟,乃厚遇齊使,使張子房卒立信為齊王”一句十分重要。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尤其是“乃厚遇齊使”,正是陳平一慣行反間計的做法,是完完全全地誘使敵方之人為我所用的“反間”之術。因此,李卓吾在評論陳平六出奇計時說:“躡足請封齊王法,四也。”再,明李東陽在《韓信論》中也說:“然信之請為假王也,陳平、張良躡足附耳之不暇,雲夢之執,平實為之。”

四、偽遊雲夢

偽遊雲夢是陳平替劉邦謀劃的擒拿韓信的一條妙計。

漢六年(前201年)十二月,有人上書告發非常之事,偽造楚王韓信謀反。這是繼燕王臧茶、陳公利幾造反後的又一起事件。對於這次事件,似乎劉邦左右早有準備,“爭欲擊之”,或稱“亟發兵坑豎子耳”,積極性很高。但劉邦沒有表態,諮詢陳平意見。此時張良已辟穀,不理政事大隱於朝,設謀為首者當推陳平。陳平見劉邦向他討教如何處置有人上書說韓信造反一事,先是“固辭謝”,然後向劉邦打聽諸將官們的意見。劉邦把諸將正欲興兵出討的情況一一告知陳平。陳平就此向劉邦反問了四個問題:

第一,陳平問:“有人上書說韓信造反,這件事還有人知道否?”劉邦回答說:“未有。”第二,陳平又問:“韓信本人知道否?”劉邦回答:“不知。”第三,陳平再問:““陛下之兵與韓信之楚兵相比較,誰更強?”劉邦回答:“不能過。”第四,陳平最後問道:“就目前陛下的將官,在用兵方面有有能勝過韓信的?”劉邦回答:“莫及也。”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陳平問完四個問題後,接著對劉邦說:

“今兵不如楚精,而米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劉邦聽後說:“為之奈何。”

這時陳平不失時機地為劉邦獻一策。

他說:

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陛下弟出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偽遊雲夢”之計,也是後世搞陰謀詭計者常常效法的樣板。

劉邦聽完陳平的計謀,覺得可行,於是大造輿論,“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並稍作準備即前往雲夢。還未行至陳,韓信便前來郊迎。劉邦見韓信前來,立即將其擒住,帶至洛陽,降為淮陰侯,不讓就國,軟禁在長安。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陳平偽遊雲夢計策的成功,使劉邦大為高興,去掉了一塊心病,便於當天宣佈“大赦天下”。

五、白登脫險

在陳平六出奇計中,只有這一奇計是施之於匈奴,解了劉邦平城之危。

漢六年(前201年)秋,匈奴冒頓單于與夫人閒氏率三十萬大軍進攻西漢北部地區,幷包圍了守邊的韓王信國都馬邑(今山西省朔縣)。韓王信兵少,曾派人向匈奴求和。匈奴入侵,劉邦得知後便派兵支援韓王信,以解馬邑之圍。但是,劉邦探得韓王信曾派人向匈奴求和的資訊後,懷疑韓王信“有二心”,使人加以指責。

韓王信受到指責後害怕受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太原,即太原郡,治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韓王信為什麼會投降匈奴反漢呢?其主要原因與劉邦在建國後剷除異姓王有關。韓王信是戰國時韓襄王的庶孫,身高八尺五寸(合今1。97米),是位威風凜凜的大個子。秦末之際,韓王信為將,得張良指點“將其兵從沛公入武關”。劉邦還定三秦後“乃許信為韓王”。在楚漢戰爭中,劉邦常率領韓王信的韓兵與項羽作戰,韓王信也在滅楚中多有戰功。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漢五年(前202年),劉邦正式立韓王信為韓王,建都穎川(今河南禹縣)。

漢六年(前207年)春,劉邦感到韓王信所封之地“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同時又認為韓王信本身就是故韓襄王的後代,世代以韓地為王,有著深厚的統治基礎,如果有變,則難以收拾。於是就想出了改封地域的作法,將韓王信改封於今山西太原以北地區,建都晉陽。

建都晉陽後,因匈奴屢屢入侵,而晉陽又距要塞太遠,不便抵禦匈奴。於是韓王信向劉邦請求移都於向北約二百公里的馬邑,劉邦同意了韓王信的請求,徙治馬邑。在徙治馬邑的當年秋,匈奴大舉進犯,韓王信懾於內外壓力,投降匈奴,與漢為敵。

漢七年(前200年)冬,劉邦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從晉陽北上迎敵。這是西漢建國後的首次對匈戰爭。雙方作戰兵力,匈奴傾巢而出,多於漢兵,有眾四十萬,漢兵三十二萬,在裝備上也相差甚遠。漢軍以車步兵為主,而匈奴則是精銳的騎兵部隊,優勢並不在漢軍一方。戰爭開始對漢軍十分有利。劉邦率軍北上,直指晉陽。

漢軍初戰的連續勝利,使得劉邦頭腦發昏,認為匈奴不堪一擊。處理完劉敬後,劉邦等不到後續部隊便獨自率二十萬漢兵先期進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當劉邦率領主力步騎先至平城,而其餘步兵尚未到達之際,冒頓突然以四十萬鐵騎將劉邦及漢軍團團圍住,形勢極為嚴重。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冒頓誘敵深入將劉邦困於白登山,一連七天七夜內外不通,漢軍陷入絕境。要想突圍根本不可能,況且兵疲糧盡,又冷又餓,毫無戰鬥力,只有投降或被殲兩條路,形勢岌岌可危。正在這生死關頭。陳平又出一條秘計,終於使劉邦絕處逢生。

《史記·匈奴列傳》載:

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王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向,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

漢王劉邦被冒頓單于放出的過程。閼氏的話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若無閼氏在單于面前替劉邦說情,劉邦及漢兵肯定是在劫難逃。不過這裡並未載陳平所施何計,但就閼氏說單于的幾句話看,似乎不像出自一位匈奴人的思維,其中匈奴人得地而不能久居及漢王亦有神之句,當是閼氏的鸚鵡學舌。以闕氏的見識,怎會提升出落後的遊牧民族在先進的農業民族區易於進攻掠奪而難於居守的深層次認識,這種認識應出自政治家、戰略家對全域性的宏觀把握,在當時的漢朝也沒有幾個人能達到這一高度,更何況是一賄賂即通的大漠閼氏。

另外,漢王劉邦是何許人,其有神無神閼氏怎會知曉。顯而易見,用神靈是來嚇唬匈奴人,因為匈奴對神靈十分虔誠,而易攻難居之理論,應為陳平奇計中的重要內容,只有站在匈奴與大漢兩家共同的利益高度,才能說動冒頓單于放棄唾手可得的成功。

由於漢王劉邦被冒頓單于圍困了七天七夜之後,突然又解圍一角放其逃生,顯得十分詭秘和頗有傳奇色彩,再加上陳平秘計不向外傳,引起了當世及後人的研究。對此,後人經過考索推理的研究,得出陳平之秘計,乃是無法向世人宣揚地挑撥闊氏妒忌單于謀娶漢邦美女的離間之計。

陳平既然有大功於劉邦,為何沒入選漢初三傑,原因只有一個

縱觀陳平,在楚漢相爭及漢初風雲變幻之際,連出六條奇計,計計得逞,無一漏算,尤其在滎陽鏖兵與平城被圍的生死關頭,陳平展現出沉著應變的超群智慧,兩度救出劉邦性命,可算得上楚漢間的一位曠世奇才。

因此,司馬遷評論說:

陳丞相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方其割肉俎上之時,其意固已遠矣。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高帝。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

司馬遷的評論甚為公允,按其智勇,在當時出其右者寥寥無幾,尤其在誅諸呂、安劉氏的前前後後,充分體現出黃老之學的韜晦之法。但是,這麼一位有大功於漢朝的奇才,卻一直名聲不佳,就在當時,包括周勃、灌嬰等造謠陳平盜嫂受金,而後人則批評其陰謀一生。評其陰謀一生。總之,對於陳平是說好話的少,詆譭者多。

例如清人郭嵩燾就說:

留候本習黃、老之術,陳平則全是陰謀,蓋猶戰國策士氣習,所學陰符之謀,短長縱橫之術而已,於老、黃無涉也。

究其原因,恐怕與他多出“反間計”及“陰策”有關。反間計與陰策,收效要勝於雄兵萬千,然而,人們是不願意接受的。從人們傳統的道德觀念與處事光明的心態分析,最憎恨的就是撥弄事非挑撥離間的小人。因此,儘管陳平是為國家利益而出奇策,卻為人們的潛意識所不容。正如陳平自己所講:

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漢高祖並論三傑,而不及陳平並提為四傑,大概原因亦在此吧!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漢初三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