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三國已中年:劉封之死,是罪不可赦還是千古奇冤

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讓這一曲“臨江仙”,帶我們重回風起雲湧的三國時代。

建安二十五年的孟秋七月,蜀地成都仍是熱浪滾滾。

北方的一代梟雄曹操數月前病死在洛陽。劉備也到了花甲之年,多年前曹操那句話還在他耳邊迴響:“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讀懂三國已中年:劉封之死,是罪不可赦還是千古奇冤

曹劉煮酒論英雄

然而,英雄從來都不好做。劉備也有許多不如意和無奈。

頗具氣勢的蜀王宮裡花木蔥蘢,景色怡人。

漢中王劉備端坐在大殿上,看起來比去年蒼老了許多。眉宇間隱約帶著憂傷。這當然是因為關羽之死。

半年多過去了,劉備仍未走出悲痛。威風凜凜的美髯公總是出現在他的夢裡。他正醞釀著為義弟報仇。

除了仇敵東吳,還有其他人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這天夜裡,劉備和他的軍師諸葛亮在一間內室裡議事。燭臺上的火光微微跳動,兩人的表情都很複雜。

諸葛亮剛到不惑之年,因操勞過度,也已頭髮花白。他正在勸劉備做一個痛苦的決定:“主公,我知道您於心不忍。可是為了將來著想,恐怕沒有更好的辦法呀。”

劉備垂頭沉思良久,緩緩抬眼說道:“哎,也只有如此了!”

這次夜間談話,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同為蜀國將領的劉封和孟達。劉封還是劉備的養子。

讀懂三國已中年:劉封之死,是罪不可赦還是千古奇冤

劉封劇照

二、

自從風流倜儻的周瑜和老好人魯肅故去,東吳也顯得人才凋零。

新晉的軍政界大佬呂蒙成功偷襲奪取荊州,受到英雄般的禮遇。吳大帝孫權也為殺掉關羽而自鳴得意。吳國上下幾乎沒人意識到這是一種短視行為。

時間向前推到建安二十四年。定軍山一役,老將黃忠大展神威,曹魏悍將夏侯淵全軍覆沒。曹操親臨漢中,和劉備爭奪這塊戰略要地。

同年五月,聰明絕頂又多嘴的楊修道破了曹操的暗語“雞肋”。曹操情知無法取勝,下令撤軍。

為鞏固勝利果實,劉備在漢中以東佈局。先是派宜都太守孟達從秭歸出兵,向北奪取了曹魏的地盤房陵。

劉備同時又派養子劉封率部前往房陵,與孟達合兵攻打上庸。孟達也接到老闆劉備的指示,讓他聽命於劉封。劉備實際的用意是監控孟達。

這也不怪劉備多疑,因為孟達不夠安分。和大牛人法正一樣,孟達原本也是益州軍閥劉璋的部下,但是像法正那樣和劉備相見恨晚的人畢竟不多。

蜀軍兵臨城下,上庸太守申耽很乾脆地投降了。為了表明誠意,申耽還把妻兒送到成都做人質。劉備很開心,讓申耽繼續當上庸太守。

孟達憑空多了個領導,意見不小,和劉封處得很不愉快。其實劉封也指揮不動孟達。太守申耽也看在眼裡。

就在這時,荊州的關羽出事了。

讀懂三國已中年:劉封之死,是罪不可赦還是千古奇冤

關羽劇照

三、

定軍山之役讓黃忠威名大震,躋身蜀漢五虎將。關羽立功心切,親自帶兵圍攻襄陽和樊城。

應當說關羽這次表現得很出彩,上演了一出水淹七軍,擒獲曹魏名將於禁,眼看就要拿下樊城。

曹操派大將徐晃等人馳援樊城,戰事膠著。關羽緊急呼叫劉封和孟達,讓他們出兵相助。

劉、孟二人此時卻表現一致,不去。對外的理由是,房陵和上庸兩地新歸附不久,局面還不穩,出兵樊城可能導致兩地得而復失。

內在的原因更多一些。劉封和孟達不睦,互相防備著,孟達打死也不願意馳援關羽而削弱自己的力量。

孟達不去,劉封對他放心不下,自然也不願意單獨出兵。

此外,關羽在蜀漢內部的人緣實在差勁。他除了擅長治軍,懂得體恤士卒,從來不把文武官員們放在眼裡。

連關羽麾下的南郡太守糜芳等人都厭惡關羽,供應軍需出工不出力。劉封對關羽同樣沒什麼好印象。

《三國演義》講到,劉備有了親生兒子之後,關羽對劉備說:“大哥你既然有了子嗣,還要養子作甚,恐怕日後生亂!”

這個橋段在《三國志》等正史中倒是未曾提及,但關羽肯定對劉封沒有好感。

關羽這邊正和曹軍對峙,吳國卻從背後偷襲荊州,呂蒙白衣渡江。形勢演變為魏、吳兩國聯手對付關羽。

關羽目空一切,對吳國君臣傲慢無禮,招來吳人怨恨也是不可避免的。

最終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將馬忠俘虜,孫權又下令殺害了這位武聖人。

關羽敗亡的原因主要是沒朋友,不管在國內還是原本的盟國東吳,他都遭到普遍的仇視。

讀懂三國已中年:劉封之死,是罪不可赦還是千古奇冤

孫權劇照

四、

然而,劉備出道之初的結義兄弟就這麼死了,他怎麼咽得下這口氣,已經盤算著攻打東吳。劉封和孟達也必修承擔責任。

孟達自然是劉備眼裡的首要責任人。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劉封和孟達正在上庸鬥氣。大概孟達居功自傲,出行使用的儀仗用品有點超規格,劉封看不過眼,派兵在大街上搶走了他的物品。

孟達惱恨不已,忍了忍沒有撕破臉。關羽遇害的訊息傳到上庸,兩人都擔心劉備怪罪下來。

孟達給劉備寫了一封辭職信,就偷偷帶著人馬投降了魏國。客觀而言,孟達領兵打仗的本事不俗,對嚴重缺少人才的蜀國來說更是一員大將。魏文帝曹丕大喜過望,封他為建武將軍、平陽亭侯。

劉備雖然很生氣,卻也無可奈何,他知道上庸和房陵保不住了。

魏文帝派孟達和兩員大將徐晃、夏侯尚一起出兵攻打上庸等地,並承諾把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合併為新城郡,讓孟達做太守。這種權勢孟達在蜀國熬到死也得不到。

孟達知道劉封的忐忑不安,給他寫了一封信,勸他也投奔魏國,這裡有前途。

孟達的確是個人才,文章也寫得不錯,信裡把劉封的處境分析得十分透徹。其中大致說道:

“古代的申生和重耳都是國君的親骨肉,卻無法在本國立足,一個自殺一個逃亡。你不過是劉備的養子,和普通的下屬沒什麼兩樣。劉備本來就怪你不救關羽,等我們魏國大軍開過去,你只有棄城南逃,更是罪加一等!”

“你明知禍患就在眼前,卻坐著不動。魏國這邊可以給你更好的前途,讓你施展才幹,如果你不來的話,既不明智又不識時務。”

劉封沒有理會孟達,但他的兵力肯定無法抵禦魏國大軍。魏軍還沒到上庸,申耽見勢不妙,連妻兒的性命也顧不上了,又倒向魏國。

讀懂三國已中年:劉封之死,是罪不可赦還是千古奇冤

孟達劇照

五、

劉封只好率部趕回成都。他認為自己和劉備的關係親密,不會受到太重的責罰。

史料沒有記錄劉封的出生年月,只提到建安十九年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他二十出頭。劉備當初到荊州投奔劉表期間收養了劉封,那是建安六年(201年)。

這樣推算,劉封此時大概二十八九歲。在劉備身邊正好二十年了。他原本姓寇。

孟達給劉封的信裡還提到:“當初劉備收養你,是因為他還沒兒子,現在阿斗已經是太子,你所處的位置不妙,容易招來猜疑。”這一點倒是和《三國演義》裡關羽的見解不謀而合。

孟達嘴上說得頭頭是道不假,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對誰都不會忠誠。後來他又背叛魏國,死在司馬懿手中。

此時劉備的兒子阿斗十三歲了。劉封的地位的確有點尷尬。

劉封一身好武藝,性格剛強,早年跟隨劉邦攻打劉璋時立功不小。這三點都對他不利。

所以諸葛亮對劉備說:“劉封為人剛猛,主公百年之後,恐怕阿斗無法駕馭他。您狠狠心,兩罪並罰,把他處死為好。”

讀懂三國已中年:劉封之死,是罪不可赦還是千古奇冤

劉備劇照

這樣的話出自溫文儒雅的諸葛亮之口,不免讓人大吃一驚。劉備以仁義著稱,起初當然不同意。可是諸葛亮再三勸說,劉備思來想去,還是做出了痛苦的決定。

諸葛武侯一生從未害過人,唯有這件事做得有待商榷。他又怎麼忍心殺劉封,可是為了蜀國的未來,他又不得不提出這個建議。

建安二十五年七月那個晚上,諸葛亮和劉備揹著良心的譴責,議定了劉封的命運。沒幾天,劉封就回到了成都。

劉備和這個視如己出的養子匆匆見了一面,不忍當場翻臉。事後劉封突然見到義父派來的使者,宣讀了他的死罪,命他自盡,體面地死去。

劉封仰天長嘆:“我真後悔沒有聽孟達的話!”這個為劉備效命二十年的大將、養子,就這樣含恨而去,死不瞑目。

那天晚上月明如洗,劉備躲在內殿,哭得很是傷心。得知劉封臨死前說的話,劉備更是悲痛不已。

可想而知,諸葛亮也不會好過。他和劉備大概到死都放不下這個沉重的包袱。

今天的人們常說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我們也可以這樣評價劉封。然而,致他死命的性格不是別的,恰巧是他的剛強和勇敢。如果他像阿斗一樣懦弱,必然不是這樣的結局。

世事詭譎,難以預料。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往往會招徠橫禍,這一點在古代屢見不鮮。

只是可惜了風華正茂的劉封,他大概是三國時代最冤屈的人之一。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