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鹿鼎記》詳細說明臺灣鄭氏到底誰是降清一派?不會是馮錫範

金庸《鹿鼎記》詳細說明臺灣鄭氏到底誰是降清一派?不會是馮錫範

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中曾經以演義的手法細說了明朝鄭家在臺灣的一些變故,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真實的臺灣鄭家是怎麼降清的呢?聽我和大家說一說。

金庸《鹿鼎記》詳細說明臺灣鄭氏到底誰是降清一派?不會是馮錫範

原來鄭家大將施琅在降清以後曾上書康熙帝請求徵臺,康熙答應並授全軍大權於施琅。1683年六月,施琅奉康熙詔,進攻澎湖。經過澎湖海戰後,七月中旬,施琅順利擊潰劉國軒海軍,攻佔了澎湖。

金庸《鹿鼎記》詳細說明臺灣鄭氏到底誰是降清一派?不會是馮錫範

澎湖海戰後,鄭克塽於廷上徵集眾臣意見,朝臣分成死守臺灣、遷呂宋島再戰和降清三派。再戰派以鄭得瀟、黃良驥、蕭武、洪拱柱等人為中心,鄭克塽以及馮錫範力主征伐呂宋島、然而原本聽從再戰派的馮錫範卻聽信劉國軒的主和言論,最終選擇投降清朝,鄭克塽無奈也只好跟他一起投降了。

金庸《鹿鼎記》詳細說明臺灣鄭氏到底誰是降清一派?不會是馮錫範

同年九月鄭克塽聽從了劉國軒的建議,呈降表於清朝。鄭家降清不久,馮錫範將鄭克塽送交施琅,並提出‘’三不傷‘’請求。就是清軍入島不得傷鄭家一人,不傷百官和將士一人,不傷臺灣百姓一人。八月十三,施琅進入臺灣受降,自此臺灣鄭家滅亡。他們從永曆十五年四月鄭成功入臺到永曆三十七年九月鄭克塽降清,鄭家在臺灣一共經營了二十三年。

金庸《鹿鼎記》詳細說明臺灣鄭氏到底誰是降清一派?不會是馮錫範

清朝統一臺灣之後,為了消除鄭家政權復興明朝的政治思想,廢除明鄭時期的府縣地名,但對於臺灣或守或棄,並無定議。當時靖海侯施琅向康熙皇帝上《恭陳臺灣棄留疏》稱:‘’臺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里,山川峻峭,港道紆迴,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力主留臺。疏上之後,得到大學士李蔚等人的支援,康熙皇帝乃決定將臺灣納入大清版圖,設立臺灣府,下轄臺灣、鳳山、諸羅三縣,臺灣作為指稱全臺的行政地名至此正式確立。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是非常討厭馮錫範和鄭克塽的,所以把他們的形象形容的很惡劣,其實臺灣鄭家最大的投降派是劉國軒,而不是馮錫範。

金庸《鹿鼎記》詳細說明臺灣鄭氏到底誰是降清一派?不會是馮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