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產量將佔全球37%!最新貿易格局引發全球IC供應擔憂

總產量將佔全球37%!最新貿易格局引發全球IC供應擔憂

關注半導體/數碼/電子產業商情熱點

這是第 259

篇資訊

V訂閱號:搜芯易

近日,半導體綜合研究機構ICInsights 引用其報告資料,表示目前全球IC產量集中在東南亞。在IC Insights 看來,健康的未來全球經濟增長,正越來越依賴於先進電子系統的持續引入。這些系統中的關鍵元件就是積體電路,這決定了先進的電子系統生產。

近年來,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衝突愈演愈烈。在 ICInsights 看來,美國對中國最大的電子公司華為,以及中國最大的本土IC 代工廠中芯國際實施的嚴厲貿易制裁,尤其是在IC 技術方面的壓制,已經引發中國的質疑,兩國將如何在未來的IC 和電子行業中相處,這可能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

臺灣這個2400萬人口的小島對IC 產業有多重要?IC Insights 的《2021-2025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和《2021年麥克林報告》中,均提出了臺灣在全球IC產業的地位:

截至 2020 年 12 月,臺灣在全球 IC 產業產能中佔有最大份額。特別是先進產能方面,以臺積電為首,臺灣在領先(即<10nm)IC 產能中佔有全球最大份額(63%)。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則持有剩餘的 37%。

總產量將佔全球37%!最新貿易格局引發全球IC供應擔憂

臺灣公司佔了臺灣地區IC總產能的近90%。位於臺灣的外國IC晶圓廠僅三座,分別是美國Diodes的一個小型150mm 晶圓廠,美光擁有的兩個先進的300mm DRAM 晶圓廠,即桃園11 晶圓廠(月產能為10。8萬片),臺中 16 晶圓廠(月產能 10 萬片)。

臺灣擁有全球22% 的 300mmIC 產能,僅次於擁有25% 份額的韓國。相比之下,北美僅佔全球300mm IC 產能的 11%。其中,臺灣IC 總產能的80%左右專用於代工生產。此外,預計到2021 年,臺灣的純代工廠(即臺積電、聯電、力晶、Vanguard等)將佔到全球純代工市場總量的近80%。可以說,從IC產能和基地設施來說,目前全球基本沒有能與臺灣相提並論的。

總產量將佔全球37%!最新貿易格局引發全球IC供應擔憂

2020年底,中國大陸晶圓佔全球產能的15。3%,與日本幾乎持平。預計2021年中國總裝機容量將超過日本。中國在2010年晶圓產能佔比首次超過歐洲,2016年首次超過ROW地區產能,2019年首次超過北美產能。

IC Insights預計中國將是唯一一個在2020 年至 2025 年期間容量份額增加幾個百分點(3。7 個百分點)的地區。雖然中國主導的大型新 DRAM 和NAND 晶圓廠的推出預期有所減弱,但未來幾年,總部設在其他國家的儲存器製造商和本地IC 製造商也將有大量晶圓產能進入中國。

此外,如合併計算中國大陸和臺灣省內的IC 產能,其總份額將佔全球總產量的37% 左右,約為北美 IC 產能的 3 倍。未來整個中國的半導體需求還遠遠不能透過自行生產滿足,無論是產能還是先進器件需求方面,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由於北美地區的大型無晶圓廠供應商將繼續依賴代工廠,主要是臺灣地區的代工廠,預計北美的產能份額將在下一預測期內下降。歐洲的產能份額也預計持續緩慢縮小。

(powered by

搜芯易

元器件短缺或拖累2021年末智慧機銷售

眾說紛紜,汽車晶片出貨緩解了嗎?

需求走弱!DRAM價格預計在2022年下跌3-8%

月產1000萬片!2023年全球晶圓產能將極大提升

顯示卡價格走惡,熱門廠牌竟高出建議價83%

總產量將佔全球37%!最新貿易格局引發全球IC供應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