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女孩瑞秋·斯坦恩:一個被戰亂的年代,沉淪在戰亂的年代. . .

“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句話來自於《安妮日記》,是德裔猶太人安妮·弗蘭克日記中的一句話,其中寄託了這個猶太女孩求生的渴望。1944年,不到16歲的安妮·弗蘭克在移居荷蘭避難的兩年之後,因傷寒死於集中營內。同一年,《黑皮書》的女主角瑞秋·斯坦恩同樣被藏匿於荷蘭,也同樣有著對生活美好的希望。但與安妮被困於集中營不同,年輕的瑞秋沉浮於動盪的社會中,在戰亂的年代掙扎著生存。

家人離世朋友背叛在戰亂的年代年輕的猶太女孩只能在人性的荒漠中獨自前行

二戰期間共有約600萬猶太人被屠殺,佔據了歐洲猶太人總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在戰後的荷蘭,14萬的猶太人竟被屠剩至3。5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反法西斯戰線國家難以彌合的傷痛,也是猶太人這一種族凌冽的傷疤。《黑皮書》的導演保羅·範霍文曾是當年這場悲劇的小見證人之一。1944年,5歲的範霍文居住在德國(駐荷蘭)政府所在地附近,動盪的年月給了小范霍文深刻的印象,因此他為了《黑皮書》籌備了20年,蒐集了大量的真人真事融合成了這部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德裔猶太女歌手瑞秋·斯坦恩的求生復仇之路。1944年,二戰結束前夕,猶太姑娘瑞秋被迫躲避在一家農場,但是農場卻被德軍甩掉的壓艙物炸燬。走投無路的她被自稱抵抗組織的人搭救,併成功與之前走散的家人匯合。可是在行船途中卻慘遭德國軍船的掃射,瑞秋被子彈打傷落入水中才得以倖存。親眼目睹了家人被屠殺之後,原來那個性感迷人又俏皮可愛的猶太姑娘漸漸蛻變成了一個能夠忍辱負重,有勇有謀的戰士。倖存之後的她加入了荷蘭抵抗組織,併成功潛入德軍保衛處首領蒙茨的身邊,在這個過程中卻偶然發現了之前的“獲救”也不過是一場德軍為撈財而籌劃的陰謀。

獲救後的瑞秋·斯坦恩化名為愛麗絲,潛藏在了抵抗組織用以遮蔽的工廠之中。本以為將安逸地活在這個避風港中,瑞秋卻因為老闆葛本的兒子被抓而被推到了納粹的陣營中做潛伏工作。接到了深入敵營的命令,她並沒有絲毫退卻,眼神裡充滿著堅定與果敢。即便眼前一起歌舞的是屠殺自己父母的仇人弗蘭肯,瑞秋也努力壓制著自己的怒火,步步為營地完成抵抗組織的任務。即使如此,她卻還是落入了另外一個圈套。這個圈套來自於昔日的戰友,曾經代表著正義之師的醫生漢斯。果真應驗了斯馬爾對她說過的話:“不能盲目相信別人,那種時代已經過去了。”

猶太女孩瑞秋·斯坦恩:一個被戰亂的年代,沉淪在戰亂的年代. . .

由於被弗蘭肯和漢斯陷害,戰爭勝利後瑞秋被汙成“荷奸”,在二戰結束後掀起的大規模“荷奸”運動中被捕監獄。此時的瑞秋出現了身份認同危機,就像她自己說的,“沒想到有一天竟會害怕解放”。戰爭年代正義的界限變得模糊,當受害者和施暴者的身份發生了倒置,連正義也會短暫地缺席。影片最觸動人心的場面就是瑞秋在監獄中被澆糞凌辱的場面,在她本應獲得歸屬感的勝利一方的面前,她卻以一種極不人道的方式接受了“正義”的洗禮,被這時代之糞生生拍倒在地無法動彈。

影片展示了瑞秋的苦難,但是卻更多地刻畫了她的堅強與樂觀。在這個戰亂的年代,她是個機智而勇敢的女性。在遭遇機槍掃射時,她知道投入水中以自保。當抵抗組織需要她時,她願意投身革命,主動接近納粹高階官員。在她被漢斯注射過量的胰島素時,她想到了大量攝入巧克力,並果斷的從陽臺外接受歡呼的漢斯旁邊躍入了人群中,把漢斯的“鮮花”當作自己的海綿毯。憑藉著智慧與信念,她勇猛地奮戰在戰爭後方,譜寫著戰爭中女性之讚歌。

《黑皮書》電影片段節選

而片中的另一女性朗尼以一種截然不同於瑞秋的方式生存著。就像法國作家讓-保羅·迪布瓦寫過的一部小說的名稱——《所有人生存在世界上的方式都不同》。朗尼是導演站在男權者的角度來塑造的女性,她在這個社會中完全受到了男權文化牽制,甚至是被馴服(身上戴著弗蘭肯給的各種首飾)。她的存在只是為了附和男權社會, 在戰爭年代完全淪為了“性”的代名詞。而瑞秋則有著自己的“靈魂”與信仰,她的身體服務於她的靈魂,她願為家人而戰,為祖國而戰。就像朗尼評價過她的“我從沒想到你竟然會是間諜。”兩個人雖然生存於同一個社會卻截然不同,瑞秋顯然更是這樣一個時代中耀眼的女性。

猶太女孩瑞秋·斯坦恩:一個被戰亂的年代,沉淪在戰亂的年代. . .

戰後的社會慢慢歸於平靜,影片最後瑞秋終於實現了復仇的目的,但是正義又真正到來了嗎。溫馨的瑞秋一家手牽手從河邊回到農莊,可是農莊不同於開篇那般明亮溫馨,而是顯得陰沉而紛亂。經過瑞秋身邊的戰車粗暴地鳴了鳴笛,農莊裡,鐵絲網內佈滿了士兵。很明顯,不知何故農莊又進入了備戰狀態。

戰爭就像剎不住的車輪一般,在你願意時向前一推就跑,但是它卻並不會在你希望結束時停住。即使迎來了短暫的和平,戰爭所銘刻的苦難與悲傷也會伴隨人的一生,甚至成為一個民族永久的傷痛。如老子所言:“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自然如此,人性如此,民族亦如此。

猶太女孩瑞秋·斯坦恩:一個被戰亂的年代,沉淪在戰亂的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