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個死囚回鄉探親,約定秋後必須回來赴斬,結果如何?

大家好,我們的小思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司馬光對唐太宗李世民的評價頗高:“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李世民是一位東方大帝,他的名字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而李世民的一生也充滿了無數傳奇,在外國人眼中,他好像是天命所歸的君主,做的許多事情都令人稱奇。

李世民放390個死囚回鄉探親,約定秋後必須回來赴斬,結果如何?

馳騁疆場的李世民,是一個傳奇。公元598年,李淵迎來了自己的第2個兒子,也迎來了一個相面者,此人見到李世民後,連連讚歎他“龍鳳之姿,天日之表”。長大後的李世民少年從軍,雖然沒有像霍去病那樣一戰封侯,卻也在17歲那年,就帶領軍馬救了隋煬帝。

縱橫天下的李世民,也是一個傳奇。李淵在太原起兵是李世民一力促成的,深知天下大勢已經發生變化的他,身負右領軍大都督之職,直接攻進了長安城,之後更是為李唐江山立下無數功勞,四方征戰,天下無人不知曉“秦王”驍勇,長安百姓在李世民回城時夾道歡迎。

李世民放390個死囚回鄉探親,約定秋後必須回來赴斬,結果如何?

登基之後的李世民,時時刻刻叮囑臣下,要以隋朝滅亡的歷史經驗為教訓,要記得時刻勸諫皇帝,不要畏懼而不敢上奏。“以人為鏡”的李世民最終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後來李治與武則天接力的大唐盛世鋪下了基礎。而李世民在位時期,死囚的人數也大大減少了。

但減少並不代表沒有,畢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只是一種理想中的狀態,長安城的監獄裡同樣曾經關押著數以百計的死囚。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曾經親自檢視過這些死囚的情況,素來提倡仁德的太宗見到他們那副了無生氣的模樣,不由得心生憐憫。

李世民放390個死囚回鄉探親,約定秋後必須回來赴斬,結果如何?

也許生活在天家,早應該習慣骨肉親情淡薄的傳統,但不得已的情況之外,李世民卻格外重視親情。他的性格也遺傳給了太子李治,當初魏王李泰就是因為說過“殺子立弟”的話,令李世民感到心驚,改立仁厚的李治為儲君,李治即位後果然善待眾多兄弟叔伯。

此情此景,讓李世民不由得產生聯想:這些死囚也是人,家中也有親人,他們犯了唐律,但他們的親人有什麼過錯呢?於是李世民下旨,允許這些死囚回鄉探親,時間是一年,但等到第二年的秋後,他們就必須回來赴斬。總計390名死囚感恩戴德地離開了,結果如何呢?

李世民放390個死囚回鄉探親,約定秋後必須回來赴斬,結果如何?

貞觀七年秋天,長安城的街上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大家都想知道,皇帝放走的那390個死囚,究竟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是逃走,還是乖乖回來。人們議論紛紛,時間逐漸流逝,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這390名死囚在沒有人監管的情況下,全部如期走進長安城。

沒有一個人選擇逃走,而是謹守約定。李世民忍不住感慨不已,他也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將這些人全部赦免,叮囑他們回去以後,重新做人,切勿再犯下罪過。眾多臣子、百姓、以及這些被恩赦的死囚們,紛紛跪下山呼太宗仁德之語,成為一樁歷史佳話。

李世民放390個死囚回鄉探親,約定秋後必須回來赴斬,結果如何?

《資治通鑑》原文記載:“貞觀六年辛未,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貞觀七年,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