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隨筆書法,酣暢淋漓,這才是“風流

唐伯虎隨筆書法,酣暢淋漓,這才是“風流”,才是大師應該有的樣子。

和很多藝術一樣,真正好的書法作品都不是刻意的創作,很多都是無心之作,所謂的尺牘、手札這些比較藝術的書法創作形式,其實就是古人隨手寫的一些日記、便條、書信、藥方、草稿等等,大多是日常的隨筆書寫,甚至作者都是直接關注所要傳達的資訊,書法只是信手拈來的隨性表達。

唐伯虎隨筆書法,酣暢淋漓,這才是“風流

反而正是這些書法作品,更加具有藝術感染力,成為高階的書法藝術品,也成為後世學習書法的典範,比如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王羲之《蘭亭序》就是這樣一件作品,據歷史記載,公元353年,王羲之和友人在蘭亭春遊,曲水流觴飲酒賦詩,之後要把寫成的詩歌組成一本詩集,大家一致推舉王羲之為這本詩集寫一篇序文,於是王羲之憑藉著酒勁一氣呵成,寫成了這篇千古名作。

唐伯虎隨筆書法,酣暢淋漓,這才是“風流

有人說王羲之第二天醒來以後,看到自己的這篇作品,由於塗改太多,感覺並不太滿意,於是打算重新書寫,可是怎麼也寫不出酒後的這種感覺,以說明喝酒對於書法創作的好處,實際上我覺得王羲之的精力肯定不是在書法上,更多的精力一定是在《蘭亭集序》這篇文章字句的斟酌上,這本來也就是一篇草稿作品。

《蘭亭序》這篇文章是需要字斟句酌的,即便是文學大師也應該是這樣的,書法在王羲之手裡更像是一個工具,是用來記錄和傳達文字內容的,不可能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書寫上,書寫應該是一個自然流暢的過程,就像我們平時寫作文的時候,用在書法上的精力很少吧,大部分時間在構思文章內容,寫字只是一種習慣的表達。

唐伯虎隨筆書法,酣暢淋漓,這才是“風流

正是由於酒後王羲之這種習慣的表達,無意識之間把他的書法功力傾瀉於紙上,多年的書法和文字功底在此時自然的發揮出來,二者相互碰撞,達到了一種巔峰的狀態,才寫出了影響整個書法史的名作,在文化和書法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成為後世學習行書的典範,才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在書法史上,像《蘭亭序》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比如《喪亂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楊凝式的《韭花帖》以及宋四家的很多手札、尺牘多品,很多都是無心之作,就像蘇東坡所說的那樣“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無意於佳”,有時候才會創作出佳作,這是很多藝術的共性。

唐伯虎隨筆書法,酣暢淋漓,這才是“風流

一代風流才子唐伯虎其實也不乏這樣的書法隨筆作品,他的行書代表作品《落花詩冊》有隨性的成分,但給人的感覺更多是刻意的書法創作,理性的成分遠遠多於隨性的部分,通觀整篇書法作品,我們並看不出所謂的“風流”來,很多人說他的行書《落花詩冊》很風流,其實有點牽強附會了。

唐伯虎隨筆書法,酣暢淋漓,這才是“風流

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他的這幅行書隨筆書法《秋日遊花巖》,由於是一幅隨筆作品,寫的很隨意,節奏感十分強烈,隨性而寫,盡情抒發,書法粗細、大小、斜正一任自然,酣暢淋漓,尤其到了作品的後半部分更是隨性,整體一氣呵成,讓欣賞者都感到痛快,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才子的本來面貌,這才是真正的“風流”才子,才是大師應該有的樣子。

唐伯虎隨筆書法,酣暢淋漓,這才是“風流

你覺得唐伯虎的這幅隨筆書法作品《秋日遊花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