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將一位匈奴王子作為託孤大臣!

這裡說的是漢武帝臨終前為自己的繼承人漢昭帝劉弗陵選擇的輔政大臣之一金日磾。這位金日磾是匈奴的休屠部的王子,因父親休屠王與渾邪王相約降漢時反悔,其父被渾邪王殺死,年幼的金日磾無奈隨同渾邪王一起投降漢朝,後來逐步成為漢武帝的寵臣,直至漢武帝駕崩之後成為託孤大臣之一。作為一名匈奴王子,他如何能得到漢武帝的信任,最終授予託孤重任呢?

漢武帝為何將一位匈奴王子作為託孤大臣!

“忠誠”是漢武帝的第一考量指標

作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考慮身後事,為自己的繼承人選擇輔政班底時,毫無疑問考量的第一指標就是忠誠。作為一名匈奴王子,本來在這一考量指標中是不佔優勢的,但是金日磾以自己的謹慎忠誠贏得了漢武帝劉徹的信任。

>金日磾的兒子從小就受到漢武帝的喜愛,經常被漢武帝帶在身邊逗樂,小的時候因為不懂事,與漢武帝打鬧,從後面圍住了漢武帝脖子,金日磾看見後生氣的瞪著自己的兒子。把兒子嚇的哭著跑了,漢武帝還埋怨金日磾。金日磾的兒子長大後,因為從小被漢武帝寵愛,在宮中行為不謹慎,與宮女打鬧嬉戲,這本來也時年輕人的正常表現,但是謹慎的金日磾害怕自己兒子惹出禍事,回家就把兒子殺了。漢武帝大怒,金日磾如實相告,由此漢武帝開始敬重和更加信任金日磾。這件在漢書中記載“殺兒事件”,並非歷史上諸如“易牙烹子獻糜”那樣的邀寵行為,更多是金日磾本人一貫以來的謹慎作風的體現。因為如果金日磾要邀寵,他留下自己的兒子反而更能得漢武帝歡心。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漢武帝開始調查在“巫蠱之禍”中陷害太子的江充及其朋黨。侍中僕射馬何羅兄弟與江充關係較好,同時在巫蠱之禍中表現積極,此時非常害怕漢武帝的清算,尤其是江充被族滅之後,馬氏兄弟密謀要行刺漢武帝。他們的行為被金日磾懷疑,於是金日磾日夜守護在漢武帝身邊,馬何羅行刺時正好被金日磾發現,金日磾隨即死死抱住馬何羅並向漢武帝示警。金日磾的這次捨命救駕使漢武帝對他的忠誠更加深信不疑。

>由此可見,金日磾雖然是匈奴王子,但是他隨侍漢武帝時間長,且為人謹慎忠誠,使他深受漢武帝信任,因而在成為託孤輔政大臣的第一道考驗中,金日磾可謂成功過關。

漢武帝為何將一位匈奴王子作為託孤大臣!

“能力”是漢武帝的第二考量指標

作為擔負輔佐幼君重任的託孤大臣,僅有忠誠一條是不夠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畢竟託孤不是讓你照顧一個小孩,而是這個小孩代表的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國之大事沒有能力是肯定不能勝任的。

>金日磾在史書中似乎根本沒有記載他有什麼政績,《漢書》中關於他的記載幾乎都是身世,為人謹慎忠誠等品格的體現,他的政見、政績幾乎為零。但是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一下他的任職就可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金日磾在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任職是負責養馬的吏,後來因為漢武帝對他的身世、氣質和為人感到好奇就提拔他擔任馬監,變成了管理馬政的官員。後來又進一步出任侍中、駙馬都尉和光祿大夫。這些職務在後世看起來都是顯貴,但是在漢武帝時期還不是最高級別的官員,但卻是真正掌握實權的官員,因為這些職務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都是內朝官員。

>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集權,設定了內外朝制度,外朝以丞相為代表的三公九卿雖然是最高級別的官員,但是卻只能負責執行政策,而內朝那些次一級的官員卻因為時刻隨侍皇帝左右,掌握了制定政策和頒發詔命的大權,隱然已經凌駕於外朝的那些高官之上。

>金日磾能夠擔任這些內朝的官職,顯然除了忠誠方面受到漢武帝信任之外,能力也是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金日磾在內朝任職多年,漢武帝時期的許多方針大政顯然他是有參與和知曉的,這些政績都被漢武帝的光芒掩蓋了,金日磾只能作為漢武帝背後的秘書班底被史書隱藏了他的政績。同樣成為託孤大臣的霍光其實也一樣,在漢武帝時期沒有什麼顯著的政績,後來成為輔政大臣之首才開始顯露出他的政治才華,而金日磾成為託孤大臣不久就病死了,所以他的政績不顯也就可以理解了。

>由此可見,金日磾的政治能力早就因為其在內朝的任職經歷受到漢武帝的認可。故而在選擇託孤大臣的第二項考驗中他依舊順利過關。

漢武帝為何將一位匈奴王子作為託孤大臣!

“權力制衡”是漢武帝的第三考量指標

上述兩關的考驗透過之後的人選就已經是漢武帝準備託付重任的重要人選了。此時漢武帝應該就是對這些人選進行排列組合,構築出一個能力匹配又能夠相互制衡有利於自己的繼承人順利接班的組合。

>首先來看第一人選: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之首是霍光,他曾經是外戚勢力的一員,又是內朝的重要成員,而且他和霍去病類似幾乎可以說是漢武帝一手教育培養出來的臣子,兩人有很深的感情,因此霍光就成為了託孤輔政的第一人選。《漢書》中也記載漢武帝在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就已經暗示霍光準備輔政。

>確定了霍光是輔政大臣之首,那麼接下來肯定是要有能力與之匹配,且能形成制衡之勢的其他大臣來進入輔政班底。由此金日磾就又凸顯出他的優勢,作為一名匈奴王子,他一直謹小慎微,很少交接朋黨,即使漢武帝準備納他的女兒進入後宮他都推辭了,這種孤臣作風顯然是很合適的制衡人選。

>其次在漢武帝下遺詔任命霍光為輔政大臣的時候,霍光有一個推辭的舉動,他推辭的人選恰好又是金日磾,這一點可以看出霍光心目中對金日磾是重視和認可的,甚至可以說霍光認為金日磾比自己更合適或能力更強。雖然金日磾以自己是匈奴人為由拒絕了霍光的退讓,但是也可反證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中能夠讓霍光顧忌的人選金日磾肯定位居前列,由此可見漢武帝對託孤人選的把握之準。

>最後我們看另外兩位輔政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這兩人基本條件與霍光和金日磾類似。但是他們的定位顯然有所不同,上官桀與霍光是兒女親家,而且當時兩人關係良好,顯然是輔政大臣中支援霍光的一方,而桑弘羊一直與霍光的政見不合,兩人關係不佳,顯然是反對和制衡霍光的一派。而金日磾雖然也與霍光是兒女親家,但那是漢武帝託孤之後訂的娃娃親,而且金日磾一貫的不結朋黨的孤臣作風使他能夠成為這個輔政班底最好的潤滑劑,金日磾的存在可以使輔政班底總體上保持以霍光的領導為主,但是又能對霍光有所制衡,而且這種制衡又是有限的,不會讓桑弘羊這樣的反對派勢力做大,導致輔政班底的徹底對立和分裂。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日磾在“忠誠”“能力”“權力制衡”三個方面都是託孤大臣的重要人選,因此漢武帝肯定不會顧忌那微不足道的匈奴王子身份,所以金日磾成為了霍光的副手,擔任漢昭帝時期的輔政大臣。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漢武帝精心安排的輔政人選因為金日磾的短命很快就失去了當初預想的效果。金日磾的過早去世,使得霍光與上官桀、桑弘羊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演變成政治衝突,所幸漢昭帝的明斷和霍光的能力成功解決了這場政治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