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張獻忠,生於1606(明萬曆34年)年,延安人,出身於貧苦農家。年輕時的張獻忠因迫於生計當過緝盜的捕快、戍邊的邊兵。他在邊塞當兵時,曾犯死罪當斬,幸運的是,總兵陳洪範見他長得虎背熊腰、眼神堅毅、形貌非凡,起了憐才之心,上下游說將他救下並倚為親信。張獻忠很感激陳總兵的救命之恩,據說日後大西軍中一直供奉著陳的牌位。

明朝末年,吏治腐敗,權閹橫行,為患劇烈。加上天災人禍不斷,廣大貧苦農民已無生路,許多人成為餓殍,性格強悍些的人只得鋌而走險,亦不過是想拼卻一死、尋條生路。

彼時的大明,外有蒙古、後金虎視眈眈、不斷侵擾,內有此起彼伏、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朝廷疲於應付、苦苦支撐。崇禎3年,陝西遭受異災,糧食顆粒無收,張獻忠率米脂18寨饑民趁勢舉起義旗,起兵反明。在多如牛毛、龍蛇混雜的明末各股農民起義隊伍中,戰鬥力最強、軍紀較為嚴明、最引人關注、最讓朝廷害怕的就數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軍人出身的張獻忠剽悍善戰且用兵詭詐,名頭逐漸響亮,麾下人馬愈聚愈多,他也因此得了個綽號:八大王。

在明朝各路大軍的殘酷圍剿下,各股義軍屢仆屢起、屢敗屢戰、此消彼長,最後只剩下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綽號曹操)三股勢力較大的隊伍。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之後,為人狡黠、善於用計的羅汝才被李自成火併襲殺,殘部被李自成吞併。大順和大西這兩面旗幟下人越聚越多,經歷無數次山窮水盡的磨練,終於錘打出兩支守如磐石、攻無不克、堅韌善戰、令明軍膽寒的虎賁之師。

由鐵血皇帝朱元璋親手打造的大明王朝,彼時早已是風雨飄搖,四方告急,這艘破船漏屋即將傾覆。新上位的崇禎帝朱由檢雖然克勤克儉、宵衣旰食、苦思振作,想憑一己之力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無奈朝綱積弊已久,千瘡百孔,內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外有虎視眈眈的滿、蒙鐵騎,崇禎雖有心殺賊,實已獨木難支,無力迴天了。

張獻忠和李自成為避免衝突,上演同室操戈的悲劇,約定兵分兩路,李自成率部向東北發展,張獻忠則遠征西南。兩支隊伍一路上以摧枯拉朽之勢,大量殺傷明軍有生力量,衝出一條血路。大順、大西兩軍不斷焚燬皇陵,誅殺貪官汙吏,開倉放糧救濟饑民,聲勢日益壯大。李、張二人以毫不留情的鐵血手段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最終徹底埋葬了朱明王朝。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李自成率大順軍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北京城,他在京城裡做了42天皇帝夢後,不料討伐吳三桂的大順軍主力遭遇清軍突襲,慘敗於山海關一片石。李自成率殘眾狼狽南逃,後來在湖北通城九宮山一帶遇鄉兵阻擊不知所終。弔詭的是,遇明軍則勢如破竹、屢戰屢勝的大順、大西軍,與清軍作戰卻一觸即潰、屢戰屢敗,可謂“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最終將唾手可得的勝利果實拱手讓給了滿清,坐收漁利的滿清可謂撿得一個大便宜。

可以這麼說,明朝是被李自成、張獻忠推翻的,然而,笑到最後的卻是滿清。歷史程序在這裡突然轉了個大彎 ,英雄到此卻須仔細思量 。這雖然是後話,或許也是最讓人唏噓感嘆之處 :梟雄、英雄一字之差,英雄、偉人卻有天壤之別,張、李功虧一簣,落得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悲催命運。

張獻忠率軍在物華天寶的天府之國四川立住腳跟,建立了大西國。大西國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時間,但其間發生的故事可謂驚心動魄、駭人聽聞。張獻忠和他所領導的大西農民軍,是中國歷史上燦若繁星、史不絕書的農民起義軍和首領中最具爭議的,也因其斬釘截鐵、毫不留情的屠戮手段最讓統治者切齒痛恨、莫名恐懼的一位。大西政權自始至終沒有提出過明確的政治綱領,因而軍紀不如李自成的大順軍那般嚴明,對中小地主和知識分子也不如李自成那樣善待寬容、籠絡懷柔。張獻忠性格火爆,嫉惡如仇,似乎他生來就要復仇殺人的太歲、魔君。史載,大西軍旗幟上書“只殺貪官,不犯順民”。這簡單明瞭、快意恩仇的口號,對識字不多的窮苦農民階層無疑是有強大號召力和影響力的。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明史·張獻忠傳》、《綏寇紀略》、《孤兒籲天錄》、《蜀難敘略》、《荒書》、《蜀亂》、《蜀碧》等記載明末流寇事蹟甚為詳細的正史以及私人筆記體(野史)的各類書刊裡,幾乎都清清楚楚的寫著張獻忠如何禍亂四川、濫殺無辜的罪狀:“嗜殺自天性”、“一日不流血盈前,即悒悒不樂 ”、“屠山、屠野、盡一省而屠之,致千里無煙,空如大漠 ”······據記載,曾經熙熙攘攘的成都鬧市被大西軍破壞的成了一片殘垣斷壁、滿目蒼痍,大白天竟然有老虎大搖大擺、旁若無人的閒逛、遇人則叼人而去;張獻忠將四川人民屠戮一空,“殺男女6萬萬有奇。”······ 這些記載足以表明,張獻忠已被定論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嗜血魔君,證據確鑿,親眼目擊者甚多。他“殺人盈城,殺人盈野”,所過無不殘滅,這已是板上釘釘、不容置疑的鐵律。他是一個不問青紅皂白,不分男女老幼盡皆殺之的凶煞太歲,“一日不殺人、不流血則鬱鬱不樂”的戾狠劊子手 。

事實果真如此嗎?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查閱有關資料得知,明末清初之時,經過連年戰亂饑荒,全國總人口還不足6000萬,張獻忠“共殺男女6萬萬有奇”是個什麼概念?6萬萬就是6億,是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0倍,這數字也太離奇荒謬了。看來,老張殺人甚多不假,但絕無“屠川”殺人6萬萬那麼誇張 !當時地球總人口有無6萬萬都是個疑問,何況區區四川。

傳聞在四川成都的一個公園內曾立有一塊石碑,這公園的前身本是明朝藩鎮蜀王的王宮,民國年間改作供人遊樂歇息的公園。立於公園內的這塊石碑直到民國年間一直都儲存完好,很多成都的老年人和一些近現代著名文人都親眼見過。成都這塊碑有何特殊稀罕的地方?值得考證探尋刻於其上的蛛絲馬跡?只因這塊碑有個殺氣騰騰的名字“七殺碑”,立這塊碑的人更是在史書上留下赫赫威名、明末時人人聞之色變的大西軍統帥————“八大王”張獻忠。一些見過此碑的的人撰文介紹,“七殺碑”上只刻了寥寥數字——“天賜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光這七個“殺”字就讓人心驚膽顫、魂飛魄散。

在清朝初期,立足未穩的大清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民間稍有越軌言論便株連九族,恐怖氣氛讓天下人萬馬齊喑、噤若寒蟬。人們懾於殘酷現實,不敢私自藏匿有關明末農民起義特別是關於張獻忠的真實資料,或那些記載張獻忠生平詳實資料的書籍被清廷收繳一空、肆意篡改。

明末清初,兵連禍結,戰亂不斷,曾經富庶安逸、風調雨順的四川也飽受兵火摧殘蹂躪,人口大量減少,幾成人間地獄。大量事實表明,當時的四川是曾經發生過一場致無數生靈慘遭塗炭、流血漂櫓的大規模的屠殺事件。張獻忠確實殺了不少人 ,做過一些壞事,但導致人口大量遞減的兇手其實是兇悍好戰、手段酷烈、殘忍嗜殺的滿洲八旗兵,“屠蜀”的罪魁禍首非滿清八旗辮子兵莫屬。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公元1646年,滿清入關後的第3年,清政府突然宣佈張獻忠戰死,清軍“破大西軍130餘營,平四川”。然而事實是,直到張獻忠被清軍先鋒射死於川西(西充)鳳凰山打箭爐13年後的1659年,滿清軍隊才以慘烈代價攻克重慶。

面對川人(大西軍餘部、南明軍) 頑強不屈的殊死抵抗,清軍損失慘重,清廷下令徹底屠殺,不分明軍官兵、“獻賊 ”、還是無辜平民,一律斬殺。

清朝開國功臣豪格、鰲拜和明降將吳三桂的部隊都參與了這場大屠殺 。“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留女”。根據當時清軍張貼的一張告示可以看出,這種“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鎮壓式大屠殺在四川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一時間,美麗富饒的天府之國頓成人間地獄。在清軍磨刀霍霍聲中, 巴蜀赤地千里,渺無人煙,一座座錦繡城池變成野獸的樂園,很多縣、鄉只剩寥寥數人, 由於人口大量死亡,赤地千里,渺無人煙,曾經富庶安逸的四川成了形如沙漠的“死川” 。

由於許多縣鄉被清軍屠戮一空,乃至到了清康熙年間人口仍然無法恢復,有些縣官竟然無民可管。

於是“湖廣填四川”這個牽涉億萬個家庭的人口大遷徙粉墨登場,這顛覆中國近代史上人口版圖、眾多悲歡離合的悲情故事輪番演繹、至今仍是街談巷議的話題。清政府以武力逼迫外省、主要是兩湖人口填補四川的空虛、一場近代史上最轟轟烈烈的活劇拉開序幕。據說,從那以後,川人特別是成都平原一帶,人們的祖籍大都來自外省主要是兩湖地區,清初的人口滅絕的遺禍可見一斑。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當然,張獻忠也絕非善茬,他在四川時的確做過很多壞事,明末清初時導致四川人口銳減之慘狀,他也要擔一部分責任,但事實絕不是像滿清征服中國後所宣傳的那樣,川人是被八大王張獻忠殺光的。這不是為誰洗白的問題,而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接近並還原事實真相的問題。在四川廣漢的一個古墓中發現的一塊石碑似乎可以為張獻忠“洗冤”。這塊碑正是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所刻,此碑名為“聖諭碑”,意思是奉大西皇帝的命令刻的碑。碑文清清楚楚的刻著: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 自思自量。字裡行間看不出一絲一毫的殺氣。原來滿清的御用文人,為了隱瞞清軍“屠川”真相,欺騙國人,將這亙古罕見的大屠殺全部栽贓給早已敗亡的張獻忠和大西軍。“七殺碑”是清政府偽造的,事實真相似乎已昭然若揭。那觸目驚心的七個“殺”字,正是滿清軍隊親手實施的慘絕人寰的人口滅絕行為的真實寫照。

然而,中國歷史一貫是由勝利者寫就的,成王敗寇,拔高勝利者,貶低、妖魔化失敗者,好比打扮自家小姑娘一樣任意塗抹。正如魯迅所說的那樣“24史不過是24姓帝王的家譜”。這也是浩如煙海,洋洋灑灑、鴻篇鉅製、傳承有序的中華文化的短板和瑕疵。如何還歷史一個真實面目,雖路漫漫其修遠矣,但還是值得努力上下求索的。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我們都知道和尚是不能吃肉的,後世那些認真修行的和尚們,都遵從了不吃肉這個習慣,並且認為出家人吃肉是犯戒,是對佛祖的不敬。因此有這麼一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厲害,反而透過強迫和尚吃肉,來達到心中的成就感。這個人就是張獻忠。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建立了大西政權。不過此人的名聲十分的不好,後人稱其為殺人惡魔。他小時候家中十分貧窮,跟著父親走街串巷的做些小生意,賺些錢來維持生計。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讓張獻忠也鍛煉出了聰明倔強的性格,關於張獻忠的傳說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入蜀屠川,江口沉銀等傳說了。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張獻忠可以說是殺人如麻,每攻下一個城市的時候,都會大開殺戒,傷害了不少的無辜百姓,所以很多的百姓都對其恨之入骨。

據說有一次張獻忠又攻打下了一座城池,路過一座寺廟的時候,發現裡面還有幾個和尚。本來張獻忠也是想殺了他們的,但是又不想他們死的這麼幹脆,於是就想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和尚吃肉。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廟裡的和尚見到殺人魔倒也沒有恐懼,而是不失膽色地問張獻忠:假如我吃掉面前的這些肉,你能放過城裡的這些百姓嗎?張獻忠哈哈大笑,那是當然,你吃完這些肉,我就放了城裡的百姓。和尚在吃完這些肉之後,說了一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意思就是,雖然我破了戒,但是我心中依舊是尊敬佛祖的。如今這句話,仍然被奉為至理名言。

張獻忠逼和尚吃肉,和尚吃完後說了1句話,如今成至理名理

現在大家在影視劇很常會聽到這句話,特別是在《濟公》中,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出處其實是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