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上海視角切入,講述英雄故事!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上海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了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1集48分鐘)以為紀念。節目將於10月23日22:00在東方衛視播出,10月25日21:00在上海紀實人文頻道播出。

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上海視角切入,講述英雄故事!

《不朽的英雄讚歌》海報據瞭解,紀錄片從上海的視角切入,透過一支以上海子弟兵為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參加長津湖戰役,講述我軍以劣勢裝備打敗美軍陸戰一師的故事。今年87歲的劉石安,曾是20軍59師的一名文化教員,參加過長津湖戰役。當年他只有17歲,還是一名新兵,抗美援朝的這段經歷讓他終身難忘。近年來,劉石安一面籌建第20軍歷史研究會,一面聯絡在上海的志願軍老戰友做採訪口述,希望英雄們的事蹟不被湮滅。長津湖戰役就是20軍歷史上最為英勇的一場血戰,是戰士們用生命鑄就的豐碑。

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上海視角切入,講述英雄故事!

劉石安當時,朝鮮戰場東線的美軍在長津湖地區沿著古土裡、下碣隅裡、柳潭裡、新興裡70公里狹長的山間公路一線,擺成了長蛇陣。第九兵團決定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戰法。為了達到奇襲的效果,志願軍十萬大軍翻山越嶺、晝伏夜出,連續急行軍,向長津湖一帶秘密開進。從朝鮮的邊境到長津湖地區,最近的有兩三百公里。要憑藉著兩條腿追趕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志願軍戰士只能選擇最難走的山路。高海拔的嚴寒減緩了行軍速度,這些大部分來自江南水鄉計程車兵,有的甚至還是人生中第一次看見雪。

這一年,長津湖的冬天格外寒冷。50年不遇的西伯利亞寒流使原本零下30多度的氣溫又下降到零下四五十度,戰士們完全沒有抵禦極端寒潮的經驗。

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上海視角切入,講述英雄故事!

《不朽的英雄讚歌》劇照節目組採訪了當年參加長津湖戰役的志願軍老兵,他們回憶了在極端嚴寒之下不畏困難和犧牲,堅決完成戰鬥任務。在長津湖下碣隅裡的外圍地帶,1071。1高地被稱作小高嶺,小高嶺下就是下碣隅裡和柳潭裡之間的公路,這是陸戰一師撤退的必經之地。20軍58師172團的楊根思連就堅守在這裡。

後來,楊根思的英雄事蹟被寫進了電影《英雄兒女》中,主人公王成的形象就參考了楊根思。

在長津湖的這場戰役中,不只是楊根思,還有“冰雕連”的許多無名英雄,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進攻,化為了冰雪中永遠的豐碑。長津湖戰役扭轉了戰場局勢,打破了美國人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狂言,成為中國志願軍以弱勝強的代表之役。

在後方,上海市民也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積極支援前線。1951年1月,上海組織了第一批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奔赴前線,節目從當時的新聞影像出發,尋訪了醫療隊總隊長、著名的胸外科專家黃家駟的後人,並找到了黃家儲存70年的珍貴文物——一百多位醫療隊成員的名牌。透過講述醫護人員救治傷員的故事,展現了祖國和人民就是前線戰士堅強的後盾。

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上海視角切入,講述英雄故事!

《不朽的英雄讚歌》工作照在抗美援朝期間,上海市民響應號召踴躍報名參軍,許多青年告別親人投入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其中就包括一對空軍情侶的感人故事。1951年,空軍2師22歲的鹿鳴坤和18歲朱錦翔先後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一封封戰火中的情書見證了這對平凡戀人的大愛。

“錦翔,我從提出抗美援朝來之後,我的工作與飛行都進(了)一步。上級這次給我們的任務是空中轉移,任務是艱鉅的。上級這樣提出,我們這次能從空中轉移得好,我們可以成為半個飛行家……如果我沒有其它(他)病或意外之事,半個飛行家咱們保險當上,這稱號你不高興嗎?”

“鳴坤同志,雖我們不夠了解,但在幾次的談話與通訊已有了一種革命同志的感情……”

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上海視角切入,講述英雄故事!

《不朽的英雄讚歌》劇照幾個月後,鹿鳴坤不幸在一次空戰中犧牲化身藍天英雄,朱錦翔在悲傷中堅強起來。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英雄們的故事傳唱至今。審片專家認為,“在抗美援朝的大歷史背景之下,該片選取了上海的視角切入,以小見大。片中採訪的志願軍老兵和歷史親歷者口述,以及一些珍貴的文物和檔案資料也非常具有史料價值。用故事的方式講述英雄的事蹟,讓歷史生動感人。”

70年後,緬懷英雄,讚歌不朽。這場戰爭所展現的中國人民團結勇敢和無畏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